空气预热器支撑梁运行状态热变形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05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空气预热器支撑梁运行状态热变形补偿装置,包括设于转子外壳外部两侧的空预器端柱,设于所述转子外壳内部两侧的空预器弧面密封板,设于转子外壳上表面的空预器上梁,以及设于所述转子外壳下表面的空预器底梁,所述空预器上梁的上部安装有上梁加热风道,所述空预器底梁的上部安装有底梁加热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空预器底梁上部和上梁上部加热达到空预器底梁和上梁同时发生不均匀膨胀产生挠曲变形,从而减少为适应转子形变而必须留出的间隙,因此可以消除或者大大地降低空预器运行时产生的转子密封片与扇形板、两端弧面密封板的刮擦,同时可以大大地降低空预器运行热态运行的漏风率。运行热态运行的漏风率。运行热态运行的漏风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预热器支撑梁运行状态热变形补偿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空气预热器的
,具体涉及空气预热器支撑梁运行状态热变形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预热器就是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内部的散热片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的受热面,是一种用于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的设备。
[0003]大部分锅炉使用的空气预热器时采用“高温烟气上入下出”和“冷空气下入上出”的形式,这种空预器通常将温度较高的转子上部称为“热端”、将温度较低的转子下部称为“冷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普遍存在转子冷热端温差较大,因上部温度较高,下部温度较低,产生了不均匀膨胀,导致空预器转子在运行中产生变形,业内俗称“蘑菇型”变形,在实际应用中为适应转子的“蘑菇型”变形通常将在安装或者检修结束后冷态将空预器的转子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间隙预留,但各部分的间隙调整直接影响空预器的漏风率和运行的稳定性,各部分的间隙如果调整不好将导致漏风率增大、磨损严重、转子与扇形板等静态部件的严重刮擦等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机组的经济性指标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空气预热器支撑梁运行状态热变形补偿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空气预热器支撑梁运行状态热变形补偿装置,包括设于转子外壳上表面的空预器上梁,设于所述转子外壳下表面的空预器底梁,设于转子外壳外部两侧的与空预器底梁连接的空预器端柱,设于所述转子外壳内部两侧的空预器弧面密封板,所述空预器上梁的上部安装有上梁加热风道,所述空预器底梁的上部安装有底梁加热风道,所述上梁加热风道与所述底梁加热风道之间通过保温风道相连接,所述上梁加热风道的进风端延伸至二次风侧的出风端,所述底梁加热风道与所述上梁加热风道出风连接并延伸至一次风机或者二次风机入口。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8]其一,在安装或者检修后冷态可以减少空预器转子底部径向密封片与底部扇形板的间隙,大幅度降低此处的直接漏风。
[0009]其二,在空预器热态运行时空预器上梁、上部扇形板、上部扇形板上部的壳体形成的一体化的结构与转子上部径向密封片同步变形,转子上部径向密封片与上部扇形板之间的间隙减少,大幅度降低此处热态运行时的直接漏风。
[0010]其三,在空预器热态运行时空预器底梁、底部扇形板、底部扇形板下部的壳体形成的一体化的结构与转子下部部径向密封片同步变形,大幅度降低了此处的直接漏风。
[0011]其四,通过对空预器底梁上部和上梁上部加热达到空预器底梁和上梁同时发生不
均匀膨胀产生挠曲变形,挠曲变形的底梁和上梁带动对应的壳体和扇形板补偿因空预器转子冷热端温差导致的转子“蘑菇型”形变,从而减少为适应转子“蘑菇型”形变而必须留出的冷态空预器转子底部径向密封片与底部扇形板的间隙,因此可以大大地降低空预器运行热态运行的漏风率。
[0012]其五,杜绝或者减轻因空预器转子“蘑菇型”变形引起的刮擦。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0016]图3为图1中沿B

B线的剖视图;
[0017]图4为图1中沿C

C线的剖视图;
[0018]图5为图1中沿D

D线的剖视图。
[0019]图中:1、空预器转子轴;2、空预器一二次风扇形板;3、空预器底梁;4、空预器上梁;5、空预器扇形板;6、空预器转子中心桶;7、底梁加热风道;8、上梁加热风道;9、空预器端柱;10、空预器弧面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

5,空气预热器支撑梁运行状态热变形补偿装置,包括设于转子外壳外部两侧的空预器端柱9,设于所述转子外壳内部两侧的空预器弧面密封板10,设于转子外壳上表面的空预器上梁4,以及设于所述转子外壳下表面的空预器底梁3,所述空预器上梁4与空预器底梁3之间转动连接有空预器转子轴1,所述空预器转子轴1的外表面安装有空预器转子中心桶6,所述空预器转子中心桶6顶端与所述空预器上梁4之间、所述空预器转子中心桶6底端与所述空预器底梁3之间均设有安装于所述空气预热器内部的空预器扇形板5,所述空预器扇形板5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空预器一二次风扇形板2,所述空预器上梁4的上部安装有上梁加热风道8,所述空预器底梁3的上部安装有底梁加热风道7,所述上梁加热风道8与所述底梁加热风道7之间通过保温风道2相连接,所述上梁加热风道8的进风端
延伸至二次风侧的出风端。
[0024]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25]空预器二次风侧所排出的热风借助压差进入到上梁加热风道8,借助上梁加热风道8上的三通管进行分流后,使得部分热风继续经过上梁加热风道8的剩余部分并排出,以对空预器上梁4进行加热,另一部分热风经过保温风道2进入到底梁加热风道7,并通过底梁加热风道7排出,从而对空预器底梁3进行加热,防止转子因上部温度较高,下部温度较低所造成的冷热端温差较大,而产生的不均匀膨胀,所造成的空预器转子在运行中产生变形而形成的漏风。
[0026]上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预热器支撑梁运行状态热变形补偿装置,包括设于转子外壳上表面的空预器上梁(4),设于所述转子外壳下表面的空预器底梁(3),设于转子外壳外部两侧的与空预器底梁(3)连接的空预器端柱(9),设于所述转子外壳内部两侧的空预器弧面密封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预器底梁(3)的上部安装有底梁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彦博程爱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