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隔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8140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性隔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第一组分包括高分子弹性乳液,第二组分包括水泥、填料和隔音材料,水泥、填料和隔音材料的质量比为1:0.1~10:0.6~10,隔音材料为弹性阻尼橡胶、云母粉和无石棉矿物纤维按质量比1:0.05~0.5:0.1~1组成,水性隔音涂料还包括纳米硅酸钠。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利用水泥和纳米硅酸钠与高分子弹性乳液反应形成的无机交联网络材料配合填料的使用使得获得的隔音涂层具有更高的面密度,另一方面,结合由弹性阻尼橡胶、云母粉和无石棉矿物纤维构成的隔音材料的使用,能够获得兼具减震、隔音和吸音三重功能的隔音涂层,具有更好的隔音效果。具有更好的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隔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涂料
,具体涉及一种水性隔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环境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住宅和工作场所注重环境生态,大多将硬景观绿化作为环境建设主要内容,而较少关注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的建设,其中复杂环境中的声污染已成为除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第四大主要环境问题,危害性日益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声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视,如何有效进行建筑声管理,强化建筑防躁降噪能力已成为中心住宅区和基础设施面临的重要问题。
[0003]为规范建筑声学设计,我国先后制定了《国产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住宅隔声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已逐步将建筑环境声管理从指导型向强制型过渡。
[0004]目前,控制噪音的途径主要分为控制振源与声源,和隔断振动与噪声传递。控制振源是从噪音源头进行干预,具有治本效果,但由于大多噪音声源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相关研究大多着重于声音传播控制。根据控制原理的不同,常用控制噪音传播的方法分为吸声和隔声,前者主要采取具有多孔结构的阻尼材料降低声波反射,后者利用重质材料或面密度较大材料阻挡声波传播。因此,传统的隔声材料比较笨重,加工性能差,生产成本高,极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轻质、易加工成型的隔声材料需求越加强烈,其中隔音涂料由于其简单的生产制造过程、良好的施工性、以及灵活的可设计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然而目前大部分的隔音涂料实质应用的都是吸音原理的隔音,主要通过阻尼原理使声波在涂层内部得到耗散从而起到降噪功能,但由于技术限制和材料局限性,无法达到阻断声波传播的功能,引起其性能受到限制。
[0005]也有一些专利试图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中增加隔音材料,以增加其隔音效果。如中国专利CN110482944A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隔音功能的水性防水涂料,由液料和粉料按重量比1:3~5组成;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苯丙乳液一号25~30份、苯丙乳液二号25~30份、防腐剂0.1~0.2份、分散剂0.2~0.3份、消泡剂0.1~0.2份和去离子水40~50份;粉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泥35~55份、石英砂35~45份、石英粉1~5份、改性隔热材料10~15份、改性隔音材料5~10份、纤维素醚0.02~0.05份、减水剂0.4~0.5份,其将粉料粉碎成超微粉后与液料进行充分混合,使得液料和粉料之间充分交联,使得隔热、隔音改性聚合物能较好的分散于其他微粒间进行充分渗透交联,以进一步提高制备涂料的防水性能,并兼具隔音、隔热的功能。然而该防水涂料主要通过两种苯丙乳液的复配改进其防水性能,所述隔音材料是由空心玻璃微珠、丁腈橡胶胶粉和活性炭混合而成,主要通过空心结构和阻尼橡胶增加声波振动耗散到达消音作用,从本质上讲属于吸音材料,并未测试其实际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无机隔音涂料隔音效果不够好和环保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水性隔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使其具有隔音和吸音双重声波阻隔耗散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隔音效果更好且结构性能稳定的楼板。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水性隔音涂料,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包括高分子弹性乳液,所述第二组分包括水泥、填料和隔音材料,所述水泥、填料和隔音材料的质量比为1:0.1~10:0.6~10,所述隔音材料为弹性阻尼橡胶、云母粉和无石棉矿物纤维按质量比1:0.05~0.5:0.1~1组成,所述水性隔音涂料还包括纳米硅酸钠。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为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氟橡胶、聚氨酯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中含有质量分数1~10%的玻璃纤维。优选地,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中含有质量分数5~10%的玻璃纤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纳米硅酸钠的粒径为小于等于800nm。优选地,所述纳米硅酸钠的粒径为100~800nm。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云母粉为绢云母、白云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云母粉的粒径为150~400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无石棉矿物纤维为玄武岩纤维;和/或,所述无石棉矿物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4mm。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水泥、填料和隔音材料的质量比为1:0.5~4:1~6。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云母粉和无石棉矿物纤维按质量比1:0.05~0.2:0.2~0.5。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纳米硅酸钠为所述第二组分的一种原料,或者,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水性隔音涂料的第三组分的一种原料,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第二组分的一种原料时,所述水泥与纳米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0.01~0.3;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第三组分的一种原料时,所述第三组分为将硅酸钠溶于水中形成的纳米硅酸钠水溶液,所述水泥与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0.01~0.3。
[0019]优选地,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第二组分的一种原料时,所述水泥与纳米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0.02~0.2;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第三组分的一种原料时,所述水泥与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0.02~0.2。更优选地,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第二组分的一种原料时,所述水泥与纳米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0.04~0.15;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第三组分的一种原料时,所述水泥与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0.04~0.15。
[002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性隔音涂料包括所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所述第三组分为硅酸钠溶于水中形成的纳米硅酸钠水溶液。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高分子弹性乳液为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丙烯酸乳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弹性乳液的固含量大于等于
50%。
[0022]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分子弹性乳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40~10℃,具体如塞拉尼斯1356(固含量为55%,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10℃)、瓦克551ED(固含量为5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5℃)、巴德富RS

300A(固含量为5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8℃)、保利佳BLJ

5569(固含量为55%,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16℃)、塞拉尼斯CP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隔音涂料,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包括高分子弹性乳液,所述第二组分包括水泥、填料和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填料和隔音材料的质量比为1:0.1~10:0.6~10,所述隔音材料为弹性阻尼橡胶、云母粉和无石棉矿物纤维按质量比1:0.05~0.5:0.1~1组成,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中含有玻璃纤维,所述水性隔音涂料还包括纳米硅酸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隔音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为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氟橡胶、聚氨酯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和/或,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中含有质量分数1~10%的玻璃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隔音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中含有质量分数5~10%的玻璃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隔音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酸钠的粒径为小于等于800nm;和/或,所述云母粉为绢云母、白云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和/或,所述云母粉的粒径为150~400目;和/或,所述无石棉矿物纤维为玄武岩纤维;和/或,所述无石棉矿物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4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隔音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填料和隔音材料的质量比为1:0.5~4:1~6;和/或,所述弹性阻尼橡胶、云母粉和无石棉矿物纤维按质量比1:0.05~0.2:0.2~0.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隔音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酸钠为所述第二组分的一种原料,或者,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水性隔音涂料的第三组分的一种原料,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第二组分的一种原料时,所述水泥与纳米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0.01~0.3;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述第三组分的一种原料时,所述第三组分为将硅酸钠溶于水中形成的纳米硅酸钠水溶液,所述水泥与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0.01~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性隔音涂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纳米硅酸钠作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殷鹏沈恒单永胜李忠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