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整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65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整流装置,整流装置设置于油箱内并在回油滤芯、吸油滤芯形成多段贯通的流通道;流体整流装置包括:回油导向板组件、吸油导向板组件、回油流通道、吸油流通道、中整流通道和前整流通道;回油导向板组件设置在回油滤芯的外部,吸油导向板组件设置在吸油滤芯的外部;回油导向板组件之间形成贯通的回油流通道;吸油导向板组件之间形成贯通的吸油流通道;回油导向板组件和吸油导向板组件具有连通回油流通道和吸油流通道的中整流通道和前整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回油流通道、前整流通道、中整流通道、吸油流通道在油箱内部形成S形贯通的流动腔体,对油箱的流体介质进行缓冲和过滤,降低液压系统流体介质污染和减缓冲击力。冲击力。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整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挖掘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流体整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液压系统中,油箱总成通过回油滤芯过滤液压流体介质中的污染物,因此回油滤芯是液压油箱重要的作用之一,故对回油滤芯的防护和有效的沉淀污染物是油箱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现有的油箱设计方案是在回油钢管出口和回油滤芯两者之前设置挡板,使流体介质不直接冲刷滤芯,防止滤芯损坏;而且,一般回油滤芯都自身配置旁通阀,防止滤芯堵塞,压力增加使滤芯变形损坏,这两点是常见的保护回油滤芯不产生变形失效的技术方案;设置挡板的方案是能够阻挡流体介质直接冲刷滤芯,但流体介质离开隔板的流出角度会发生变化,在接触滤芯时,还是带有较大的射入角度冲刷滤芯,且离挡板越近射入角度越大,作用力越大,从而使回油滤芯在轴向的上下方向上产生扭曲力,加快其变形失效的进程;进一步的,在压力损失达到设计时,回油滤芯上的旁通阀打开,使流体介质不经过滤芯过滤直接回到油箱内部,虽然保护了回油滤芯,但同时也使没有进行过滤的流体介质直接进入了油箱内部,加速了油箱内部流体介质的清洁度指标恶化,不利于污染物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整流装置,通过回油流通道、前整流通道、中整流通道、吸油流通道在油箱内部形成S形贯通的流动腔体,对流动腔体内的流体介质进行缓冲,降低流体介质流速和减少冲击力。
[0004]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整流装置,基于上述的油箱,所述整流装置设置于油箱内包括:回油导向板组件和吸油导向板组件;所述回油导向板组件之间形成贯通的回油流通道;所述吸油导向板组件之间形成贯通的吸油流通道;所述回油导向板组件和吸油导向板组件具有连通回油流通道和吸油流通道的中整流通道和前整流通道;所述回油流通道、前整流通道、中整流通道、吸油流通道在油箱内部形成S形贯通的流动腔体。
[000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油箱包括:油箱顶板,固定连接在油箱顶板上的外围板,固定连接在外围板底部的油箱底板;所述油箱顶板上连接有回油滤芯法兰板、呼吸阀座、吸油滤芯法兰板;所述油箱底板上连接有吸油法兰座;所述外围板上开设有回油口;所述油箱内分别安装有与回油滤芯法兰板对应的回油滤芯,与吸油滤芯法兰板对
应的吸油滤芯;所述回油导向板组件设置在回油滤芯的外部,所述吸油导向板组件设置在吸油滤芯的外部。
[000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油导向板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油箱顶板上且与外围板内部连接的第一回油导向板,固定连接在第一回油导向板底部且与外围板内部连接的第二回油导向板,插接在第二回油导向板上且与回油滤芯同轴设置的上回油导向筒,固定连接在上回油导向筒底部的下通道底板,固定插接在下通道底板上的回油出油钢管,固定安装在油箱底板上且套装在上回油导向筒外部的下回油导向筒,连接在下回油导向筒靠近吸油滤芯一侧的第三回油导向板。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流通道包括:位于回油口与第一回油导向板、第二回油导向板、外围板之间的回油上通道,位于上回油导向筒内且与回油上通道连通的回油下通道,通过回油出油钢管与回油下通道连通且位于下回油导向筒和油箱底板之间的底部整流通道。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回油导向筒的直径大于回油滤芯的直径,所述回油滤芯安装在下通道底板上,用于对回油下通道中的回油进行过滤;所述上回油导向筒靠近回油上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用于贯通回油上通道和回油下通道;所述下回油导向筒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二开口的直径用于收容上回油导向筒。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回油导向板的一侧边与下回油导向筒相切,另一侧边与外围板内壁固定连接用于形成前整流通道;所述下回油导向筒靠近第三回油导向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用于将底部整流通道与前整流通道连通。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油导向板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油箱底板上且与外围板内侧面封装的吸油导向直板,一体化连接在吸油导向直板一端的弧形吸油导向板;所述吸油导向直板为平面板且与第三回油导向板相对设置用于形成中整流通道;所述弧形吸油导向板为弧形板且与吸油滤芯同轴设置,用于形成弧形的吸油流通道。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吸油导向板靠近油箱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三开口,用于收容吸油滤芯。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油滤芯的排出口与吸油法兰座连接。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滤芯与吸油滤芯呈180
°
相对放置。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回油流通道、前整流通道、中整流通道、吸油流通道在油箱内部形成S形贯通的流动腔体,对流动腔体内的流体介质进行缓冲,降低流体介质流速和减少冲击力,并延长流体介质的过滤时间,使流体介质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滞留在油箱内部,控制了液压系统污染物增加的速度;(2)通过本专利技术回油流通道中的回油上通道对回油进行整流,使流体介质在相对回油滤芯表面的射入角度变小进而使作用在回油滤芯轴向方向上的上下作用力均匀,不易对滤芯产生扭曲力,避免其弯曲变形失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3)流体介质进入回油下通道的底部腔体后,会产生180度转弯向上流动,使回油中夹杂的较大污染物颗粒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滞留在该腔体内,到达去除污染物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油箱总成结构剖视图;图2为整流装置及油箱截面图;图3为图2中A

