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绍新专利>正文

不用耳朵听音的助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3054 阅读:5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不用耳朵,听声的听声装置,是用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它是利用人的牙齿来传递声音的,它能使聋哑人听到声音,正常人也可用此装置听声,包括老年人听觉能力较差的,都能实用,而不使人产生听觉疲劳。(*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人的听声领域,特别是用在聋哑人作助听的听声装置。众所周知,正常人听音是用耳朵听音,而各人对声音的敏感大同小异,听觉残废人对声音的听觉就不同了。如聋子对声音敏感差,而能听到声响,聋哑人的听觉完全丧失才致使不能听而不能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用电子助听器助听的,也有用手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等等。前种虽然有效,但会使患者的听觉产生疲劳,从而加深患者的聋的程度,后一种可行但需动手术,这样会使患者产生肉体上的痛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不用耳朵听声的助听器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听觉疲劳,也能使一些耳聋哑人能听到声响,此外,正常人也可以用此方法代替耳塞听声而不产生听觉疲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电子技术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放大,经一特制的器件把电信号变为声频机械振动,再由牙齿来咬合特制的器件来拾起信号,拾起的信号经骨传导传入大脑的听觉神经,使之听到声响。本专利技术因为不用耳朵听声音,所以无需再担心加重耳聋程度,所以能使患者乐意接受。该装置由微音器,微音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特制的发音振动器件组成,其发音振动器件要用牙齿咬合才能听到声响,其发音振动器件是用能把声频电信号转化为声音振动的器件,如用现有的压电陶瓷嗡鸣片作发音振动器件,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也完全有效。权利要求1.人的听声领域,特别是用在聋哑人作助听,而不用耳朵听声的装置,该装置有微音器,微音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特制的发音振动器件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特制发音器可由声音振动的器件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用牙齿咬合来听声。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可用压电陶瓷嗡呜片作发音振动器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不用耳朵,听声的听声装置,是用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它是利用人的牙齿来传递声音的,它能使聋哑人听到声音,正常人也可用此装置听声,包括老年人听觉能力较差的,都能实用,而不使人产生听觉疲劳。文档编号A61F11/04GK1045211SQ90101860公开日1990年9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绍新, 黄平志 申请人:刘绍新, 黄平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人的听声领域,特别是用在聋哑人作助听,而不用耳朵听声的装置,该装置有微音器,微音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特制的发音振动器件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新黄平志
申请(专利权)人:刘绍新黄平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