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44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该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渔业技术领域,包括与船体连接的连杆件,所述连杆件固定多个第一绳体,所述第一绳体连接有导流件,相邻所述导流件连接有抓捕磷虾的拖网,所述拖网末端连接有分选组件,所述分选组件上方连接有浮于水面的浮板,所述浮板上设置有鱼虾螺旋泵以及驱鸟组件,所述鱼虾螺旋泵与所述分选组件以及船体之间均连接有输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所述连杆件引导磷虾进入拖网,经过所述分选组件筛选后在所述鱼虾螺旋泵作用下输送回船体,并利用所述驱鸟组件保护磷虾,实现持续、低损耗、高效率的磷虾捕捞,具有节能、环保、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渔业
,具体涉及一种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

技术介绍

[0002]南极磷虾(学名:Euphausia superba)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其成虾长45

60毫米,最大的90毫米。南极磷虾贾克忠含大量甲壳素、其体内含有一定量虾青素、磷虾油等物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征。南极磷虾因为自身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各国对南极磷虾的需求量都在逐年上升。
[0003]南极磷虾的捕捞通常采用拖网捕捞方法,拖网捕捞方式是海洋捕捞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拖网作业捕捞对象极大、可在大范围内进行作业、生产主动灵活、捕捞效率高,在渔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大量捕捞作业的情况下,目标捕获物以外的水产生物容易被携带捕捉,且该类生物的生存能力较差,捕捞上岸后极易死亡,如此对海洋的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可逆的破坏,且拖网的容量有限,其他生物会降低目标捕获物的获取量,且容易爆网,造成经济损失。
[0004]欧洲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EP1465803B1,公开了一种与用于捕获海洋生物资源的拖网一起使用的拖网船,该专利技术包括拖网,拖网尾部设有拖网袋,船舶与拖网连接有绳索以及拖拽拖网的拖网卷筒,船舶设有闸室,闸室的主体部分位于船舶水位线以下用于保存捕获物,闸室向上设有主干通道。该专利技术装置通过闸室与主干通道相对于拖网的布设方式,实现了将捕获物以温和的方式被带到拖网船的船上,避免了不活的鱼虾被压碎,降低经济损失。该专利技术在以下技术方案上存在不足:拖网在收集鱼虾后,盘旋于空中的海鸟容易被吸引并停留在拖网上啃食拖网内的鱼,造成经济损失,且容易拉动海鸟仪器拖行造成死亡,破坏生态环境;在针对较小体积的虾类捕捞时,拖网网目过大,虾、贝类生物容易被移动水流冲出网目,造成资源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连续、高效率精准捕捞且防止爆网,并在捕捞过程中对捕捞物有效防护的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
[0006]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包括:与船舶尾部连接的连杆件,连杆件固定有多个第一绳体,任一第一绳体连接有导流组件,相邻导流组件连接有同一个拖网,拖网包括捕获口和输送口,任一导流组件内设置有多个保持捕获口张开的辅助调节件,输送口固定连接有分选组件,分选组件上方连接有浮板,浮板上设有鱼虾螺旋泵,鱼虾螺旋泵与分选组件以及船体之间均连接有输送管,浮板上端面在边缘处对称设置有驱鸟组件。船舶航行时拖行连杆件,连杆件带动多个拖网在水中移动并实施捕捞,导流组件帮助增大捕获口张开程度,提高收集效率且防止拖网整体翻转造成捕获物流失,分选组件将除南极磷虾外的生物筛出并放生回到海洋中,保证生态系统平衡,筛选出的南极磷虾通过鱼虾螺旋泵和输送
管持续输送至船舶上收集,实现长时间持续捕捞且防止爆网,浮板提供泵体以及下方分选组件的浮力,避免沉底触礁导致拖网破裂,驱鸟组件对水下暂存的南极磷虾遮挡,并对上空的鸟类驱赶,降低捕捞到的南极磷虾被啃食的几率,降低经济损失。
[0007]优选地,连杆件包括基轴,基轴与船体通过绳索连接,基轴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轴套,基轴固定有多个位于相邻第一轴套之间的第二轴套,任一第一轴套上环绕布设有转叶,任一第二轴套上固定有辅助杆,辅助杆两侧设有辅助板。多个第一轴套带动转叶在基轴上自由转动进而扰动水面,降低船舶行进所形成的快速水流对收集网内虾身的冲击,降低南极磷虾的死亡率和残肢率,提高其经济价值,转叶转动时接触并压动辅助板形成摩擦震动,能对水中大型肉食类鱼群以及生物进行驱赶,同时也对装置上空的鸟类驱赶,避免其吞食捕获的南极磷虾,进一步提高拖网内南极磷虾的成活率,减小经济损失,船舶工作人员可观察转叶扰动形成的水花大小以及连杆件整体涉水深度判断拖网内捕获量,便于及时调整航速,避免爆网。
