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编织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06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编织袋,包括编织袋体,所述编织袋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编织袋体下端设置由棉线缝纫形成的封边,所述编织袋体的上端外壁四周设置套圈,所述套圈内穿套一根捆绑绳;所述内层内设置聚丙烯编织内层,所述外层内设置聚丙烯编织外层;所述聚丙烯编织层内层由聚丙烯经线和聚丙烯纬线穿插编制连接形成,所述聚丙烯编织外层由聚丙烯经线,高密度聚乙烯扁丝和聚丙烯纬线穿插编制连接形成。本实新型改进巧妙,结构简单,采用双层结构能够提高编织袋的强度,避免刺破的可能性,同时在袋体上设置捆绑和套圈有利于袋口的束紧和捆绑。紧和捆绑。紧和捆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编织袋


[0001]本技术属于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编织袋。

技术介绍

[0002]编织袋是一种常见的包装物,一般是以塑料为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后,再经编织后得到。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编织袋主要受到包装物体的重力作用一直呈受拉状态,由于编织采用纵横交错传递,使得编织袋具有了良好的抗拉性及防刺穿性能,不会轻易的破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使用聚丙烯编织袋,主要用于包装水泥和化肥等商品。聚丙烯编织袋具有价格低廉、清洁卫生等优点。在现有技术中,多数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其的编织袋为单层结构,其主要结构为通过聚丙烯拉丝形成的扁丝,扁丝包括经线和纬线通过织布机制作形成聚丙烯编织布,其特点是质量轻,绝缘性好,利于加工,聚丙烯编织布缝纫为矩形的袋体结构,一般的会在袋体结构的内壁设置牛皮纸或者涂膜层。这种简单的结构的编织袋在市面上广泛应用,装袋和移动的过程中,常会引起袋体破损,造成货物洒出,故其缺陷是强度不高,容易被刺破,防潮能力偏低,在储存与流通过程中均易遭受空气中水蒸气的影响,以致内装灌装颗粒产品质量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市场及食用价值为此,作为一种技术改进,特申请此专利技术创造,以改进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编织袋,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0005]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编织袋,包括编织袋体,所述编织袋体包括内层和外层,采用双层结构有利于增加袋体的强度,所述编织袋体下端设置由棉线缝纫形成的封边,所述编织袋体的上端外壁四周设置套圈,套圈有短编织条制作而成,其两端缝纫固定在编织袋体的外壁上,所述套圈内穿套一根捆绑绳用于束紧袋体的开口,绑定绳选用尼龙绳,其端头位置设置橡胶管;所述内层内设置聚丙烯编织内层,所述外层内设置聚丙烯编织外层;在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设置由网线编织形成的网格线;所述聚丙烯编织内层由聚丙烯经线和聚丙烯纬线穿插编制连接形成,所述聚丙烯编织外层由聚丙烯经线,高密度聚乙烯扁丝和聚丙烯纬线穿插编制连接形成,高密度聚乙烯扁丝的宽度小于聚丙烯经线的宽度,聚丙烯经线和聚丙烯纬线的宽度控制在3.0mm~3.5mm范围,高密度聚乙烯扁丝的宽度为2.0mm~2.5mm。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层从外向内依次包括尼龙纤维层,防水层和聚丙烯编织外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层从外向内依次包括防潮层,聚丙烯编织内层,其中防潮层由丙烯酸酯与高分子量化合物进行混合,制成的防潮层具备良好的防潮功能,值得推广。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编织内层内侧设置牛皮纸层,牛皮纸层具有韧性,能够提高内层的强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牛皮纸表面设置涂膜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经线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凸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凸筋的高度为0.03~0.07mm,其宽度为0.1mm或者0.2mm。
[0012]本实新型改进巧妙,设计结构巧妙,采用双层结构能够提高编织袋的强度,抗拉强度与耐穿性能好,避免或者降低被刺破的可能性,同时在袋体上设置捆绑和套圈有利于袋口的束紧和捆绑。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截面示意图。
