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怀海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855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钢套,钢套上设置有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包括顶托、调节臂、两个螺杆一、两个转把、密封垫、球体、连接杆,顶托的顶部开设有单管滑槽、底部开设有球型槽,调节臂的底部与单管滑槽的内壁底部接触连接,两个螺杆一的一端依次螺纹贯穿顶托的正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拆下四个螺杆二,使顶托在球体上通过滚珠旋转,便于对顶托的角度进行调节和适配,匹配单管拆卸时的倾斜方向,顶托的侧壁接触限位盘的顶部进行限位,保持倾斜支撑的稳定性,旋转每两个螺杆一并使其推动各自的调节臂在单管滑槽内壁滑动,使两个调节臂之间的距离适配单管的口径,提高支撑稳定性。提高支撑稳定性。提高支撑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撑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结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结构卸载工序。即先将结构支撑于临时支撑架上,在某个施工阶段进行卸载并拆除临时支撑架,由临时支撑架承载转换为结构自身承载。
[0003]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746895B,该专利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单管支撑装置,包括单管支撑、液压千斤顶和固定于单管支撑上端面的内部限位滑动腔芯,所述液压千斤顶通过内部限位滑动腔芯限制于单管支撑上端面上,所述内部限位滑动腔芯外周面上滑动安装有外包套筒,外包套筒顶部固定安装有钢管顶托;所述液压千斤顶位于外包套筒内并能抵接外包套筒同步升降;所述内部限位滑动腔芯与单管支撑上端面连接处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钢垫片,该若干钢垫片能抵接于外包套筒裙边,支撑结构占地面积小,卸载装置容易分离,使建筑结构卸载施工安全简单施工的装置。
[0004]该专利提供的支撑装置结构轻便,提高施工便利,但是单管支撑的钢管顶托结构固定,难以对不同结构的建筑框架角度进行适配调节,对于不同规格的钢管支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支撑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包括钢套,所述钢套上设置有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包括顶托、调节臂、两个螺杆一、两个转把、密封垫、球体、连接杆;
[0007]所述顶托的顶部开设有单管滑槽、底部开设有球型槽,所述调节臂的底部与单管滑槽的内壁底部接触连接,两个所述螺杆一的一端依次螺纹贯穿顶托的正面、单管滑槽的内壁正面,并通过轴承与调节臂的正面转动连接,两个转把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螺杆一的另一端上,所述密封垫的外壁固定连接在球形槽的内壁,所述球体设置在球形槽的内部,并通过滚珠转动连接在密封垫的内壁之间,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球体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活动贯穿至球形槽的底部外侧,并向下延伸。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臂和两个螺杆一、两个转把共组成一个单边限位机构,且数量有两个,另一个所述单边限位机构对称设置在单管滑槽的内壁背面。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螺杆一旋转从顶托上推动调节臂,使两个调节臂之间的距离与单管的口径进行适配,保证单管滑槽在进行支撑时对单管起到稳定的作用,防止产生支撑偏移。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托上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包括四个限位片、中液压杆、限位盘、四个螺杆二、四个侧液压杆,四个所述限位片依次固定安
装在顶托的外壁一周,每个所述限位片上均开设有螺孔,所述中液压杆的内杆顶部与连接杆的向下延伸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固定套设在中液压杆的内杆外壁,所述限位盘的顶部依次开设有四个螺纹槽,每个所述螺孔和每个螺纹槽的位置分别对应设置,每个所述螺杆二分别螺纹连接在每个对应的螺孔和螺纹槽的内壁之间,四个所述侧液压杆的内杆顶端依次固定连接在限位盘的底部。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四个螺杆二通过对应的螺孔和螺纹槽进行连接,将顶托通过限位片限位保持垂直,增强垂直支撑力,通过调节液压杆的高度,可以推动顶托进行升降。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套内设置有加固机构,且加固机构包括支撑柱、箍筋、混凝土,所述支撑柱内部中空设置,且外壁与钢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箍筋固定安装在支撑柱的内部,所述混凝土填充在箍筋和支撑柱的内壁之间。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支撑柱加强支撑机构和升降机构之间的垂直连接,保证垂直支撑的承载力,同时箍筋和混凝土增强结构强度和硬度,提高支撑力和支撑稳定性。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外壁顶部依次与四个侧液压杆的外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外壁的顶部中心与中液压杆的外杆底端固定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支撑柱与中液压杆保持垂直连接,支撑柱与四个侧液压杆保持垂直连接,使顶托在支撑的过程中增强垂直承载力。