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艳琴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穿刺破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93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穿刺破皮装置,包括穿刺针组件与破皮针组件,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包括头端与尾端,穿刺针管的头端为具有斜切面的穿刺针尖,穿刺针管的尾端固定连通有穿刺针套筒座,穿刺针套筒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柄,破皮针组件包括破皮针管,破皮针管也包括头端与尾端,破皮针管的头端为具有斜切面的破皮针尖,且破皮针尖的斜切面与穿刺针尖的斜切面平行,破皮针管的尾端固定连通有破皮针套筒座,破皮针套筒座套设在穿刺针套筒座上,且破皮针套筒座与穿刺针套筒座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破皮针管在破皮时与穿刺针管的穿刺位置偏离,从而减少破皮次数、降低后续导管移位风险,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理人员工作量。理人员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穿刺破皮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穿刺破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在为患者输注强酸、强碱及高渗透压药物时,需要为患者置入PICC及中长导管,目前,在置管时,通常要先在置管部位系上止血带,然后将穿刺针安装于B超探头上的导针架内,并在B超探头的引导下,选择穿刺血管的上方,进穿刺针,见回血后,向穿刺针内送入导丝,松止血带,并将穿刺针与B超探头上的导针架分离,再继续送入导丝,导丝送入后,穿刺部位周边做局部浸润麻醉,撤出穿刺针,然后再对穿刺部位破皮后送入鞘管;现有对穿刺部位破皮时,通常是利用破皮针破皮,即在撤出穿刺针后,将破皮针套设在导丝上由导丝引入破皮针对穿刺部位破皮,由于鞘管为圆形管,故现有破皮针的针尖通常为圆口,在破皮时,破皮口整齐,送入鞘管时顺滑能够减少组织撕裂,但该破皮针在破皮时角度不易把握,容易与穿刺针的穿刺位置偏离,导致送鞘困难,需要多次破皮,且会造成后续导管移位的风险及破皮口出血量增加,这样不利于穿刺部位的愈合,并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其次,在置管过程中,需要先将穿刺针从导丝上撤出后,才能再将破皮针套设在导丝上进行破皮,置管过程繁琐,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医用穿刺破皮装置,包括穿刺针组件与套设在穿刺针组件上且能与穿刺针组件分离的破皮针组件,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管,所述穿刺针管包括头端与尾端,穿刺针管的头端为具有斜切面的穿刺针尖,穿刺针管的尾端固定连通有与穿刺针管同轴线设置且为一体结构的穿刺针套筒座,所述穿刺针套筒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破皮针组件包括套设在穿刺针管上的破皮针管,所述破皮针管也包括头端与尾端,破皮针管的头端为具有斜切面的破皮针尖,且破皮针尖的斜切面与穿刺针尖的斜切面平行,破皮针管的尾端固定连通有与破皮针管同轴线设置的破皮针套筒座,所述破皮针套筒座套设在穿刺针套筒座上并与穿刺针套筒座形状相适配,且破皮针套筒座与穿刺针套筒座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破皮针套筒座与穿刺针套筒座螺纹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破皮针套筒座上与穿刺针套筒座的螺纹连接位置由透明的苯乙烯树脂材料制成。
[0007]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套筒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沿穿刺针套筒座周向等距分布且可产生形变的凸块,所述破皮针套筒座通过凸块套设在穿刺针套筒座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破皮针管靠近破皮针尖一端的外壁上向内凹陷形成标记凹槽。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将破皮针组件套设在穿刺针组件上,且破皮针组件能够与穿刺针组件
