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石墨化系统,包括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第一转运机构、第二转运机构、若干个台车、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及送电机构;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平行且对置设置;第一转运机构包括第一过跨车及固定于第一过跨车上的第一转运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只需要在装料区和卸料区分别设置装卸装置,只需在加热区设置送电机构,从而可节省设备投资成本;同时,在加热区和冷却区上方设置盖板和环保通风设备,可防止台车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废气及粉尘,此外,各道工序的工作人员仅需在对应的工区进行作业,并且石墨化可连续进行,因此,该石墨化系统具备智能、节能、高效、环保的特性。环保的特性。环保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石墨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质材料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石墨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石墨化是指碳石墨材料生产中,将不定形碳材料在高温(2500℃以上)下转变成石墨质材料的一个主要生产过程或生产工序。碳石墨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冶炼、机械、化工、电子、航空、交通、锂电池贮能、医疗等等各行业,是一种具有优良导电、耐高温、耐摩擦及自润滑等性能的贮能材料,也是现代工业、民用、国防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材料。碳石墨材料的高温石墨化生产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序。
[0003]目前石墨质材料石墨化系统,通常包含若干台石墨化炉及若干套送电系统,每套送电系统通常配置8-10台石墨化炉,每台石墨化炉都经历装炉、送电、冷却、出炉、再装炉不断循环过程,送电系统给一台石墨化炉送完电后,与这台石墨化炉的炉头连接分离,接着与下一台装好的石墨化炉连接再进行送电升温。因此,现有的石墨化系统需要在每个石墨化炉上方都设置装卸料设备、送电系统也要单独配置,造成设备生产成本较大;同时,现有的石墨化系统在生产时,各道工序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依次到各个石墨化炉进行流动化作业,容易导致混乱,且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续石墨化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石墨化系统设备生产成本较大以及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石墨化系统,包括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第一转运机构、第二转运机构、若干个台车、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及送电机构;
[0006]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所述第二横向轨道平行且对置设置;
[0007]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第一过跨车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过跨车上的第一转运轨道,所述第一过跨车用于在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所述第二横向轨道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转运轨道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一端或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一端对接;
[0008]所述第二转运机构包括第二过跨车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过跨车上的第二转运轨道,所述第二过跨车用于在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所述第二横向轨道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转运轨道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另一端或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另一端对接;
[0009]各个所述台车沿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及所述第二横向轨道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台车贴合设置,各个所述台车上均设置有接电头;
[0010]所述第一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过跨车上的所述台车转移至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上;
[0011]所述第二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过跨车上的所述台车转移至所述第二横向轨道上;
[0012]所述送电机构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台车的接电头电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一纵向轨道,所述第一纵向轨道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垂直,所述第一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一端的下方及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过跨车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纵向轨道上。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二纵向轨道,所述第二纵向轨道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垂直,所述第二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另一端的下方及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过跨车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纵向轨道上。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第一液压缸及第一推车,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推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车与位于所述第二过跨车上的所述台车抵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压缸及所述第一推车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推动件还包括第一液压站,所述第一液压站与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均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第二液压缸及第二推车,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推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车与位于所述第一过跨车上的所述台车抵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压缸及所述第二推车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二推动件还包括第二液压站,所述第二液压站与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均连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台车均还包括保温层及电加热器,所述保温层内置于所述台车内,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保温层内,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接电头电连接。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电机构包括固定架、电源、两个送电夹头及夹紧驱动件,两个所述送电夹头分别与所述电源的两端电连接,两个所述送电夹头上下对置分布并均铰接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夹紧驱动件与两个所述送电夹头连接、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送电夹头转动,以使两个所述送电夹头分别抵接于所述接电头的两端抵接。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紧驱动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及输出轴分别与两个所述送电夹头铰接。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第一推动件推动第二过跨车上的台车,使其转移到第一横向轨道上,此时,第一横向轨道上的各个台车被推动至向左移动,直至第一横向轨道上最左侧的台车被推动到第一过跨车上,接着第一过跨车向前开动,直至第一转运轨道与第二横向轨道对接,再通过第二推动件推动第一过跨车上的台车,使其转移到第二横向轨道上,与此同时,第二横向轨道上原有的各个台车也被推动,从而向右移动,其中,最右侧的台车被推动到第二过跨车上,接着第二过跨车向后开动,直至第二转运轨道与第一横向轨道对接,再通过第一推动件推动第二过跨车上的台车,使其转移到第一横向轨道上,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可以使各个台车依次到达装料区、加热区、冷却区及卸料区,当台车到达装料区时,进行装料作业,当台车到达加热区时,送电机构与接电头电连接,从而对台车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使其石墨化,当台车到达冷却区时,电连接断开,从而进行自然冷却,当台车到达卸料区时,进行卸料作业。从而通过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在装料区和卸料区分别设置装卸装置,只需在加热区设置送电机构,从而可节省设备投资
成本;同时,在加热区和冷却区上方设置盖板和环保通风设备,可防止台车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废气及粉尘,此外,各道工序的工作人员仅需在对应的工区进行作业,并且石墨化可连续进行,因此,该石墨化系统具备智能、节能、高效、环保的特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续石墨化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2是图1中剖面A
‑
A的剖视图;
[0025]图3是图1中剖面B
‑
B的剖视图;
[0026]图4是图3中区域D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是图3中区域E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6是图1中剖面C
‑
C的剖视图;
[0029]图7是图6中区域F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中:1
‑
第一横向轨道、2
‑
第二横向轨道、3
‑
第一转运机构、31
‑
第一过跨车、32
‑
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石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第一转运机构、第二转运机构、若干个台车、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及送电机构;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所述第二横向轨道平行且对置设置;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第一过跨车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过跨车上的第一转运轨道,所述第一过跨车用于在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所述第二横向轨道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转运轨道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一端或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二转运机构包括第二过跨车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过跨车上的第二转运轨道,所述第二过跨车用于在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所述第二横向轨道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转运轨道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另一端或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另一端对接;各个所述台车沿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及所述第二横向轨道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台车贴合设置,各个所述台车上均设置有接电头;所述第一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过跨车上的所述台车转移至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上;所述第二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过跨车上的所述台车转移至所述第二横向轨道上;所述送电机构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台车的接电头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石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一纵向轨道,所述第一纵向轨道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垂直,所述第一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一端的下方及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过跨车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纵向轨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石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二纵向轨道,所述第二纵向轨道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垂直,所述第二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另一端的下方及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另一端的下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云,刘晓明,尹章宏,张富国,王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顺合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