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需氧量测定
,具体涉及一种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化学需氧量指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所能消耗的氧化剂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其传统检测方法为湿化学法(重铬酸盐法、高锰酸钾指数法等),这些化学法的检测效率低、时间长、消耗试剂且污染环境,给水体有机污染的快速评价和连续实时监测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快速、环保新技术以实现更快速、实时的水体化学需氧量监测。
[0003]如公开号为CN 101907565 A的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同时测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光谱分析方法,该专利申请记载用标准方法测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然后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但是该方法的准确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紫外
‑
可见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数据融合的检测方法,实现水体化学需氧量的准确检测。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有机污染水体,去除杂质和悬浮物后,作为校正集;(2)光谱采集:采用漫透射方式采集每份校正集的近红外光谱,光谱的采集范围不小于850nm至1726nm;采集每份校正集的紫外
‑
可见光谱,光谱的采集范围不小于230nm至800nm;(3)采用化学法测定每份校正集的化学需氧量;(4)紫外可见
‑
近红外光谱的融合和预处理:分别对每份校正集的紫外可见光谱截取范围在230
‑
325nm、387
‑
419nm的片段,对每份校正集的近红外光谱截取范围在851.7
‑
930.6nm、1024.7
‑
1141.1nm、1473.1
‑
1726.1nm的片段,将这些片段按照波长由低到高的顺序首尾拼接,之后使用一阶导数17点平滑进行预处理,处理后的光谱作为水样的紫外可见
‑
近红外融合光谱;(5)构建基于紫外可见
‑
近红外数据融合的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水样校正集的紫外可见
‑
近红外融合光谱和对应的化学需氧量湿化学测定值进行处理,构建二者间的关系模型,所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潜变量个数为3;(6)利用构建的模型对未知水样的化学需氧量进行预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有机污染水体不少于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收集到的水体用滤膜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收集到的水体用滤膜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的孔径小于等于0.45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近红外光谱仪上采用漫透射方式采集每份校正集水样的近红外光谱,采集时,将样品装于圆柱形玻璃皿中,保证皿中每份水样具有相同高度,仪器发出的光源自下而上透过玻璃皿收集漫透射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重铬酸盐法检测校正集的化学需氧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琢频,王琦,张鹏飞,吴跃进,范爽,程维民,李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