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52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包括依次连接的通气外管、多孔连接座和旋流芯,旋流芯前端罩设有盖帽,盖帽前端罩设有外喷嘴,通气外管内部设置有内管,内管前端与多孔连接座连接;盖帽设置有第一混合室和第一喷雾口,外喷嘴设置有第二混合室和第二喷雾口;多孔连接座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液孔,旋流芯设置有第三通气孔和第二通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扩大了应用领域,并改变了喷枪的喷嘴结构,缩短了雾化距离,增强了雾化蒸发效果,同时对喷枪的管路进行调整,保证雾化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能耗。的同时降低了能耗。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对重腐蚀液体进行雾化处理的雾化喷枪,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距离短、雾化效果好的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

技术介绍

[0002]蒸发塔常用于对溶液进行蒸发浓缩,为了加快蒸发,普遍采用四种方法:加温、抽真空、通风和增加表面积。其中,通风对于加快的效果不明显,而加温和抽真空的能耗较高,导致了成本的增加,最广泛的做法是增加溶液表面积。目前增加表面积的方法是利用雾化喷枪将溶液以雾状喷入蒸发塔内,溶液表面积得到了有效的增大,蒸发速度明显提升。不过现有雾化喷枪的缺陷也很明显:
[0003]1、传统喷枪的风帽喷雾口是一个大口径的单孔,水滴集束喷出,不仅喷射距离大、雾化蒸发区距喷嘴距离远,而且要求气压高、耗气量大,喷射距离通常在10米到12米,而6米以下雾集束滴蒸发效果差,所以在应用雾化喷枪时,蒸发塔的自身高度需要进行增加,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
[0004]2、传统喷枪多用于清水或低浓度溶液,故材质为316L不锈钢即可,无法用于重腐蚀的高浓度的酸、碱、盐溶液;
[0005]3、传统喷枪的气管进风方向与喷射轴线垂直,导致气流进入喷枪时风压损失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解决目前雾化喷枪雾化距离长,导致蒸发塔需增加高度而使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包括通气外管,所述通气外管的前端连接有多孔连接座,所述多孔连接座的前端连接有旋流芯,所述旋流芯的前端罩设有盖帽,所述盖帽的前端罩设有外喷嘴,所述外喷嘴的后端与所述多孔连接座连接,所述通气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前端与所述多孔连接座连接,所述内管的后端弯折并由所述通气外管侧面预设的通孔伸出;所述盖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室,所述盖帽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喷雾口,所述第一喷雾口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外喷嘴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混合室,所述外喷嘴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喷雾口,所述第二喷雾口与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多孔连接座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液孔,所述旋流芯设置有第三通气孔和第二通液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后端与所述通气外管连通,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后端与所述通气外管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前端与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一通液孔的后端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第一通液孔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通液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液孔与所述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喷雾口设置有多个呈环状均布于所述外喷嘴的前端,每个所述第二喷雾口的中心线与
所述外喷嘴的轴线夹角为5

60
°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外管的材质为316L不锈钢,所述通气外管的表面设置有耐重腐蚀涂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耐重腐蚀涂层的材料为耐重腐蚀硅树脂涂料。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材质为TA2纯钛。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多孔连接座、旋流芯、盖帽的材质为TC4钛合金。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喷嘴的材质为TC4钛合金或高强度塑料。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喷雾口设置有八个,每个所述第二喷雾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外喷嘴的轴线夹角为15
°

[0015]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外管后端的内径大于前端的内径,所述通气外管中部的内径由后向前逐渐减小。
[0016]本技术一种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扩大了应用领域,并改变了喷枪的喷嘴结构,缩短了雾化距离,增强了雾化蒸发效果,同时对喷枪的管路进行调整,保证雾化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多孔连接座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旋流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包括通气外管1,通气外管1的前端连接有多孔连接座2,多孔连接座2的前端连接有旋流芯3,旋流芯3的前端罩设有盖帽4,盖帽4的前端罩设有外喷嘴5,外喷嘴5的后端与多孔连接座2连接,通气外管1的内部设置有内管6,内管6的前端与多孔连接座2连接,内管6的后端弯折并由通气外管1侧面预设的通孔伸出;盖帽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室7,盖帽4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喷雾口8,第一喷雾口8与第一混合室7连通,外喷嘴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混合室9,外喷嘴5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喷雾口10,第二喷雾口10与第二混合室9连通;多孔连接座2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1、第二通气孔12和第一通液孔13,旋流芯3设置有第三通气孔14和第二通液孔15,第一通气孔11后端与通气外管连通,第一通气孔11的前端与第二混合室9连通,第二通气孔12后端与通气外管1连通,第二通气孔12的前端与第三通气孔14连通,第三通气孔14与第一混合室7连通,第一通液孔13的后端与内管6连通,第一通液孔13的前端与第二通液孔15连通,第二通液孔15与第一混合室7连通;第二喷雾口10有八个呈环状均布于外喷嘴5的前端,每个第二喷雾口10的中心线与外喷嘴5的轴线夹角为15
°

[0023]工作原理:
[0024]采用通气外管进气、内管进液,从而防止风压散失,加强雾化效果;气体依次通过通气外管、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进入第一混合室,液体依次通过内管、第一通液孔、第二通液孔进入第一混合室,气体和液体在第一混合室内混合产生较大的雾粒,较大的雾粒通过第一喷雾口进入第二混合室,气体通过第一通气孔进入第二混合室,较大的雾粒与气体在第二混合室混合产生微小的雾粒,并通过呈30度环形夹角的第二喷雾口喷出。
[0025]传统喷枪的风帽喷雾口是一个大口径的单孔,轴向与喷射轴线重合,水雾从喷雾口集束喷射出去,喷射距离长,雾化蒸发区距喷嘴距离远,蒸发效果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喷雾口是由6~10个与轴线呈一定夹角的、环形分布的小孔构成,风帽顶部封闭,水雾不能沿轴线直接喷出,而沿小孔的轴线倾斜喷出,从而大大改善了水雾的集束度,不仅提高了水雾的蒸发效率,还大大缩短了雾化蒸发区的距离、降低了对风压的要求,降低了耗气量,具有降低蒸发塔造价和节能的效果。
[0026]传统喷枪的风帽喷雾口是一个大口径的单孔,依靠出口的锥度来调整喷雾夹角,因此调整范围狭窄(约18度~30度),而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喷雾口是由与轴线呈一定夹角的、环形分布的小孔构成,喷射角度取决于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重腐蚀的二流体雾化喷枪,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外管,所述通气外管的前端连接有多孔连接座,所述多孔连接座的前端连接有旋流芯,所述旋流芯的前端罩设有盖帽,所述盖帽的前端罩设有外喷嘴,所述外喷嘴的后端与所述多孔连接座连接,所述通气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前端与所述多孔连接座连接,所述内管的后端弯折并由所述通气外管侧面预设的通孔伸出;所述盖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室,所述盖帽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喷雾口,所述第一喷雾口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外喷嘴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混合室,所述外喷嘴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喷雾口,所述第二喷雾口与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多孔连接座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液孔,所述旋流芯设置有第三通气孔和第二通液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后端与所述通气外管连通,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后端与所述通气外管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前端与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一通液孔的后端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第一通液孔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通液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液孔与所述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喷雾口设置有多个呈环状均布于所述外喷嘴的前端,每个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强波陈大千沈炎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亚泰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