[0008]优选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板,导流板为弯板,导流板弯曲内侧固定有弯板,弯板在上下方分别固定有浮筒和配重筒,配重筒侧壁环绕开设第一通孔,配重筒轴线中心处开设第二通孔,配重筒内设有配重件。拖网在拖行过程中捕获口的开口大小直接影响了捕获量以及对捕获物的引导效果,流过导流板弯曲内侧弧面的水流流速更快,则该侧收到的压强更小,从而使导流板在水体压强作用下朝捕获口外侧移动,从而增大捕获口的开口,进而提高捕获量和引导效果,浮筒提供导流板浮力,配重筒通过内部的配重件增加导流板底部重力,浮筒和配重筒的设计有利于导流板在水中姿态的保持,避免导流板受冲击后翻转造成捕获口开口缩小的不利效果,水体经过配重筒时可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流通,从而在导流板一侧形成细小气泡并上浮,有利于驱赶拖网两侧的大型生物,避免其靠近捕食拖网内的鱼虾以及咬破拖网,造成经济损失,紊流侧方紊流冲击拖网时,被导流板的弯曲内侧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导流,降低侧方水体对捕获口的冲击力,提高捕获口对鱼虾的引导效果,提高捕获率。
[0009]优选地,辅助调节件包括固定于浮筒与配重筒之间的弹性绳,弹性绳上间隔设置有浮球,相邻浮球固定有柔性浮板,柔性浮板为弯板且开口朝向第一绳体。水体在纵向流经导流板时与浮球接触,浮球增加了导流板的浮力,且浮球在说受水体冲击后通过弹性绳摆动,从而缓解水流冲击,降低与导流板连接的拖网的晃动从而保护内部捕获的鱼虾,降低残肢率和死亡率,提高经济价值,柔性浮板进一步提高了导流板的浮力,且竖直布设的柔性浮板提高了与纵向水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导流板弯曲弧面一侧受到的水阻,有利于通过柔性浮板带动导流板朝远离捕获口中心处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增大捕获口的开口,提高了拖网的捕获率和对鱼虾的引导效果。
[0010]优选地,分选组件包括防护外壳,防护外壳内部开设有锥形槽,锥形槽内设置有引导网,防护外壳底部连通设置有横向分离板,锥形槽内设有纵向分离板,防护外壳两侧设有与锥形槽连通的逃逸口,防护外壳一端与输送口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收集网,收集网与鱼虾螺旋泵通过输送管连接。收集网内的鱼虾经过输送口进入防护外壳中的锥形槽,引导网将捕捞物导向至横向分隔板,在船体高速移动作用下,水体以较快速度地流过锥形槽,其中的小型鱼类、贝类、虾类的游动能力较弱,会在水动力作用下通过横向分隔板并回到水中,其中大型鱼类以及具有爬行能力的蟹类能通过其较强行动力,在被纵向分离板阻挡后从侧方
的逃逸口离开防护外壳并回到水中,捕获物中剩下的南极磷虾能通过纵向分离板的间隙进入收集网,一方面降低了过多的捕获物填充收集网,造成南极磷虾的捕获数量低的可能,另一方面在捕获过程中实现自动筛选和放生,降低了收集网爆网的几率,同时也保护了水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最主要提高了南极磷虾的捕获效率,节约捕获成本。
[0011]优选地,相邻的浮板之间设置有连板件,连板件包括固定于浮板上下端面的夹板,相邻的夹板之间固定有螺旋弹簧。相邻浮板在水面滑行时受水体冲击后彼此靠近或远离,进而通过连接板挤压或拉伸螺旋弹簧,螺旋弹簧通过形变阻止浮板的相互靠近和互相背离,一方面通过限制浮板限制拖网的移动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包括:与船舶尾部连接的连杆件(1),所述连杆件(1)固定有多个第一绳体(2),任一所述第一绳体(2)连接有导流组件(3),相邻所述导流组件(3)连接有同一个拖网(4),其特征是:所述拖网(4)包括捕获口(40)和输送口(41),任一所述导流组件(3)内设置有多个保持所述捕获口(40)张开的辅助调节件(5),所述输送口(41)固定连接有分选组件(6),所述分选组件(6)上方连接有浮板(7),所述浮板(7)上设有鱼虾螺旋泵(8),所述鱼虾螺旋泵(8)与所述分选组件(6)以及船体之间均连接有输送管(80),其中,所述浮板(7)上端面在边缘处对称设置有驱鸟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其特征是:所述连杆件(1)包括基轴(10),所述基轴(10)与船体通过绳索连接,所述基轴(10)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轴套(11),所述基轴(1)固定有多个位于相邻所述第一轴套(11)之间的第二轴套(12),任一所述第一轴套(11)上环绕布设有转叶(13),任一所述第二轴套(12)上固定有辅助杆(14),所述辅助杆(14)两侧设有辅助板(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组件(3)包括导流板(30),所述导流板(30)为弯板,所述导流板(30)弯曲内侧固定有弯板(31),所述弯板(31)在上下方分别固定有浮筒(32)和配重筒(33),所述配重筒(33)侧壁环绕开设第一通孔(34),所述配重筒(33)轴线中心处开设第二通孔(35),所述配重筒(33)内设有配重件(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网囊式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其特征是:所述辅助调节件(5)包括固定于所述浮筒(32)与所述配重筒(33)之间的弹性绳(50),所述弹性绳(50)上间隔设置有浮球(51),相邻所述浮球(51)固定有柔性浮板(52),所述柔性浮板(52)为弯板且开口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进王鲁民张禹张勋马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