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及其应用、制备装置、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252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包括药丝组件和载体丝,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应用,将载体丝送入患者体内,载体丝到达靶向位置时,磁控装置控制载体丝包裹第一药物丝的位置弯曲变形直至断裂,第一药物丝能够在患者体内释放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装置,包括微流控器件和打印喷头,降低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难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微机器人使用成本。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方法,利用上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装置,能够改变药丝组件和载体丝的结构以及相对位置关系,提高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灵活适应性。机器人的灵活适应性。机器人的灵活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及其应用、制备装置、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及其应用、制备装置、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微纳米机器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软体的微纳米机器人通过电能、磁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的驱动,在狭窄的复杂条件下可以实现可控的运动,软体微纳米机器人由于其体积小,运动灵活,无系绳等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诊断,药物递送等都有望实现应用微纳米机器人来进行精准医疗。精准医疗的概念一经推出,在医疗领域就备受青睐。微纳米机器人可以用作药物的载体,在人体内通过狭窄复杂的环境,自动将药物送到病灶部位治疗疾病,与传统方式的送药相比,靶向送药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药物的服用注射量,加速了治疗进程,这种精准医疗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之一。
[0004]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出现了很多3D打印出来的特殊结构的靶向送药微纳米机器人系统,有基于折纸的微机器人送药,还有微纳米球,微纳米螺旋管等。但是目前存在的这些微机器人送药系统,大多尺寸小,结构复杂,在制备方式上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制作成本极高,增大了使用成本,不适于推广应用。
[0005]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送药机器人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及其应用、制备装置、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简化送药机器人结构,降低送药机器人的使用成本。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包括:
[0008]药丝组件,所述药丝组件在患者体内与患者胃液接触后能够释放药物,所述药丝组件包括第一药物丝,所述第一药物丝的数量至少为一根;
[0009]载体丝,所述载体丝具有开口,所述载体丝套装于所述药丝组件的外部,所述第一药物丝与所述载体丝的开口不连通,所述载体丝具有磁性,磁控装置能够带动所述载体丝在患者体内移动并产生形变,所述载体丝的弹性模量较所述第一药物丝的弹性模量大,所述磁控装置能够控制所述载体丝在靶向位置断裂以使所述第一药物丝与患者胃液接触。
[0010]优选地,所述药丝组件还包括第二药物丝,所述第二药物丝与所述载体丝的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药物丝的数量至少为一根。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药物丝包括药物段和非药物段,所述药物段和所述非药物段交替设置;
[0012]当所述第二药物丝的数量为多根时,所述第二药物丝的所述药物段交错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载体丝由硅胶材质和钕铁硼磁性颗粒混合后制成。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应用:
[0015]将所述载体丝送入患者体内,所述第一药物丝与所述载体丝的开口不连通,不与患者的胃液接触,所述磁控装置在患者体外带动所述载体丝运动,所述载体丝到达靶向位置时,所述磁控装置控制所述载体丝包裹所述第一药物丝的位置弯曲变形直至断裂,所述第一药物丝与患者胃液接触并释放药物。
[0016]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装置,包括:
[0017]微流控器件,所述微流控器件能够与打印平台相连;所述微流控器件内设置有打印通道和至少两条输入通道,所述输入通道包括安装通道和材料通道,所述材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通道相连通,所述材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打印通道相连通,全部的所述材料通道与所述打印通道相连通的一端相互连通并形成汇聚通道,所述汇聚通道与所述打印通道相连通;
