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50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车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包括壳体、压力开锁模块和控制器,所述壳体水平放置,壳体用于支撑、压力开锁模块;所述压力开锁模块的数量为2,两个通电保护模块对称安放在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压力开锁模块用于车锁的压力开锁测试;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的工作。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磁铁、推动杆、连杆、滑座、弹簧和光杆使滑座先与车锁的开锁口进行接触,防止因冲击力过大而使车锁损坏;同时动气缸、驱动杆和碰撞块相互配合能有效对滑座进行一定冲击作用,使车锁安全稳定的被打开,提高了车锁的良品率。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车锁检测
,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厂商在人性化的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汽车上的锁。提升机械锁的复杂程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技术,电子防盗报警也仅仅做亡羊补牢,没有整合进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防盗措施都存在弊端。譬如在点火线圈的供电线路上上加一个断路器,很容易找到线路绕过断路器;或者给防盗器断电也可以解除。整合进ECU的防盗措施,如果不解除防盗状态,ECU会拒绝工作发动机是肯定无法启动,相对后加防盗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因而需要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车锁。
[0003]但设计出的车锁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各种功能和性能的检测,而在对车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其他各种问题使生产出的车锁变成不合格品,比如在检测过程由于电路故障等问题,使一些车锁中的电机损坏,进而提高了产品不良率,因而提供一种有效的应用于车锁测试保护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应用于车锁功能测试的电保护,可快速稳定进行开锁功能测试,提高功能测试的效率,进而避免了车锁在功能测试过程中出现损害,从而有效的保护车锁,提高了车锁的良品率。本专利技术通过电磁铁、推动杆、连杆、滑座、弹簧和光杆使滑座先与车锁的开锁口进行接触,防止因冲击力过大而使车锁损坏;同时动气缸、驱动杆和碰撞块相互配合能有效对滑座进行一定冲击作用,使车锁安全稳定的被打开,提高了车锁的良品率。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包括壳体、压力开锁模块和控制器,所述壳体水平放置,壳体用于支撑、压力开锁模块;所述压力开锁模块的数量为2,两个通电保护模块对称安放在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压力开锁模块用于车锁的压力开锁测试;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的工作。
[0006]所述压力开锁模块包括转动气缸、驱动杆、碰撞块、电磁铁、推动杆、连杆、滑座、弹簧、光杆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气缸安装在壳体内腔的左上侧;所述转动杆的左端与转动气缸相连,转动杆的右端与驱动杆的左端相接触;所述驱动杆与壳体内腔可转动连接,驱动杆的右端与碰撞块相连;所述电磁体位于转动气缸的下方,电磁体与壳体内腔左侧相连;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电磁铁相连,推动杆的右端与连接杆的上端相连;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滑座铰接;所述滑座可移动的安装在光杆上,且滑座与安装在光杆上的弹簧相连接;所述光杆的右端固定在壳体内腔的右端;所述弹簧的内腔贯穿光杆,且弹簧与壳体内腔右侧相连;所述驱动杆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碰撞块为弹性体。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8]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压力开锁模块和壳体相互配合,可快速稳定进行开锁功能测试,提高功能测试的效率,进而避免了车锁在功能测试过程中出现损害,从而有效的保护车锁,提高了车锁的良品率。
[0009]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包括转动气缸21、驱动杆22、碰撞块、电磁铁、推动杆、连杆、滑座、弹簧、光杆和转动杆;通过电磁铁、推动杆、连杆、滑座、弹簧和光杆使滑座先与车锁的开锁口进行接触,防止因冲击力过大而使车锁损坏;同时动气缸、驱动杆和碰撞块相互配合能有效对滑座进行一定冲击作用,使车锁安全稳定的被打开。
[0010]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在车锁测试流水线上安装,操作简单,工作较高。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压力开锁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壳体

1、压力开锁模块

2、车锁

3、转动气缸

21、驱动杆

22、碰撞块

23、电磁铁

24、推动杆

25、连杆

26、滑座

27、弹簧

28、光杆

29、转动杆

2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6]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包括壳体1、压力开锁模块2和控制器,所述壳体1水平放置,壳体1用于支撑、压力开锁模块2;所述压力开锁模块2的数量为2,两个通电保护模块2对称安放在壳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压力开锁模块2用于车锁的压力开锁测试;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的工作;工作时,将壳体1安装在车锁3功能测试流水线上,随后压力开锁模块2对车锁进行压力开锁测试。
[0017]所述压力开锁模块2包括转动气缸21、驱动杆22、碰撞块23、电磁铁24、推动杆25、连杆26、滑座27、弹簧28、光杆29和转动杆210,所述转动气缸21安装在壳体1内腔的左上侧;所述转动杆210的左端与转动气缸21相连,转动杆210的右端与驱动杆22的左端相接触;所述驱动杆22与壳体1内腔可转动连接,驱动杆22的右端与碰撞块23相连;所述电磁体24位于转动气缸21的下方,电磁体24与壳体1内腔左侧相连;所述推动杆25的左端与电磁铁24相连,推动杆25的右端与连杆26的上端相连;所述连杆26的下端与滑座27铰接;所述滑座27可移动的安装在光杆29上,且滑座27与安装在光杆29上的弹簧28相连接;所述光杆29的右端固定在壳体1内腔的右端;所述弹簧28的内腔贯穿光杆29,且弹簧28与壳体1内腔右侧相连;所述驱动杆22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碰撞块23为弹性体;工作时,待车锁3安放好后,电磁铁24通电,并使推动杆25逆时针转动,转动的推动杆25使连杆26向上倾斜移动,由于连杆26与滑座27铰接,滑座27将在光杆29上相左滑动,滑动的滑座27将逐渐的与车锁3的开锁扣相接触,同时弹簧28也受到滑座27的拉力作用,弹簧28伸长;随后转动气缸21转动并带动转动杆210向下转动,转动的转动杆210的右端将对驱动杆22产生推动作用,驱动杆22随之逆时针转动,驱动杆22的右端不断向上,待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转动气缸21再逆向转动,这样转
动杆210将与驱动杆22脱离接触,驱动杆2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并回到原来位置,驱动杆22右端的碰撞块23将对滑座27有一定的撞击作用,滑座27将对车锁3上的开锁扣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这样可瞬时使车锁3打开。
[0018]工作时,将壳体1安装在车锁3功能测试流水线上,待车锁3安放好后,电磁铁24通电,并使推动杆25逆时针转动,转动的推动杆25使连杆26向上倾斜移动,由于连杆26与滑座27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压力开锁模块(2)和控制器,所述壳体(1)水平放置,壳体(1)用于支撑、压力开锁模块(2);所述压力开锁模块(2)的数量为2,两个通电保护模块(2)对称安放在壳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压力开锁模块(2)用于车锁的压力开锁测试;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锁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开锁模块(2)包括转动气缸(21)、驱动杆(22)、碰撞块(23)、电磁铁(24)、推动杆(25)、连杆(26)、滑座(27)、弹簧(28)、光杆(29)和转动杆(210),所述转动气缸(21)安装在壳体(1)内腔的左上侧;所述转动杆(210)的左端与转动气缸(21)相连,转动杆(210)的右端与驱动杆(22)的左端相接触;所述驱动杆(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王胜伟朱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思来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