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2460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焚烧炉单元、烟道单元和烟气处理排放单元;所述焚烧炉单元包括干燥段炉排、燃烧段炉排和燃烬段炉排;烟道单元包括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第二烟道设置于第一烟道的前方,第一烟道的出烟口与第二烟道的进烟口连通,第二烟道的出烟口与烟气处理排放单元连通,第二烟道的下端出灰口设置于干燥段炉排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将第二烟道置于第一烟道前方,使垃圾燃烧产生的烟气向上、向前逆向流动,增加烟气与锅炉水冷壁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加热效率,第二烟道产生的高热量飞灰送到干燥段炉排对垃圾进行预热,使产生的烟气热量得以重复利用。利用。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焚烧处理
,特别涉及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垃圾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多。当前垃圾焚烧发电越来越受到欢迎,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量由余热锅炉吸收,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垃圾发电锅炉通常容量小参数低,存在发电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3]传统的垃圾发电炉垃圾焚烧,烟气方向从炉前到炉后,第二烟道设在第一烟道后面,第二烟道产生的高热量飞灰通过卸灰管到达落渣口,造成热量损失,传统垃圾炉烟气从前往后,第二烟道产生飞灰热量得不到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及方法,它能够提高垃圾的加热效率,同时使产生的烟气热量得以二次利用,大大节约了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焚烧炉单元、烟道单元和烟气处理排放单元;所述焚烧炉单元包括干燥段炉排、燃烧段炉排和燃烬段炉排;烟道单元包括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第一烟道的进烟口与燃烧段炉排连通,第二烟道设置于第一烟道的前方,第一烟道的出烟口与第二烟道的进烟口连通,第二烟道的出烟口与烟气处理排放单元连通,第二烟道的下端出灰口设置于干燥段炉排的上方。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烟道的出烟口处设置有落灰斜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落灰斜板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设置,落灰斜板的前端伸向第二烟道内,落灰斜板的后端伸向烟气处理排放单元。烟气向上被落灰斜板阻挡转向,可有效降低飞灰的夹杂,减少后部积灰量。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落灰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

30
º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第一烟道的后方设置有第三烟道,第三烟道的进烟口与第二烟道的出烟口连通,第三烟道的出烟口与烟气处理排放单元连通;第三烟道内设置有第一旋风分离单元。使烟气中剩余的飞灰落入第三烟道,可以有效提高飞灰的分离效率,大大减少飞灰进入烟气处理排放单元。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烟道内设置有第二旋风分离单元。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包括旋风蜗壳进口、旋风出口、圆形筒体、圆形锥体和灰斗;旋风蜗壳进口包括依次同轴连接进口法兰、进口短管、方接圆和方进口,方进口与圆形筒体的顶部一侧蜗壳式切向连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口短管内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支架、内杆以及设置在支架与内杆之间的多个导流扇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烟道的下端设有下料管,下料管与干燥段炉排连通;下料管包括外管和内套管,下料管下端设置为喇叭形管。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料管下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以有效防止产生积灰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干燥段炉排、燃烧段炉排和燃烬段炉排均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设置且依次由前向后排布,干燥段炉排的后端高于燃烧段炉排的前端,燃烧段炉排的后端高于燃烬段炉排的前端。炉排在走动过程中,进行翻料,不会造成飞灰对炉膛垃圾的覆盖。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烟气处理排放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烟气净化子单元、引风子单元和烟囱。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焚烧炉单元前端设置有垃圾给料单元和送风单元。
[001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将第二烟道置于第一烟道前方,使垃圾燃烧产生的烟气向上、向前逆向流动,不仅能够增加烟气与锅炉水冷壁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还能将第二烟道产生的高热量飞灰送到锅炉燃烧的预热段,对垃圾进行预热,使产生的烟气热量得以重复二次利用,节约了成本。
[0018]一种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垃圾输送到焚烧炉单元的干燥段炉排,垃圾在干燥段炉排预热干燥后进入燃烧段炉排焚烧,焚烧后产生的烟气沿第一烟道向上排放,部分飞灰落入燃烧段炉排焚烧继续焚烧;(2)、第一烟道上方的烟气被落灰斜板阻挡后逆向向前进入设置于第一烟道前方的第二烟道,烟气经第二烟道后烟气向后排放,大部分飞灰沿第二烟道下端落入干燥段炉排对垃圾进行预热干燥;(3)、第二烟道处理后产生的烟气向后排进入第三烟道,经第三烟道处理后的烟气排入处理排放单元;经处理排放单元处理达到排放条件后向外排放。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烟道内设置有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烟气在第二烟道经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分离后飞灰落入干燥段炉排;第三烟道内设置有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烟气经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分离后余下飞灰落入第三烟道下方排出。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将第二烟道置于第一烟道前方,使垃圾燃烧产生的烟气向上、向前
逆向流动,不仅能够增加烟气与锅炉水冷壁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还能将第二烟道产生的高热量飞灰送到锅炉燃烧的预热段,对垃圾进行预热,使产生的烟气热量得以重复利用,可节约成本;(2)本专利技术焚烧炉的炉排在走动过程中,进行翻料,不会造成飞灰对炉膛垃圾的覆盖;(3)本专利技术第一烟道上方设置有落灰斜板,烟气向上被落灰斜板阻挡转向,可有效降低飞灰的夹杂,减少后部积灰量;(4)本专利技术第一烟道后方设置一个第三烟道,使烟气中剩余的飞灰落入第三烟道,大大减少飞灰进入烟气处理排放单元;(5)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烟道和第三烟道均设置有旋风分离单元,可以有效提高飞灰的分离效率;(6)本专利技术第二烟道的下料管下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以有效防止产生积灰;(7)第二烟道的下料管设置为内外管和喇叭形,可保持飞灰的热量,使干燥段炉排上的垃圾充分预热。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旋风分离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流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焚烧炉单元(1)、烟道单元(2)和烟气处理排放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单元(1)包括干燥段炉排(11)、燃烧段炉排(12)和燃烬段炉排(13);烟道单元(2)包括第一烟道(21)和第二烟道(22),第一烟道(21)的进烟口与燃烧段炉排(12)连通,第二烟道(22)设置于第一烟道(21)的前方,第一烟道(21)的出烟口与第二烟道(22)的进烟口连通,第二烟道(22)的出烟口与烟气处理排放单元(3)连通,第二烟道(22)的下端出灰口设置于干燥段炉排(11)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道(21)的出烟口处设置有落灰斜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灰斜板(4)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设置,落灰斜板(4)的前端伸向第二烟道(22)内,落灰斜板(4)的后端伸向烟气处理排放单元(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道(21)的后方设置有第三烟道(23),第三烟道(23)的进烟口与第二烟道(22)的出烟口连通,第三烟道(23)的出烟口与烟气处理排放单元(3)连通;第三烟道(23)内设置有第一旋风分离单元(5)。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烟道(22)内设置有第二旋风分离单元(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烟气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6)包括旋风蜗壳进口(61)、旋风出口(62)、圆形筒体(63)、圆形锥体(64)和灰斗(65);旋风蜗壳进口(61)包括依次同轴连接进口法兰(611)、进口短管(612)、方接圆(613)和方进口(614),方进口(6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泗洪高能环境生物质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