[0015]图3为外层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内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聚丙烯编织外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聚丙烯经线结构示意图。
[0019]图示:1编织袋体、2封边、3捆绑绳、31橡胶管、4套圈、5内层、6外层、7防水层、81聚丙烯编织外层、82聚丙烯编织内层、9尼龙纤维层、10涂膜层、11防潮层、12高密度聚乙烯扁丝、13牛皮纸层、14聚丙烯经线、141凸筋、15聚丙烯纬线、16网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编织袋,包括编织袋体1,所述编织袋体包括内层5和外层6,采用双层结构有利于增加袋体的强度,所述编织袋体下端设置由棉线缝纫形成的封边2,所述编织袋体的上端外壁四周设置套圈4,套圈由短编织条制作而成,其两端缝纫固定在编织袋体的外壁上,所述套圈4内穿套一根捆绑绳3用于束紧袋体的开口,绑定绳选用尼龙绳,其端头位置设置橡胶管31,橡胶管对尼龙绳的端头起到包裹保护的作用;所述内层内设置聚丙烯编织内层,所述外层6内设置聚丙烯编织外层;在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网格线16,网格线由网线编织形成,网线与编织袋体两侧棱边绕接,实现了网线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网格线形成多孔的薄状结构,由于有网格线的存在,能够提高袋主体的强度;所述聚丙烯编织层内层由聚丙烯经线14和聚丙烯纬线15穿插编制连接形成,所述聚丙烯编织外层6由聚丙烯经线14,高密度聚乙烯扁丝12和聚丙烯纬线15穿插编制连接形成,高密度聚乙烯扁丝的宽度小于聚丙烯经线的宽度,聚丙烯经线和聚丙烯纬线的宽度控制在3.0mm~3.5mm范围,高密度聚乙烯扁丝的宽度为2.0mm~2.5mm。
[0022]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外层6从外向内依次包括尼龙纤维层9,防水层7和聚丙烯编织外层81。
[0023]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内层5从外向内依次包括防潮层11,聚丙烯编织内层82,其中防潮层由丙烯酸酯与高分子量化合物进行混合,制成的防潮层具备良好的防潮功能,值得推广。
[0024]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聚丙烯编织内层内侧设置牛皮纸层13,牛皮纸层具有韧性,能够提高内层的强度,同时防水层起到了防水作用,防止水汽对编织袋的侵蚀。
[0025]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牛皮纸表面设置涂膜层10,可以采用聚酯涂膜层。
[0026]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聚丙烯经线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凸筋141。
[0027]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凸筋的高度为0.03~0.07mm,其宽度为0.1mm或者0.2mm,对于凸筋的设计,为本双层编织袋体的一个亮点,能够提高聚丙烯经线的强度和强度,同时由于凸筋的存在能够加提高透气性。
[0028]工作原理概述:编织袋体采用内层和外层双层结构,能够提高袋体的强度,同时在袋体上设置的套圈和绑定绳能够用于袋体的束紧和捆绑,其中对于外层上的结构优势,设计的尼龙纤维层能够起到耐磨的作用,加强外层的耐磨性,防水层能够起到内的物体受潮变质,对编织袋体内的物体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对于外层中,防潮层起到二次防水作用,牛皮纸层作为内侧的保护结构层,具有提供内层韧性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编织袋,包括编织袋体,所述编织袋体包括内层和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袋体下端设置由棉线缝纫形成的封边,所述编织袋体的上端外壁四周设置套圈,所述套圈内穿套一根捆绑绳;所述内层内设置聚丙烯编织内层,所述外层内设置聚丙烯编织外层;在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设置由网线编织形成的网格线;所述聚丙烯编织内层由聚丙烯经线和聚丙烯纬线穿插编制连接形成,所述聚丙烯编织外层由聚丙烯经线,高密度聚乙烯扁丝和聚丙烯纬线穿插编制连接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从外向内依次包括尼龙纤维层,防水层和聚丙烯编织外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塑佳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