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62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涉及培养基配制混合器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顶端转动连接有上混匀罐,且连接环底端转动连接有下混匀罐,所述上混匀罐顶面转动连接有顶板,且下混匀罐底面转动连接有底板,所述连接环内部设置有漏液板,所述框架顶面安装有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混匀杆,且第一混匀杆通过同轴反向机构连接第二混匀杆,在框架内部通过连接环转动连接分别与第一混匀杆和第二混匀杆配合并与之转动方向相反的上混匀罐和下混匀罐,在对材料混匀时,转动方向相反的上混匀罐和第一混匀杆与下混匀罐和第二混匀杆即可使材料混合更加均匀。和第二混匀杆即可使材料混合更加均匀。和第二混匀杆即可使材料混合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基配制混合器领域,具体为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
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细胞培养基既是培养细胞中供给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生殖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培养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用于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基的混合操作十分重要。
[0003]公告号为CN215939621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其通过两根搅拌柱对基液进行充分搅拌。
[0004]但单纯通过搅拌柱旋转对基液进行搅拌,处于搅拌叶之间的基液受到的扰动较小,且搅拌柱上的搅拌叶与筒壁不接触,导致边缘处的基液难以受到扰动,基液不同部位受到的搅拌力力度差别较大,使得混匀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以解决现有的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混匀效果不够理想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顶端转动连接有上混匀罐,且连接环底端转动连接有下混匀罐,所述上混匀罐顶面转动连接有顶板,且下混匀罐底面转动连接有底板,所述连接环内部设置有漏液板,所述框架顶面安装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有位于上混匀罐内的第一混匀杆,所述底板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混匀杆,且第一混匀杆与第二混匀杆之间连接有同轴反向机构,所述框架与顶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与驱动机构输出端啮合的换向齿轮组,且上混匀罐顶面设置有与换向齿轮组啮合的齿环,所述框架内侧壁转动连接有一组与上混匀罐及下混匀罐啮合的锥形齿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匀杆由驱动机构控制转动,上混匀罐可通过换向齿轮组改变转动方向,与第一混匀杆转动方向相反,第二混匀杆通过同轴反向机构带动转动,同时与第一混匀杆转动方向相反,下混匀罐可通过锥形齿轮改变转动方向,与上混匀罐转动方向相反,同时与第二混匀杆转动方向相反,以提高混匀效果,漏液板可便于基液落入下混匀罐内。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顶面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底板底面连接有出液管。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液管可便于将未混合的基液添入上混匀罐内,出液管可便于取出下混匀罐内混合完成的基液。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内皆安装有电磁阀。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阀可控制进液管与出液管的开闭。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用于控制装置的混匀工作。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带动装置的混匀工作,混匀效率更加稳定。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内部地面设置有多块与底板连接的支撑弧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弧板可支撑底板,使得底板更加稳定,同时使下混匀罐的转动更加稳定。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向齿轮组为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所述换向齿轮组用于改变驱动机构传递到上混匀罐转动力的方向。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向齿轮组可在改变上混匀罐的转动方向的同时不改变转速,使得第一混匀杆与上混匀罐转动方向相反。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混匀罐内壁、下混匀罐内壁、第一混匀杆与第二混匀杆上皆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搅拌叶,且第一混匀杆与第二混匀杆上的搅拌叶倾斜方向相反。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可便于上混匀罐、下混匀罐、第一混匀杆与第二混匀杆转动时带动基液旋转混合,第一混匀杆与第二混匀杆上的搅拌叶倾斜方向相反,可使基液位于第一混匀杆与第二混匀杆处时受到的力相反,提高混合效果。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通过在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混匀杆,且第一混匀杆通过同轴反向机构连接第二混匀杆,在框架内部通过连接环转动连接分别与第一混匀杆和第二混匀杆配合并与之转动方向相反的上混匀罐和下混匀罐,在对材料混匀时,转动方向相反的上混匀罐和第一混匀杆与下混匀罐和第二混匀杆即可使材料混合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0025]图中:1、框架;2、连接环;3、上混匀罐;4、下混匀罐;5、顶板;6、底板;7、电机;8、漏液板;9、第一混匀杆;10、第二混匀杆;11、同轴反向机构;12、换向齿轮组;13、齿环;14、锥形齿轮;15、进液管;16、出液管;17、电磁阀;18、支撑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8]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如图1

3所示,包括框架1,框架1内部连接有连接
环2,连接环2顶端转动连接有上混匀罐3,且连接环2底端转动连接有下混匀罐4,上混匀罐3顶面转动连接有顶板5,且下混匀罐4底面转动连接有底板6,连接环2内部设置有漏液板8,可便于基液落入下混匀罐4内框架1顶面安装有电机7,且电机7输出端连接有位于上混匀罐3内的第一混匀杆9,底板6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混匀杆10,且第一混匀杆9与第二混匀杆10之间连接有同轴反向机构11,上混匀罐3内壁、下混匀罐4内壁、第一混匀杆9与第二混匀杆10上皆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搅拌叶,且第一混匀杆9与第二混匀杆10上的搅拌叶倾斜方向相反,框架1与顶板5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与电机7输出端啮合的换向齿轮组12,且上混匀罐3顶面设置有与换向齿轮组12啮合的齿环13,框架1内侧壁转动连接有一组与上混匀罐3及下混匀罐4啮合的锥形齿轮14,电机7可带动第一混匀杆9转动,同时通过换向齿轮组12带动上混匀罐3反向旋转,进而通过同轴反向机构11带动第二混匀杆10反向旋转,同时通过锥形齿轮14带动下混匀罐4反向旋转,使得上混匀罐3、下混匀罐4、第一混匀杆9与第二混匀杆10通过搅拌叶对基液进行混匀,混匀效果好。
[0029]请参阅图1和图2,顶板5顶面连接有进液管15,可便于将未混合的基液添入上混匀罐3内,底板6底面连接有出液管16,可便于取出下混匀罐4内混合完成的基液。
[0030]请参阅图2,进液管15与出液管16内皆安装有电磁阀17,可控制进液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部连接有连接环(2),所述连接环(2)顶端转动连接有上混匀罐(3),且连接环(2)底端转动连接有下混匀罐(4),所述上混匀罐(3)顶面转动连接有顶板(5),且下混匀罐(4)底面转动连接有底板(6),所述连接环(2)内部设置有漏液板(8),所述框架(1)顶面安装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有位于上混匀罐(3)内的第一混匀杆(9),所述底板(6)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混匀杆(10),且第一混匀杆(9)与第二混匀杆(10)之间连接有同轴反向机构(11),所述框架(1)与顶板(5)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与驱动机构输出端啮合的换向齿轮组(12),且上混匀罐(3)顶面设置有与换向齿轮组(12)啮合的齿环(13),所述框架(1)内侧壁转动连接有一组与上混匀罐(3)及下混匀罐(4)啮合的锥形齿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基配制用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顶面连接有进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伍阳刘伟黄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武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