[0018]打印喷头,所述打印喷头与所述输入通道一一对应;所述打印喷头包括打印筒和打印针头,所述打印筒能够容纳打印材料,所述打印针头与所述打印筒相连通,所述打印筒内的打印材料能够经由所述打印针头挤出,用于打印所述载体丝和所述第一药物丝,所述打印针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通道内,且所述打印针头远离所述打印筒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材料通道以及所述汇聚通道内。
[0019]优选地,所述打印针头与所述安装通道间隙配合;
[0020]所述打印针头与所述安装通道之间设置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由润滑油形成。
[0021]优选地,所述输入通道的数量大于两条时,其中一条所述输入通道与所述打印通道同轴设置,其余的所述输入通道绕所述打印通道的轴线周向均布。
[0022]优选地,所述材料通道的直径较所述安装通道的直径大。
[0023]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方法,利用上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装置,将所述微流控器件与所述打印平台连接,在所述打印筒内加入打印材料,所述打印平台带动所述微流控器件和所述打印喷头运动,打印材料由所述打印针头挤出,经由所述打印通道挤出进行打印,得到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
[0024]改变下列因素的一种或几种,以改变制备的所述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
[0025]所述打印喷头以及所述输入通道的数量、所述打印筒内打印材料的类型、所述打印喷头的流量、所述打印喷头的流速,所述打印针头与所述安装通道的相对位置。
[002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包括药丝组件和载体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应用,将载体丝送入患者体内,第一药物丝与载体丝的开口不连通,不与患者的胃液接触,磁控装置在患者体外带动载体丝运动,载体丝到达靶向位置时,磁控装置控制载体丝包裹第一药物丝的位置弯曲变形直至断裂,第一药物丝与患者胃液接触并释放药物。本专利技术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27]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装置,包括微流控器件和打印喷头,工作时,微流控器件能够安装于打印平台上,打印平台能够带动微流控器件和打印喷头运动,向打印筒内加入打印材料,打印材料由打印针头挤出,经由材料通道进入汇聚通道,同时与其他材料通道进入的打印材料一起由打印通道挤出,完成药丝组件和载
体丝的打印,降低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难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微机器人使用成本。需要强调的是,通过改变打印筒内打印材料的类型,结合打印喷头的流量和流速的调整,以及打印针头与安装通道相对位置的改变,能够实现制备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变化,提高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灵活性。
[0028]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方法,利用上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装置,本专利技术中包含至少两条输入通道,输入通道与打印喷头一一对应,每一条输入通道均与打印通道相连通,且打印针头滑动设置于安装通道内,因此,打印材料、打印喷头的流速和流量、打印针头与安装通道的相对位置均属于可变因素,通过改变这些可变因素的一种或几种,就可以改变药丝组件和载体丝的结构以及相对位置关系,提高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灵活适应性。
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药丝组件,所述药丝组件在患者体内与患者胃液接触后能够释放药物,所述药丝组件包括第一药物丝,所述第一药物丝的数量至少为一根;载体丝,所述载体丝具有开口,所述载体丝套装于所述药丝组件的外部,所述第一药物丝与所述载体丝的开口不连通,所述载体丝具有磁性,磁控装置能够带动所述载体丝在患者体内移动并产生形变,所述载体丝的弹性模量较所述第一药物丝的弹性模量大,所述磁控装置能够控制所述载体丝在靶向位置断裂以使所述第一药物丝与患者胃液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药丝组件还包括第二药物丝,所述第二药物丝与所述载体丝的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药物丝的数量至少为一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药物丝包括药物段和非药物段,所述药物段和所述非药物段交替设置;当所述第二药物丝的数量为多根时,所述第二药物丝的所述药物段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丝由硅胶材质和钕铁硼磁性颗粒混合后制成。5.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载体丝送入患者体内,所述第一药物丝与所述载体丝的开口不连通,不与患者的胃液接触,所述磁控装置在患者体外带动所述载体丝运动,所述载体丝到达靶向位置时,所述磁控装置控制所述载体丝包裹所述第一药物丝的位置弯曲变形直至断裂,所述第一药物丝与患者胃液接触并释放药物。6.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递药场控微机器人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流控器件,所述微流控器件能够与打印平台相连;所述微流控器件内设置有打印通道和至少两条输入通道,所述输入通道包括安装通道和材料通道,所述材料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文陈华伟白子涵赵松周新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