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抗冲击隔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033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抗冲击隔声板,属于抗冲击隔声板技术领域,通过使用顶板、缓冲组件、中间框、缓冲垫以及隔声底板进行复合设计,达到具备抗冲击以及隔音的作用。通过改变顶板的外板中的耐磨板材质,可以改变其耐磨性能。缓冲板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阻尼橡胶、阻尼硅胶、阻尼涂料,无机弹性材料等,在缓冲板内部设计缓冲孔,缓冲孔之间设置通道,利用缓冲板发生微形变,引起缓冲孔,发生体积变化,进行提升结构本身的吸能作用;另一方面,在缓冲孔内增加阻尼粒子,当缓冲板发生微形变,改变内部空腔体积时导致阻尼粒子产生位移,利用阻尼粒子之间的相对位移产生力链结构系统的破坏与重组消耗振动冲击产生的动能来提高该结构的降冲性能。冲性能。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抗冲击隔声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冲击隔声板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抗冲击隔声板。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冲击荷载的特殊性,即作用时间短、能量大。针对这一特性这就要求结构要有较强的塑性变形吸收能量的能力才能够达到抗冲击的效果,减少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另外这类抗冲击板也要具备较高隔声性能,对冲击时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在炼钢、冶金、煤矿等领域使用的抗冲击板,既要求具备耐磨性、抗冲击性、有要具备隔音性能等。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抗冲击隔声板为了满足多项功能而进行多层设置,导致抗冲击隔声板整体厚重,容易折断损坏,不便于自行卸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复合抗冲击隔声板,多块板之间进行复合设计,达到具备抗冲击以及隔音的作用。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复合抗冲击隔声板,包括顶板、缓冲组件、中间框以及隔声底板,所述缓冲组件位于所述中间框内,所述中间框位于所述顶板以及所述隔声底板之间;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片,所述顶板内部配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以及所述弹性片皆配置为弹性材质;所述弹性片配置有固定端、接触端以及变形端,所述变形端配置为弧形,所述变形端位于所述接触端的两侧,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变形端的另一侧上;所述中间框的中间部分中空设置,且所述中间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配置有框板,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中间框上,所述接触端与所述顶板的所述缓冲板接触;当所述缓冲板受到冲击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接触端被所述缓冲板挤压,使得所述变形端也会发生弹性形变。
[0007]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缓冲板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内填充有阻尼粒子。
[0008]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缓冲孔配置有填充部以及压紧部,所述填充部与所述压紧部错位设置,所述填充部以及所述压紧部之间配置有通道,使得所述压紧部与所述填充部之间连通;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压紧部的两侧,每个所述通道连接有一个所述填充部,且所述填充部之间不连通,所述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阻尼粒子的粒径。
[0009]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接触端上配置有推动杆以及推板,所述推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触端上,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板连接,且所述推动杆与所述推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压紧部内;所述推板与所述压紧部的两侧相抵,所述阻尼粒子填充在所述推板远离所述推动杆的一侧。
[0010]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隔声底板之间配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配置为柔性材料。
[0011]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隔声底板配置有两个外壳板,两个所述外壳板之间配置有重物块、内框架以及薄膜,所述薄膜固定在所述内框架内,所述重物块固定在所述薄膜上,所述隔声底板的共振单元的共振频率其中k为所述薄膜的自身张力,m为所述重物块的等效质量。
[0012]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阻尼粒子的缓冲效果计算公式如下:其中,所述阻尼粒子的粒径为d、所述阻尼粒子表面恢复系数为α、所述阻尼粒子在所述缓冲孔内的填充率为τ、冲击频率为f、冲击振动赋值A、所述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模态参与因子
ɡ
、所述推板的刚度K、所述阻尼粒子的总质量为m以及所述阻尼粒子的缓冲能为Z。
