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044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所述过滤处理工艺包括:将含煤废液进行静置沉淀处理,得到上层清液;将所述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得到絮凝溶液;将所述絮凝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澄清液体;对所述澄清液体进行多介质过滤处理,形成回收用水。该过滤处理工艺依次对含煤废液静置沉淀处理后的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离心处理和多介质过滤处理,能过滤掉含煤废液中固体颗粒物,得到清洁度较高的回收用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至环境中。接排放至环境中。接排放至环境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水过滤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火电技术中,在确保锅炉各种工况稳定燃烧的前提下,掺烧一定比例的高岭土可以最大限度地燃烧煤,可解决部分时段的供煤困难,同时降低燃料成本。在运输作业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输煤栈桥进行冲洗,输煤栈桥的残余煤形成含煤废液,或者输煤栈桥的残余煤在被雨水冲刷后形成含煤废液。现有技术的对含煤废液的通常做法是进行静置沉淀后,上层的液体抽出进行循环利用或直接向环境中排放,下层的煤泥输送会至煤场。由于掺杂了高岭土,含有高岭土的含煤废液呈胶泥状,通过静置沉淀难以使得含煤废液中固态颗粒物沉淀,影响后续的循环利用,且含煤废液未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放的话会污染环境,也浪费了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含有高岭土的含煤废液进行有效过滤处理,以达到循环利用或排放的标准。
[000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所述过滤处理工艺包括:
[0005]将含煤废液进行静置沉淀处理,得到上层清液;
[0006]将所述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得到絮凝溶液;
[0007]将所述絮凝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澄清液体;
[0008]对所述澄清液体进行多介质过滤处理,形成回收用水。
[0009]优选地,将所述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得到絮凝溶液的方法包括:
[0010]将所述上层清液通过煤水提升泵输送至电子絮凝器,使含煤废液中的胶体状煤粒结成大颗粒,得到位于上层的絮凝溶液和位于下层的煤泥。
[0011]优选地,将所述絮凝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澄清液体的方法包括:
[0012]将所述絮凝溶液输送至离心澄清器,进行离心和重力分离,得到位于上层的澄清液体和位于下层的煤泥。
[0013]优选地,对所述澄清液体进行多介质过滤处理,形成回收用水的方法包括:
[0014]将所述澄清液体从离心澄清器中输送并暂存至中间水箱;
[0015]将中间水箱内的澄清液体输送至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得到回收用水。
[0016]优选地,将含煤废液进行静置沉淀处理,得到上层清液的方法为:将含煤废液输送至所述煤水沉淀池,得到上层清液和位于下层的煤泥。
[0017]优选地,所述过滤处理工艺还包括:利用煤泥提升泵将所述煤水沉淀池中位于下层的煤泥抽取至煤场。
[0018]优选地,所述过滤处理工艺还包括:
[0019]将所述回收用水输送并暂存至回用水池中,通过回用水泵将回用水池中的回收用
水抽出。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该过滤处理工艺依次对含煤废液静置沉淀处理后的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离心处理和多介质过滤处理,能过滤掉含煤废液中固体颗粒物,得到清洁度较高的回收用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至环境中。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所用到的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5]10

煤水沉淀池,11

煤水提升泵,12

煤水管,13

煤泥提升泵,20

电子絮凝器,30

离心澄清器,40

多介质过滤器,50

反洗水管,60

煤泥管,71

中间水箱,72

中间水泵,81

回用水池,82

回用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在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之前,首先简单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构思:现有技术中通常对含煤废液进行静置沉淀处理后直接进行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至环境中,由于含煤废液中具有高岭土,使得含煤废液呈胶泥状,固态颗粒物无法有效地沉淀,沉淀处理后的废液无法达到排放或循环利用的标准。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该过滤处理工艺依次对含煤废液静置沉淀处理后的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离心处理和多介质过滤处理,能过滤掉含煤废液中固体颗粒物,得到清洁度较高的回收用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至环境中。
[0028]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公开的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包括:将含煤废液进行静置沉淀处理,得到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得到絮凝溶液,将絮凝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澄清液体,对澄清液体进行多介质过滤处理,形成回收用水。
[0029]结合图2可知,首先将含煤废液输送到煤水沉淀池10进行静置沉淀,形成位于上层的上层清液和位于下层的煤泥。进一步地,利用煤水提升泵11抽取煤水沉淀池10中的上层清液并通过煤水管12输送至电子絮凝器20中,以进行后续的过滤处理。示例性地,将煤水提升泵11与煤水沉淀池10液位连锁,当煤水沉淀池10液位达到设定起泵液位(例如大于

3.0米)延时5秒,启动煤水提升泵11。系统设置2台煤水提升泵11,一用一备,故障时自动切换,累积运行时间达4小时(时间可调)自动切换,每次起泵时选择累积运行时间较短的泵启动。当煤水沉淀池10的液位达到设定停泵液位(例如

3.5米)延时5秒,停止煤水提升泵11。
[0030]进一步地,电子絮凝器20通过其内部可溶解的极板及电流发生器来对流入的上层清液附加电流,从而达到将上层清液中的颗粒物凝结成絮状物沉淀的目的。电子絮凝系统的极板浸没在水中,通过外部电源使电流通过极板导入水体,污水在电流的作用下将会发
生一系列的电化学过程,包括电荷凝聚作用、破乳化作用、形成卤素络合物、漂白及氧化作用和电子泛流作用等,电子絮凝器20的工作过程为本领域的熟知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经过电子絮凝处理之后,得到位于上层的絮凝溶液和位于下层的煤泥。
[0031]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被絮凝的颗粒在脱离电子絮凝环境后有可能在水中重新被充电,必须使颗粒在絮凝过程结束后快速沉降下来,利用离心澄清器30对絮凝溶液进行离心和重力分离,得到位于上层的澄清液体和位于下层的煤泥。其中,离心澄清器30提高了絮凝溶液中污泥的浓度,使得活化污泥与悬浮颗粒之间的碰撞次数增加,活化污泥起到了很强的晶核和吸附作用,提高了悬浮物碰撞粘附沉淀的成功率,缩短沉淀时间,得到位于上层的澄清液体和位于下层的煤泥。
[0032]其中,利用煤泥管60连通电子絮凝器20和煤水沉淀池10,煤泥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处理工艺包括:将含煤废液进行静置沉淀处理,得到上层清液;将所述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得到絮凝溶液;将所述絮凝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澄清液体;对所述澄清液体进行多介质过滤处理,形成回收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层清液进行电子絮凝处理,得到絮凝溶液的方法包括:将所述上层清液通过煤水提升泵输送至电子絮凝器,使含煤废液中的胶体状煤粒结成大颗粒,得到位于上层的絮凝溶液和位于下层的煤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煤废液的过滤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絮凝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澄清液体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絮凝溶液输送至离心澄清器,进行离心和重力分离,得到位于上层的澄清液体和位于下层的煤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承刚雷燕杨海亮倪广鹏姬永策王涛何腾飞李世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彩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