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垫及使用其的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96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垫及使用其的床垫。现有压力垫的压力传感带布置不能满足检测准确性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棉毡以及设置在棉毡顶面的压力检测组件,棉毡顶面包括自前向后划分的若干承托区,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以横置姿态设置在各承托区内的压力传感带,位于各承托区内的压力传感带具有差异化的设置密度,以防止相邻压力传感带间距离因所在承托区受力凹陷而减小。在各承托区内设置具有差异化密度的压力传感带,使得各承托区上的压力传感带能满足对使用者对应躯段压力数据采集的差异化要求,确保压力检测组件能根据使用者各躯段的轮廓特征以及后期数据分析要求来获得对应的压力数据,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使用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垫及使用其的床垫


[0001]本技术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垫及使用其的床垫。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压力垫上设有密集排布的压力传感带,制作的工艺要求比较高,需要的排线更复杂,费时费力,还伴随着成本的上升。压力垫上的各承托区与使用者的不同躯段对应,且各躯段会因轮廓不同而需要采用差异化的压力传感带设置方式,而现有压力传感带均采用统一的间距铺设在棉毡上,导致压力垫无法根据对应躯段的轮廓特征来获得准确的压力数据,影响使用体验。
[0003]此外,当压力垫采用密集布置压力传感带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时,相邻压力传感带既会因相互影响,进而增加后期压力数据分析的难度,还会因压力传感带密集排布而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导致部分压力传感带因与使用者躺卧区域较远而闲置,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力垫及使用其的床垫,在各承托区内设置具有差异化密度的压力传感带,既满足对使用者各躯段压力数据的差异化采集要求,提升压力数据可靠性,还能有效减少压力传感带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压力垫,包括棉毡以及设置在棉毡顶面的压力检测组件,所述棉毡顶面包括自前向后划分的若干承托区,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以横置姿态设置在各承托区内的压力传感带,位于各承托区内的压力传感带具有差异化的设置密度,以防止相邻压力传感带间距离因所在承托区受力凹陷而减小。在各承托区内设置具有差异化密度的压力传感带,各承托区上的相邻压力传感带间具有差异化间距,使得各承托区上的压力传感带能满足对使用者对应躯段压力数据采集的差异化要求,确保压力检测组件能根据使用者各躯段的轮廓特征以及后期数据分析要求来获得对应的压力数据,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使用体验。此外,由于对压力传感带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有效提升了各压力传感带的利用效率,进而可以减少压力传感带的设置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0006]作为优选,各所述承托区上均设置有至少两条对应的压力传感带,位于同一承托区上的相邻压力传感带间距离为L,20mm≤L≤84mm。相邻压力传感带的间距L被限制在20mm

84mm的范围内,且位于棉毡不同位置的相邻压力传感带间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L,既确保相邻压力传感带不会因棉毡表面凹凸变形而发生靠拢叠置的情况,确保各压力传感带能检测到使用者底面不同区域的压力数据,便于后期数据处理,还能通过控制相邻压力传感带间的距离来收集较多的压力数据,满足不同身高使用者的数据采集要求。当L<20mm时,相邻压力传感带会因距离过近而出现靠拢叠置的情况,导致两根压力传感带会对使用者底面同一区域进行压力检测,造成采集的压力数据重复的情况;当L>84mm时,相邻压力传感带间距离较大,导致压力检测组件无法对使用者底面各连续区域进行连续采集,存在
采集数据不完整的情况,还容易发生局部压力数据错漏的情况。
[0007]作为优选,L=40mm,既确保使用者底面局部各区域的压力数据均能被有效收集,还能有效减少压力传感带的数量,适用于需连续密集采集压力数据的躯段。
[0008]作为优选,L=60mm,有效减少压力传感带排布数量,降低加工成本,还确保压力数据被完整有效收集,适用于对采集压力数据需求较低的躯段。
[0009]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区包括沿棉毡顶面自前向后依次划分形成的头部承托区、肩部承托区、腰部承托区、臀部承托区、大腿承托区以及小腿承托区。通过对不同承托区上的压力传感带进行差异化设置,以满足不同承托区的差异化压力数据采集要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腰部承托区、大腿承托区以及小腿承托区上的压力传感带设置密度均大于所述肩部承托区的压力传感带设置密度,所述腰部承托区、大腿承托区以及小腿承托区上的压力传感带设置密度均大于所述臀部承托区的压力传感带设置密度,既能通过增大在腰部承托区、大腿承托区以及小腿承托区上的设置密度来提升压力数据采集精度,还能通过减小在肩部承托区和臀部承托区的压力传感带设置密度来防止相邻压力传感带发生靠拢叠置的情况并通过减少压力传感带数量来降低生产成本。