[0013]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顶板还配置有外板,所述缓冲板安装在两个所述外板之间,所述外板采用耐磨材料,所述缓冲板采用阻尼橡胶或者阻尼硅胶或者阻尼涂料或者无机弹性材料。
[0014]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中间框的所述框架内设置为空腔或者配置有吸声材料层。
[0015]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顶板、所述缓冲组件、所述中间框、所述缓冲垫以及所述隔声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位于所述顶板、所述缓冲组件、所述中间框、所述缓冲垫以及所述隔声底板的四周上;所述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螺栓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通过使用顶板、缓冲组件、中间框、缓冲垫以及隔声底板进行复合设计,实现一种粒子阻尼复合超材料的降冲击隔声的多功能结构。
[0018](2)通过使用顶板、缓冲组件、中间框、缓冲垫以及隔声底板进行复合设计,达到具备抗冲击以及隔音的作用。通过改变顶板的外板中的耐磨板材质,可以改变其耐磨性能。缓冲板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阻尼橡胶、阻尼硅胶、阻尼涂料,无机弹性材料等改变缓冲性能。
[0019](3)在缓冲板内部设计缓冲孔,缓冲孔之间设置通道,利用缓冲板发生微形变,引起缓冲孔,发生体积变化,进行提升结构本身的吸能作用;另一方面,在缓冲孔内增加阻尼粒子,当缓冲板发生微形变,改变内部空腔体积时导致阻尼粒子产生位移,利用阻尼粒子之间的相对位移产生力链结构系统的破坏与重组消耗振动冲击产生的动能来提高该结构的降冲性能。
[0020](4)阻尼粒子的配置参数,可以根据冲击能量的大小进行设计,结合安装粒子阻尼吸能缓冲孔的结构刚度,计算阻尼粒子的粒径、填充率、以及粒子表面的恢复系数。经过计算配比最优值,从而使该粒子阻尼复合超材料的降冲击隔声板具备最佳的吸能缓冲效果。
[0021](5)中间框可以提供空腔结构,引入空气层或吸声材料层。在粒子阻尼复合超材料的降冲击隔声板中内部设计空气层,利用声波在空气介质层两个界面产生多次反射耗散声波能量,可以有效隔绝噪声的结构传播。另外可在内部空腔中填入吸音材料增加声波在吸音介质层的多次反射耗散声波能量,进一步提高隔声量。
[0022](6)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薄膜型超材料隔声底板主要作用为框架结构、薄膜以及重物块所形成的局域共振系统,当声波的频率与薄膜共振的频率吻合时,由框架、薄膜以及重物
块形成共振单元在共振频率附近产生负质量效应,实现低频声波带隙,从而具备低频噪声的隔声减振作用;可以彻底解决隔声板受“质量定律”制约的困境。
附图说明
[0023]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的隔声底板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的隔声底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整体结构正视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抗冲击隔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缓冲组件(2)、中间框(3)以及隔声底板(4),所述缓冲组件(2)位于所述中间框(3)内,所述中间框(3)位于所述顶板(1)以及所述隔声底板(4)之间;所述缓冲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片(21),所述顶板(1)内部配置有缓冲板(11),所述缓冲板(11)以及所述弹性片(21)皆配置为弹性材质;所述弹性片(21)配置有固定端(211)、接触端(212)以及变形端(213),所述变形端(213)配置为弧形,所述变形端(213)位于所述接触端(212)的两侧,所述固定端(211)位于所述变形端(213)的另一侧上;所述中间框(3)的中间部分中空设置,且所述中间框(3)远离所述顶板(1)的一端配置有框板(32),所述固定端(211)固定在所述中间框(3)上,所述接触端(212)与所述顶板(1)的所述缓冲板(11)接触;当所述缓冲板(11)受到冲击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接触端(212)被所述缓冲板(11)挤压,使得所述变形端(213)也会发生弹性形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11)开设有缓冲孔(111),所述缓冲孔(111)内填充有阻尼粒子(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111)配置有填充部(1111)以及压紧部(1112),所述填充部(1111)与所述压紧部(1112)错位设置,所述填充部(1111)以及所述压紧部(1112)之间配置有通道(1113),使得所述压紧部(1112)与所述填充部(1111)之间连通;所述通道(1113)设置在所述压紧部(1112)的两侧,每个所述通道(1113)连接有一个所述填充部(1111),且所述填充部(1111)之间不连通,所述通道(1113)的宽度大于所述阻尼粒子(5)的粒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抗冲击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212)上配置有推动杆(2121)以及推板(2122),所述推动杆(21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触端(212)上,所述推动杆(2121)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板(2122)连接,且所述推动杆(2121)与所述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振超罗元易陈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环寂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