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49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件,壳体件套接在支撑台上,壳体件的外壁套接有打磨结构,壳体件的后端吸附在电磁块上,支撑台的下部位于内壁均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打磨结构上位于两侧均固定有集尘结构,打磨结构的上端与调节结构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调节结构能够带动打磨结构对壳体件表面的毛刺打磨处理,随后调节结构能够带动打磨结构的使用位置调节,打磨结构在壳体件上滑动时,套接壳前部的刮板能够预先对壳体件前部的毛刺刮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打磨头对壳体件的外壁再次打磨,壳体件外壁的毛刺在被打磨头打磨后再次被套接壳后部的刮板刮动,能够实现壳体件上的毛刺均匀打磨。上的毛刺均匀打磨。上的毛刺均匀打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生产
,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设备的壳体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打磨处理,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电力设备壳体打磨装置,打磨后的电力设备壳体能够便于后续使用者对电力设备组装使用;现有的电力设备壳体打磨装置在使用时,通常只能够对电力设备的壳体简单打磨,电力设备壳体的外壁在打磨时容易出现打磨不均匀的现象,同时打磨后的电力设备壳体不便于后续使用者继续加工使用,容易造成使用者出现不便对电力设备壳体组装的现象。
[0003]因此,现有的电力设备壳体打磨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件,所述壳体件套接在支撑台上,所述壳体件的外壁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件(6)套接在支撑台(4)上,所述壳体件(6)的外壁套接有打磨结构(2),所述壳体件(6)的后端吸附在电磁块(8)上,所述支撑台(4)的下部位于内壁均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打磨结构(2)上位于两侧均固定有集尘结构(3),所述打磨结构(2)的上端与调节结构(1)可拆卸连接,所述电磁块(8)固定在挡板(7)的前侧,所述挡板(7)固定在支撑台(4)的尾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1)包括连接滑轨(11)、液压缸(12)、固定板(13)和辅助伸缩杆(14),所述连接滑轨(11)的输出端与固定板(13)的顶面固定,所述连接滑轨(11)的固定端等间距开设有孔,所述固定板(13)的底面位于中部可拆卸连接有液压缸(12),所述固定板(13)的底面位于中部的两侧均连接有辅助伸缩杆(14),所述液压缸(12)和辅助伸缩杆(14)的输出端固定有固定片(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15)的底面固定在套接壳(24)的顶面,所述辅助伸缩杆(14)与液压缸(12)平行分布,所述辅助伸缩杆(14)和液压缸(12)与套接壳(24)的顶面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结构(2)包括收纳孔(21)、刮板(22)、打磨头(23)和套接壳(24),所述套接壳(24)的内壁等间距分布有打磨头(23),所述打磨头(23)与套接壳(24)转动连接,所述打磨头(23)的外接端与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强李玉根杨瑞王萌赵鑫李飞穆亭王国凯李宽森陈冉吕文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市沾化区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