分离,并将穿刺针尖与破皮针尖设置为平行的斜切面,在使用时,与现有技术中的区别在于:在撤出穿刺针管时,先将穿刺针管撤出至穿刺针尖位置,并不完全撤出,然后将破皮针组件与穿刺针组件分离,分离后,将破皮针管沿穿刺针管移动对穿刺部位破皮,破皮针管在破皮前,将破皮针尖的斜切面与穿刺针尖的斜切面平行,以穿刺针尖的斜切面为参照,在将破皮针管送入穿刺部位破皮时,再完全撤出穿刺针管,由于破皮针管在破皮时以穿刺针尖的斜切面为参照,因此,能够把握破皮针管在破皮时的角度,避免破皮针管在破皮时与穿刺针管的穿刺位置偏离,从而降低送鞘的难度,减少破皮次数、且能够降低后续导管移位的风险,提高置管成功率,并减少破皮口出血量,有利于穿刺部位的愈合、减少导管维护费用、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其次,在置管过程中,由于破皮针组件套设在穿刺针组件上,故在送入导丝后,破皮针组件就会套设在导丝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破皮操作更简便,省时。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2]图2为图1在分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4]图4为图3在分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1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6为图1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附图标记:1、穿刺针组件;11、穿刺针管;12、穿刺针尖;13、穿刺针套筒座;14、手柄;15、凸块;2、破皮针组件;21、破皮针管;22、破皮针尖;23、破皮针套筒座;24、标记凹槽;3、B超探头;4、导针架;5、皮脂层;6、血管;7、深部肌肉组织层;8、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穿刺破皮装置,包括穿刺针组件1与套设在穿刺针组件1上且能与穿刺针组件1分离的破皮针组件2,穿刺针组件1包括穿刺针管11,穿刺针管11包括头端与尾端,穿刺针管11的头端为具有斜切面的穿刺针尖12,穿刺针管11的尾端固定连通有与穿刺针管11同轴线设置且为一体结构的穿刺针套筒座13,穿刺针套筒座1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柄14,手柄14便于手持穿刺针组件1;破皮针组件2包括套设在穿刺针管11上的破皮针管21,破皮针管21的内径大于穿刺针管11的内径,破皮针管21也包括头端与尾端,破皮针管21的头端为具有斜切面的破皮针尖22,且破皮针尖22的斜切面与穿刺针尖12的斜切面平行,破皮针管21的尾端固定连通有与破皮针管21同轴线设置的破皮针套筒座23,破皮针套筒座23套设在穿刺针套筒座13上并与穿刺针套筒座13形状相适配,且破皮针套筒座23与穿刺针套筒座13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即破皮针套筒座23能够与穿刺针套筒座13分离。
[0020]本技术将破皮针组件2套设在穿刺针组件1上,且破皮针组件2能够与穿刺针组件1分离,并将穿刺针尖12与破皮针尖22设置为平行的斜切面,在使用时,与现有技术中的区别在于:在撤出穿刺针管11时,先将穿刺针管11撤出至穿刺针尖12位置,并不完全撤
出,然后将破皮针组件2与穿刺针组件1分离,分离后,将破皮针管21沿穿刺针管11移动对穿刺部位破皮,破皮针管21在破皮前,将破皮针尖22的斜切面与穿刺针尖12的斜切面平行,以穿刺针尖12的斜切面为参照,在将破皮针管21送入穿刺部位破皮时,再完全撤出穿刺针管11,由于破皮针管21在破皮时以穿刺针尖12的斜切面为参照,因此,能够把握破皮针管21在破皮时的角度,避免破皮针管21在破皮时与穿刺针管11的穿刺位置偏离,从而降低送鞘的难度、减少破皮次数,且能够降低后续导管移位的风险,提高置管成功率,并减少破皮口出血量,有利于穿刺部位的愈合、减少导管维护费用、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其次,在置管过程中,由于破皮针组件2套设在穿刺针组件1上,故在送入导丝后,破皮针组件2就会套设在导丝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破皮操作更简便,省时。
[0021]破皮针套筒座23与穿刺针套筒座13其中一种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方式如下:如图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穿刺破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组件与套设在穿刺针组件上且能与穿刺针组件分离的破皮针组件,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管,所述穿刺针管包括头端与尾端,穿刺针管的头端为具有斜切面的穿刺针尖,穿刺针管的尾端固定连通有与穿刺针管同轴线设置且为一体结构的穿刺针套筒座,所述穿刺针套筒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破皮针组件包括套设在穿刺针管上的破皮针管,所述破皮针管也包括头端与尾端,破皮针管的头端为具有斜切面的破皮针尖,且破皮针尖的斜切面与穿刺针尖的斜切面平行,破皮针管的尾端固定连通有与破皮针管同轴线设置的破皮针套筒座,所述破皮针套筒座套设在穿刺针套筒座上并与穿刺针套筒座形状相适配,且破皮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琴
申请(专利权)人:张艳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