A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B

B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2中C

C横截面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为:1

回油滤芯;2

油箱;3

回油滤芯端盖;4

呼吸阀;5

吸油滤芯端盖;6

吸油滤芯;001

回油上通道;002

回油下通道;003

底部整流通道;004

前整流通道;005

中整流通道;006

吸油流通道;100

第一开口;101

油箱顶板;102

回油滤芯法兰板;103

呼吸阀座;104

吸油滤芯法兰板;105

外围板;106

吸油法兰座;107

油箱底板;200

第二开口;201

第一回油导向板;202

第二回油导向板;203

上回油导向筒;204

下通道底板;205

回油出油钢管;206

下回油导向筒;207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装置设置于油箱内包括:回油导向板组件和吸油导向板组件;所述回油导向板组件之间形成贯通的回油流通道;所述吸油导向板组件之间形成贯通的吸油流通道;所述回油导向板组件和吸油导向板组件具有连通回油流通道和吸油流通道的中整流通道和前整流通道;所述回油流通道、前整流通道、中整流通道、吸油流通道在油箱内部形成S形贯通的流动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包括:油箱顶板,固定连接在油箱顶板上的外围板,固定连接在外围板底部的油箱底板;所述油箱顶板上连接有回油滤芯法兰板、呼吸阀座、吸油滤芯法兰板;所述油箱底板上连接有吸油法兰座;所述外围板上开设有回油口;所述油箱内分别安装有与回油滤芯法兰板对应的回油滤芯,与吸油滤芯法兰板对应的吸油滤芯;所述回油导向板组件设置在回油滤芯的外部,所述吸油导向板组件设置在吸油滤芯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导向板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油箱顶板上且与外围板内部连接的第一回油导向板,固定连接在第一回油导向板底部且与外围板内部连接的第二回油导向板,插接在第二回油导向板上且与回油滤芯同轴设置的上回油导向筒,固定连接在上回油导向筒底部的下通道底板,固定插接在下通道底板上的回油出油钢管,固定安装在油箱底板上且套装在上回油导向筒外部的下回油导向筒,连接在下回油导向筒靠近吸油滤芯一侧的第三回油导向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流通道包括:位于回油口与第一回油导向板、第二回油导向板、外围板之间的回油上通道,位于上回油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赵鹏坤李金澎潘赛赛岳苏华尚福利王海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