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99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包括换热器主体,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柱,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侧连通有铜接头,所述铜接头的内侧插接有钣金接头,所述铜接头与钣金接头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端与铜接头的外侧转动连接的转动环,所述铜接头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铜接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铜接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圈。该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通过密封环、橡胶圈与橡胶垫的配合,使钣金接头与铜接头插接后,密封环、橡胶圈与橡胶垫能对钣金接头进行缓冲和密封,降低钣金接头与铜接头连接后产生共振损伤。与铜接头连接后产生共振损伤。与铜接头连接后产生共振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
,具体为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热泵厂家一般会选择对热泵的水侧换热器进行发泡保温,从而提高机组的能效比和防冻能力,即先将换热器在一个专用的发泡模内进行聚氨酯发泡保温,取出后再在保温层外层手工包裹金属铝箔胶带。
[0003]该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统换热器水管上的铜接头与钣金件通过打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样装配经常会出现由于铜接头的焊接偏差导致的与钣金上的螺纹孔不能对应的问题,对铜接头的焊接精度要求非常高,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且换热器与套管直接固定连接易产生共振,也会对金属铝箔包裹的换热器产生损伤,故而提出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具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伤等优点,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且容易产生损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包括换热器主体,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柱,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侧连通有铜接头,所述铜接头的内侧插接有钣金接头,所述铜接头与钣金接头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
[0006]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端与铜接头的外侧转动连接的转动环,所述铜接头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铜接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铜接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铜接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钣金接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连接环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安装孔外侧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一端与挡环贴合的限位块,所述套筒的外侧与安装孔的内侧之间设置有位于固定杆外侧的扭簧。
[0007]进一步,所述铜接头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转动环的内周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
[0008]进一步,所述限位块的外侧为倾斜状,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孔呈环形等距分布在连接环上。
[0009]进一步,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一端延伸至铜接头内部的移动块,所述铜接头的外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规格与移动块的规格相适配。
[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环靠近转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转动环内部的滑块,所述转动环的外侧开设有位于滑块外侧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均为T字形,所述滑槽呈环形分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通过密封环、橡胶圈与橡胶垫的配合,使钣金接头与铜接头插接后,密封环、橡胶圈与橡胶垫能对钣金接头进行缓冲和密封,降低钣金接头与铜接头连接后产生共振损伤。
[0013]2、该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通过限位块与转动块的配合,使钣金接头插接至铜接头内侧后,挡环可被限位块进行限位固定,而通过拉动转动块即可对钣金接头进行拆卸,来达到便于对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17]图中:1换热器主体、2保温层、3固定圆柱、4铜接头、5连接组件、51转动环、52密封圈、53限位块、54挡环、55转动块、56橡胶圈、57橡胶垫、58连接环、59安装孔、510固定杆、511套筒、512移动块、513扭簧、514滑块、6钣金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包括换热器主体1,换热器主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2,保温层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柱3,换热器主体1的外侧连通有铜接头4,铜接头4的内侧插接有钣金接头6,铜接头4与钣金接头6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5。
[0020]本实施例中的,通过连接组件5可降低钣金接头6与铜接头4对接后共振所产生的损伤,以及方便操作人员对钣金接头6与铜接头4进行对接与分离。
[0021]请参阅图2

3,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包括一端与铜接头4的外侧转动连接的转动环51,铜接头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环58,铜接头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52,铜接头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圈56,铜接头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57,钣金接头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54,连接环58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59,安装孔5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10,固定杆510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套筒511,套筒5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安装孔59外侧的转动块55,转动块5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一端与挡环54贴合的限位块53,套筒511的外侧与安装孔59的内侧之间设置有位于固定杆510外侧的扭簧513。
[0022]本实施例中的,通过密封环52、橡胶圈56与橡胶垫57的配合,使钣金接头6与铜接头4插接后,密封环52、橡胶圈56与橡胶垫57能对钣金接头6进行缓冲和密封,降低钣金接头6与铜接头4连接后产生共振损伤。
[0023]其中,铜接头4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转动环51的内周壁开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使转动的转动环51能在铜接头4上横向移动。
[0024]另外,限位块53的外侧为倾斜状,安装孔5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安装孔59呈环形等距分布在连接环58上,使四个位于安装孔59内的转动块55带动限位块53对挡环54进行限位固定。
[0025]其次,连接环5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一端延伸至铜接头4内部的移动块512,铜接头4的外侧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规格与移动块512的规格相适配,通过移动块512与连接槽的配合,能避免连接环58随转动环51的转动而转动。
[0026]然后,连接环58靠近转动环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转动环51内部的滑块514,转动环51的外侧开设有位于滑块514外侧的滑槽,滑槽与滑块514滑动连接,滑块514与滑槽均为T字形,滑槽呈环形分布,使转动的转动环51能够通过T型的滑块514与滑槽带动连接环58跟随移动。
[0027]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028]通过位于铜接头4内侧的橡胶圈56与橡胶垫57,使钣金接头6与铜接头4插接后,橡胶圈56与橡胶垫57能对钣金接头6进行缓冲止振,减少钣金接头6与铜接头4连接后产生共振损伤,且密封圈52可提高减少钣金接头6与铜接头4连接后的密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包括换热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柱(3),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外侧连通有铜接头(4),所述铜接头(4)的内侧插接有钣金接头(6),所述铜接头(4)与钣金接头(6)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5);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一端与铜接头(4)的外侧转动连接的转动环(51),所述铜接头(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环(58),所述铜接头(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52),所述铜接头(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圈(56),所述铜接头(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57),所述钣金接头(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54),所述连接环(58)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59),所述安装孔(5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10),所述固定杆(510)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套筒(511),所述套筒(5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安装孔(59)外侧的转动块(55),所述转动块(5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一端与挡环(54)贴合的限位块(53),所述套筒(511)的外侧与安装孔(5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坤尹爱东徐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海研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