[0011]作为优选,所述棉毡顶面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顶面设有供压力传感带嵌置定位的安装槽,所述压力传感带粘连在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热熔胶层既能通过局部凹陷来形成定位压力传感带的安装槽,还能对压力传感带起到粘贴粘附的作用,确保压力传感带被粘连定位。
[0012]作为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带互为平行设置,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棉毡侧缘且与各压力传感带端部连接的排线以及设置在排线端部的转接口,所述压力传感带通过转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压力传感带互为平行设置,使得使用者与对应承托区对应区域能被完整有效地采集压力数据,防止压力传感带因疏密设置而出现数据采集偏差的情况。压力检测组件采集到的压力数据通过设置在排线上的转接口向外传递,确保数据传递顺畅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压力垫包括完整包裹所述棉毡和压力检测组件的外套,所述外套包括分别完整覆盖棉毡顶面和底面的上置舒适层和下置舒适层,所述上置舒适层和下置舒适层的对应边缘间通过拉链连接,以使上置舒适层和下置舒适层完整包裹所述棉毡,所述外套上开设通孔,所述转接口通过通孔敞露于外套表面。外套既用于遮挡棉毡和压力检测组件,提升美观性,还对棉毡和压力检测组件起到保护和限位作用。上置舒适层和下置舒适层通过边缘连接来围合形成所述外套,既能利用自身弹性形变来提升躺卧舒适性,有效消除压力检测组件产生的异物感,还能有效保护压力检测组件。转接口外露于外套,方便导线插接装配,使得导线能在可视状态下与转接口插置连接。
[0014]一种使用压力垫的床垫,所述床垫包括带压力检测组件的压力垫以及外置的人机交互装置,所述压力检测组件通过转接口与所述人机交互装置连接并传递数据。在床垫上设置压力垫,使得使用者可在躺卧时进行压力数据采集,并通过为人机交互装置提供分析用的压力数据来获得后续使用功能,提升使用体验。
[0015]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包括设置在压力垫下方的弹性垫,所述压力垫完整覆盖所述弹性垫的顶面。弹性垫能利用自身形变来提升使用者的躺卧舒适性,提升使用体验,还不会影响上方压力垫采集压力数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各承托区内设置具有差异化密度的压力传感带,各承托区上的相邻压力传感带间具有差异化间距,使得各承托区上的压力传感带能满足对使用者对应躯段压力数据采集的差异化要求,确保压力检测组件能根据使用者各躯段的轮廓特征以及后期数据分析要求来获得对应的压力数据,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使用体验。此外,由于对压力传感带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有效提升了各压力传感带的利用效率,进而可以减少压力传感带的设置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压力垫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棉毡的承托区划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垫,包括棉毡(1)以及设置在棉毡(1)顶面的压力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棉毡顶面包括自前向后划分的若干承托区,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以横置姿态设置在各承托区内的压力传感带(2),位于各承托区内的压力传感带(2)具有差异化的设置密度,以防止相邻压力传感带(2)间距离因所在承托区受力凹陷而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垫,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承托区上均设置有至少两条对应的压力传感带(2),位于同一承托区上的相邻压力传感带(2)间距离为L,20mm≤L≤84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力垫,其特征在于,L=40mm;或者,L=6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区包括沿棉毡(1)顶面自前向后依次划分形成的头部承托区(3)、肩部承托区(4)、腰部承托区(5)、臀部承托区(6)、大腿承托区(7)以及小腿承托区(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力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承托区、大腿承托区(7)以及小腿承托区(8)上的压力传感带(2)设置密度均大于所述肩部承托区(4)的压力传感带设置密度;或者,所述腰部承托区、大腿承托区(7)以及小腿承托区(8)上的压力传感带(2)设置密度均大于所述臀部承托区(6)的压力传感带设置密度。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压力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棉毡(1)顶面设有热熔胶层(9),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星光贺玮黄嘉奇吴钟进
申请(专利权)人: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