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24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包括离型膜组件,所述离型膜组件包括两侧对称设置有静电防护层的载体层,两个所述静电防护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耐高温层,且两个静电防护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与耐高温层粘接固定,两个所述耐高温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防火层,两个所述防火层相背的一面均与耐高温层粘接固定,且两个防火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有机硅薄膜层,两个所述有机硅薄膜层远离载体层的一面均与防火层粘接固定,且两个有机硅薄膜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柔性薄膜层,两个所述柔性薄膜层相背的一面均与有机硅薄膜层粘接固定,该超薄柔性离型膜,结构合理,有利于提升抗拉伸以及耐高温性能,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


[0001]本技术属于离型膜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与此同时,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的应用也颠覆了大家对传统产品设计的认知,在柔性显示与柔性传感的交互运用下,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感官体验与人机交互新应用。应用产品:3D移动影院RoyoleMoon、3D投影影院、智能音箱、电视等。柔性屏幕、柔性传感技术应用在穿戴手环上,体现出时尚设计,提升人机交互的消费体验。应用产品:电子手表、智能手环、运动手表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体验。
[0003]相比传统的显示技术,柔性显示具有众多优点,例如轻薄、可卷曲、可折叠、便携、不易碎等,而且便于进行新型设计。柔性显示技术将革命性地改变消费电子产品的现有形态,让大量的潜在应用成为可能,对未来的人机交互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此外,柔性显示的新型工艺技术(如印刷或辊对辊等制备工艺)将有助于未来显示产品低成本的量产制造。
[0004]在柔性智能电子产品蓬勃发展中,也带动了上游离型膜行业的发展,但传统的离型膜由PET或PE或PVC薄膜等材料作为基材,拥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抗腐蚀性能,可是现有的离型膜抗拉伸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较弱,受力拉伸后容易出现拉伸纹,导致无法回弹的情况,而且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时老化较快,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包括离型膜组件;
[0008]所述离型膜组件包括两侧对称设置有静电防护层的载体层,两个所述静电防护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耐高温层,且两个静电防护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与耐高温层粘接固定,两个所述耐高温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防火层。
[000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防火层相背的一面均与耐高温层粘接固定,且两个防火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有机硅薄膜层。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有机硅薄膜层远离载体层的一面均与防火层粘接固定,且两个有机硅薄膜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柔性薄膜层。
[00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柔性薄膜层相背的一面均与有机硅薄膜层粘接固定,且两个柔性薄膜层朝向载体层的一面均设置有热熔薄膜层。
[00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热熔薄膜层远离载体层的一面均与柔性薄膜层粘接固定,且两个热熔薄膜层远离柔性薄膜层的一面均与载体层的两侧粘接固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得益于载体层、静电防护层以及
耐高温层的设置,通过设置静电防护层,有助于增强离型膜组件表面的导电性能,从而解决了静电积聚的问题,降低静电危害,且通过设置耐高温层,可实现对热量的有效隔绝,从而提升离型膜组件的耐高温性能,进而降低离型膜组件使用过程中的老化速度,提升使用寿命;
[0014]得益于载体层、热熔薄膜层以及柔性薄膜层的设置,通过设置热熔薄膜层和柔性薄膜层,可提升离型膜组件整体柔性,从而增强抗拉伸性能,降低拉伸后出现拉伸纹而导致无法回弹的情况,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离型膜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离型膜组件;101、载体层;102、热熔薄膜层;103、柔性薄膜层;104、有机硅薄膜层;105、防火层;106、耐高温层;107、静电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图3所示,该超薄柔性离型膜,包括离型膜组件1,离型膜组件1包括两侧对称设置有静电防护层107的载体层101,具体实施时,载体层101可选用但不限于选用PET膜,静电防护层107可选用但不限于选用纳米铝粉热熔涂覆而成,两个静电防护层107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设置有耐高温层106,具体实施时,耐高温层106可选用但不限于选用有机硅涂料层,且两个静电防护层107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与耐高温层106粘接固定,两个耐高温层106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设置有防火层105,具体实施时,防火层105可选用但不限于选用石棉纤维层,得益于载体层101、静电防护层107以及耐高温层106的设置,通过设置静电防护层107,有助于增强离型膜组件1表面的导电性能,从而解决了静电积聚的问题,降低静电危害,且通过设置耐高温层106,可实现对热量的有效隔绝,从而提升离型膜组件1的耐高温性能,进而降低离型膜组件1使用过程中的老化速度,提升使用寿命。
[0021]如图3所示,两个防火层105相背的一面均与耐高温层106粘接固定,且两个防火层105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设置有有机硅薄膜层104,两个有机硅薄膜层104远离载体层101的一面均与防火层105粘接固定,且两个有机硅薄膜层104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设置有柔性薄膜层103,两个柔性薄膜层103相背的一面均与有机硅薄膜层104粘接固定,且两个柔性薄膜层103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设置有热熔薄膜层102,具体实施时,柔性薄膜层103可选用但不限于选用聚乙烯醇薄膜,热熔薄膜层102可选用但不限于选用TPU薄膜,得益于载体层101、热熔薄膜层102以及柔性薄膜层103的设置,通过设置热熔薄膜层102和柔性薄膜层103,可提升离型膜组件1整体柔性,从而增强抗拉伸性能,降低拉伸后出现拉伸纹而导致无法回弹的情况,实用性强。
[0022]如图3所示,两个热熔薄膜层102远离载体层101的一面均与柔性薄膜层103粘接固定,且两个热熔薄膜层102远离柔性薄膜层103的一面均与载体层101的两侧粘接固定。
[0023]工作原理:该超薄柔性离型膜,使用时,通过设置静电防护层107,有助于增强离型膜组件1表面的导电性能,从而解决了静电积聚的问题,降低静电危害,且通过设置耐高温层106,可实现对热量的有效隔绝,从而提升离型膜组件1的耐高温性能,进而降低离型膜组件1使用过程中的老化速度,提升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热熔薄膜层102和柔性薄膜层103,可提升离型膜组件1整体柔性,从而增强抗拉伸性能,降低拉伸后出现拉伸纹而导致无法回弹的情况,通过设置防火层105,可使得离型膜组件1具有防火的特性,有助于拓宽离型膜组件1的使用范围,该超薄柔性离型膜,结构合理,有利于提升抗拉伸以及耐高温性能,实用性强。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包括离型膜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组件(1)包括两侧对称设置有静电防护层(107)的载体层(101),两个所述静电防护层(107)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设置有耐高温层(106),且两个静电防护层(107)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与耐高温层(106)粘接固定,两个所述耐高温层(106)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设置有防火层(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火层(105)相背的一面均与耐高温层(106)粘接固定,且两个防火层(105)朝向载体层(101)的一面均设置有有机硅薄膜层(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柔性离型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哲范蒲敏苟于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是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