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套的正面开设有门孔,且门孔的内壁通过合页铰接有检修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检修门通过合页可以进行旋转打开,从而对钢套内部的结构进行维护检修作业,便捷日常维护操作。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套的外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耳挂,且耳挂的数量为两个。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耳挂是便于提拉的把手,主要用于对该支撑装置进行搬运和抬升,便捷人工使用。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套的外壁固定套设有套环,且套环位于两个耳挂上方。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套环与钢套材料相同,且是一体设置,主要用于多个钢套之间相互堆叠拼接时作为底部承载使用。
[002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套的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支撑柱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底座与钢套材料相同,且是一体设置,主要通过底部开设的圆槽套设在其他相同的钢套上,并与套环拼接进行组合叠高。
[002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升降机构、加固机构均设置在钢套内部。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钢套同时对支撑机构中的结构进行保护,也对升降机构中的结构进行保护,钢套与加固机构中的结构进行固定连接,提高的底端承重,提高稳定性。
[002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7]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采用拆下四个螺杆二,使顶托在球体上通过滚珠旋转,便于对顶托的角度进行调节和适配,匹配单管拆卸时的倾斜方向,顶托的侧壁接触限位盘的顶部进行限位,保持倾斜支撑的稳定性,旋转每两个螺杆一并使其推动各自的调节臂在单管滑槽内壁滑动,使两个调节臂之间的距离适配单管的口径,提高支撑稳定性。
[0028]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采用四个螺杆二保持与螺孔和螺纹槽的连接,并通过四个限位片将顶托限位在水平状态,此时钢套的顶部和顶托的顶部呈一个水平面,对框架进行水平方向的稳定支撑,同时调节中液压杆和四个侧液压杆,使内杆延伸并通过连接杆推动顶托上升远离钢套,自由调节支撑高度。
[0029]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采用箍筋和混凝土加强支撑力,增强结构强度,并通过支撑柱依次与液压杆和顶托保持垂直连接,保证在高强度承重的同时不会产生结构形变的问题。
[003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采用人工协力拉动耳挂,并依次通过底座的圆槽套设在另一个钢套的外壁顶部,使底座与另一个钢套上的套环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包括钢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1)上设置有支撑机构(2),且支撑机构(2)包括顶托(201)、调节臂(202)、两个螺杆一(203)、两个转把(204)、密封垫(205)、球体(206)、连接杆(207);所述顶托(201)的顶部开设有单管滑槽、底部开设有球型槽,所述调节臂(202)的底部与单管滑槽的内壁底部接触连接,两个所述螺杆一(203)的一端依次螺纹贯穿顶托(201)的正面、单管滑槽的内壁正面,并通过轴承与调节臂(202)的正面转动连接,两个转把(204)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螺杆一(203)的另一端上,所述密封垫(205)的外壁固定连接在球形槽的内壁,所述球体(206)设置在球形槽的内部,并通过滚珠转动连接在密封垫(205)的内壁之间,所述连接杆(207)的顶部与球体(206)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07)的底部活动贯穿至球形槽的底部外侧,并向下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202)和两个螺杆一(203)、两个转把(204)共组成一个单边限位机构,且数量有两个,另一个所述单边限位机构对称设置在单管滑槽的内壁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20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3),且升降机构(3)包括四个限位片(301)、中液压杆(302)、限位盘(303)、四个螺杆二(304)、四个侧液压杆(305),四个所述限位片(301)依次固定安装在顶托(201)的外壁一周,每个所述限位片(301)上均开设有螺孔,所述中液压杆(302)的内杆顶部与连接杆(207)的向下延伸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303)固定套设在中液压杆(302)的内杆外壁,所述限位盘(303)的顶部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怀海陈凌
申请(专利权)人:吴怀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