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胸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这类疾病的常规内科临床诊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带针胸管,即保证引流通畅,又使穿刺难度降低。但是根据所查询的资料发现,医务人员在把导管放入人体胸腔内后,需要将导丝拔出,而导丝拔出时,大气中空气可能会沿着导管进入胸腔,导致气胸加重,若将导丝与导管设置成密闭关系,这样虽然能解决大气中空气进入胸腔的问题,但是当导管位于人体胸腔内,医生在抽离内置导丝时,导管内会形成一个负压空间导致导丝难以拔出,直接影响临床操作。
[0003]如何设计一种防止拔出导丝时空气进入胸腔、且能平衡密闭环境下导管内负压问题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是本专利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导丝拔出时,大气中空气可能会沿着导管进入胸腔,导致气胸加重,若将导丝与导管设置成密闭关系,这样虽然能解决大气中空气进入胸腔的问题,但是当导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水封瓶(1)和导管(11),水封瓶(1)上侧右部连通有导管(11);导流块(12),导管(11)右端连通有导流块(12);穿刺针(13),导流块(12)下部连通有穿刺针(13),穿刺针(13)后部开有小孔,穿刺针(13)前部连接有橡胶环;中空导丝(23),穿刺针(13)内部插接有中空导丝(23),中空导丝(23)在穿刺针(13)内通过橡胶环配合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中空导丝(23)拔出后,橡胶环封闭穿刺针(13)前部;顶块(32),穿刺针(13)下部内前侧滑动式连接有顶块(32),顶块(32)均与中空导丝(23)接触;第一弹簧(33),顶块(32)外侧均与穿刺针(13)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3);负压消除机构(2),穿刺针(13)内部设有用于辅助抽离中空导丝(23)的负压消除机构(2),向前移动负压消除机构(2),负压消除机构(2)带动中空导丝(23)向前移动,由于中空导丝(23)与穿刺针(13)是密闭设计,负压消除机构(2)内的气压被抽离进入穿刺针(13)内,防止负压导致无法抽出中空导丝(23);密合机构(3),穿刺针(13)内部设有用于抽离中空导丝(23)后使闭合的穿刺针(13)打开的密合机构(3),中空导丝(23)位于穿刺针(13)内部时穿刺针(13)被密合机构(3)闭合,在中空导丝(23)向前移动与顶块(32)分离,通过第一弹簧(33)带动顶块(32)向内移动,顶块(32)带动密合机构(3)向前移动不再堵住穿刺针(13)后部的小孔,患者胸腔内的积气进入穿刺针(13)内;盖合机构(5),穿刺针(13)前壁下侧设有用于闭合穿刺针(13)前端的盖合机构(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消除机构(2)包括有:连接板架(21),中空导丝(23)前侧连接有连接板架(21);气囊(22),连接板架(21)内部连接有气囊(22),气囊(22)与中空导丝(23)连通,向前拉动连接板架(21),连接板架(21)带动气囊(22)和中空导丝(23)向前移动,中空导丝(23)与穿刺针(13)是密闭设计,气囊(22)内气压被抽离而向后压缩,气囊(22)内气压进入穿刺针(13)内,顺利抽出中空导丝(2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合机构(3)包括有:连接杆(31),穿刺针(13)内下部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杆(31);摆杆(34),上侧的连接杆(31)前部与上侧的顶块(32)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摆杆(34),下侧的连接杆(31)前部与下侧的顶块(32)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摆杆(34);挡块(35),连接杆(31)后侧均连接有挡块(35),挡块(35)位于穿刺针(13)内侧,挡块(35)堵住穿刺针(13)后部的小孔;第一伸缩杆(36),挡块(35)均与穿刺针(13)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6),中空导丝(23)向前移动与顶块(32)分离,在第一弹簧(33)的作用下带动顶块(32)向内移动,顶块(32)通过摆杆(34)带动连接杆(31)和挡块(35)向前移动,挡块(35)不再堵住穿刺针(13)后部的小孔,患者胸腔内的积气进入穿刺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兵,夏秀琼,梁剑平,卢芬,李思其,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