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85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38
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连接片和连接孔,所述连接片的内部加工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片的上方表面固接有多个导电母端,所述连接片的上方安装有抵紧装置,所述抵紧装置的内侧上方安装有连接装置。可以将导电母端上方内孔凸点处进行优化,从原来的凸点距离0.89mm扩展至0.92mm,将导电母端的前端从原来的2.85mm扩展至3.15mm,将将导电母端的弹片处从原来的2.5mm扩展至2.9mm,这样便可以有效的减少公端插入时的干涉,使插入更顺畅,使螺杆通过套筒带动第一横板向下移动,第一横板配合竖板的滑槽可以带动竖杆和挡板向下移动,使挡板进入到第二横板的凹槽内,这样第二横板配合圆盘便可以将第三横板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导电母端下方发生弯折并损坏。避免了导电母端下方发生弯折并损坏。避免了导电母端下方发生弯折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导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导电母端
,尤其涉及一种高导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导电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已经逐渐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信号端子,电力端子,连接端子等,是电路中的连接端,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一些导电端子由导电母端和导电公端组成。
[0003]但是,现有的一些高导电连接器在与导电公端进行连接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以24Pin高导电端子为例,原有的高导电连接器上内孔凸点结构及凸点间距较进,端子前端和端子弹片处尺寸较小,这样公端插入时干涉力较大,无法顺畅的插入,同时由于插入力大,原有的高导电连接器下方没有设置相应的阻挡结构,随之也会降低高导电连接器下方的稳定性,容易使其发生弯折,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导电连接器,达到具体优化结构,降低公端插入高导电连接器处的插力,保证顺畅的插入和提高导电连接器下方稳定性的作用和效果。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
[0006]为了进一步完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连接片和连接孔,所述连接片的内部加工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片的上方表面固接有多个导电母端,所述导电母端的上方内壁加工多个凸点,所述连接片的上方安装有抵紧装置,所述抵紧装置的内侧上方安装有连接装置。
[0007]进一步完善,所述抵紧装置包括竖板,左右所述竖板的下方与连接片相固接,所述竖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板,且第一横板的外侧外壁与竖板的滑槽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横板的内侧下方固接有竖杆,且竖杆的下表面固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横板,且第二横板的凹槽处内壁与挡块的外壁间隙配合。
[0008]进一步完善,左右所述第二横板的内侧固接有第三横板,且第三横板的通孔处内壁与导电母端的外壁间隙配合,这样通过第三横板可以对导电母端起限位作用,使其更加稳定。
[0009]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贴合有圆盘,且圆盘的内部与导电母端的外壁相固接,这样通过圆盘可以对第三横板进行支撑和阻挡。
[0010]进一步完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四横板,左右多个所述第四横板的外壁与竖板相固接,相邻所述第四横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中间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且套筒的外壁与第一横板相固。
[0011]进一步完善,所述螺杆的上表面固接有转头,这样通过转头可以带动螺杆进行转动。
[0012]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将导电母端上方内孔凸点处进行优化,从原来的凸点距离0.89mm扩展至0.92mm,将导电母端的前端从原来的 2.85mm扩展至3.15mm,将将导电母端的弹片处从原来的2.5mm扩展至2.9mm,这样便可以有效的减少公端插入时的干涉,使插入更顺畅,从而降低组合插力,之后转动转头,通过转头带动螺杆进行转动,使螺杆通过套筒带动第一横板向下移动,第一横板配合竖板的滑槽可以带动竖杆和挡板向下移动,使挡板进入到第二横板的凹槽内,这样第二横板配合圆盘便可以将第三横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通过第三横板便可以对导电母端进行阻挡,提高其下方的稳定性,进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导电母端下方发生弯折并损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局部俯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圆盘、导电母端和第三横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中粘贴、螺杆和套筒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连接片,2、连接孔,3、抵紧装置,301、竖板,302、第一横板,303、竖杆,304、挡板,305、第二横板,3A1、矩形块,3A2、螺纹孔,4、连接装置,401、第四横板,402、螺杆,403、套筒,5、导电母端,6、凸点,7、第三横板,8、圆盘,9、转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包括连接片1和连接孔2,连接片1的内部加工有2个连接孔2,连接片1的上方表面固接有2个导电母端5,导电母端5为24Pin 高导电端子的导电母端,导电母端5的上方内壁加工2个凸点6,连接片1的上方安装有抵紧装置3,通过抵紧装置3可以对导电母端5进行阻挡,使其更加稳定,抵紧装置3的内侧上方安装有连接装置4,通过连接装置4可以方便进行操作。
[0021]抵紧装置3包括竖板301、第一横板302、竖杆303、挡板304和第二横板 305,左右竖板301的下方与连接片1相固接,竖板301的内侧加工有滑槽,竖板30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板302,且第一横板302的外侧外壁与竖板301的滑槽处内壁间隙配合,通过竖板301的滑槽可以对第一横板302起限位作用,第一横板302的内侧下方固接有竖杆303,且竖杆303的下表面固接有挡块304,第一横板302通过竖杆303可以带动挡块304移动,挡块304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横板305,第二横板305的上方加工有凹槽,且第二横板305的凹槽处内壁与挡块 304的外壁间隙配合,挡板304通过第二横板305的凹槽可以对其起限位作用,左右第二横板305的内侧固接有第三横板7,第三横板7的内部加工有2个通孔,且第三横板7的通孔处内壁与导电母端5的外壁间隙配合,第三横板7的下表面贴合有圆盘8,且圆盘8的内部与导电母端5的外壁相固接,通过圆盘8可以对第三横板7进行阻挡和支撑;
[0022]可以将导电母端5上方内孔凸点6处进行优化,从原来的凸点6距离0.89mm 扩展至0.92mm,将导电母端5的前端从原来的2.85mm扩展至3.15mm,将将导电母端5的弹片处从原来的2.5mm扩展至2.9mm,这样便可以有效的减少公端插入时的干涉,使插入更顺畅,从而降
低组合插力。
[0023]连接装置4包括第四横板401、螺杆402和套筒403,左右2个第四横板401 的外壁与竖板301相固接,相邻第四横板4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402,螺杆 402的中间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403,套筒403通过螺杆402可以进行移动,且套筒403的外壁与第一横板302相固接,通过套筒403可以带动第一横板302 移动,螺杆402的上表面固接有转头9。
[0024]可以转动转头9,通过转头9带动螺杆402进行转动,使螺杆402通过套筒 403带动第一横板302向下移动,第一横板302配合竖板301的滑槽可以带动竖杆303和挡板304向下移动,使挡板304进入到第二横板305的凹槽内,这样第二横板305配合圆盘8便可以将第三横板7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通过第三横板 7便可以对导电母端5进行阻挡,提高其下方的稳定性,进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导电母端5下方发生弯折并损坏
[0025]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高导电连接器时,可以将导电母端5上方内孔凸点6处进行优化,从原来的凸点6距离0.8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连接片(1)和连接孔(2),所述连接片(1)的内部加工有多个连接孔(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片(1)的上方表面固接有多个导电母端(5),所述导电母端(5)的上方内壁加工多个凸点(6),所述连接片(1)的上方安装有抵紧装置(3),所述抵紧装置(3)的内侧上方安装有连接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抵紧装置(3)包括竖板(301),左右所述竖板(301)的下方与连接片(1)相固接,所述竖板(30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板(302),且第一横板(302)的外侧外壁与竖板(301)的滑槽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横板(302)的内侧下方固接有竖杆(303),且竖杆(303)的下表面固接有挡块(304),所述挡块(304)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横板(305),且第二横板(305)的凹槽处内壁与挡块(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城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艾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