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012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缸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热时循环水流向为:循环水从凝汽器经热泵房放热降温后流入冷却塔;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热时对外供热回水流向为:对外供热回水经供回水管道流入热泵房吸热升温后再次汇入供回水管道;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冷时循环水流向为:循环水经冷却塔流入热泵房吸热升温后再次流入冷却塔;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冷时对外供冷回水流向为:对外供冷回水经供回水管道流入热泵房放热降温后再次汇入供回水管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通过余热回收实现供热的目的,并未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超临界机组的利用率的技术问题。率的技术问题。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缸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低压缸是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高温蒸汽的热能转换为高速旋转的机械能,并带动发电机切割磁力线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低气压零出力是指低压缸排汽全部通过抽汽管道引出,仅保留少量的冷却蒸汽进入低压缸带走转子叶片与内部工质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低压缸不做功的一种运行方式;现有专利CN 114110714 A公开了一种低压缸小流量工况余热深度回收供热系统及其应用方法,该系统可深度回收低压缸小流量工况运行的低压缸小流量运行机组的低品位余热,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实现机组供热运行流程的优化,从而最大限度上挖掘机组供热潜力与供热经济性,然而该系统只能通过余热回收实现供热的目的,并未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超临界机组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低气压缸(1)、凝汽器(2)、热泵房(3)、冷却塔(4)和供回水管道(5);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热时循环水流向为:循环水从凝汽器(2)经热泵房(3)放热降温后流入冷却塔(4);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热时对外供热回水流向为:对外供热回水经供回水管道(5)流入热泵房(3)吸热升温后再次汇入供回水管道(5);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冷时循环水流向为:循环水经冷却塔(4)流入热泵房(3)吸热升温后再次流入冷却塔(4);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冷时对外供冷回水流向为:对外供冷回水经供回水管道(5)流入热泵房(3)放热降温后再次汇入供回水管道(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和冷供余热回收管路(7),所述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用于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热时循环水的输送,所述冷供余热回收管路(7)用于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冷时循环水的输送;所述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冷供余热回收管路(7)和供回水管道(5)上设有若干流量阀(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低气压缸(1)排汽口与凝汽器(2)进汽端连接,所述凝汽器(2)的循环出水管道与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一端连通,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另一端与冷却塔(4)连通,热泵房(3)连接在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上,且位于凝汽器(2)与冷却塔(4)之间;所述冷供余热回收管路(7)一端与热泵房(3)连通,所述冷供余热回收管路(7)另一端与冷却塔(4)连通;所述供回水管道(5)贯穿热泵房(3),所述热泵房(3)用于实现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和/或冷供余热回收管路(7)中循环水与供回水管道(5)内液体之间的换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供回水管道(5)内的液体包括对外供热回水和对外供冷回水;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热时,热泵房(3)用于实现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内循环水与供回水管道(5)内对外供热回水之间的热交换;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供冷时,热泵房(3)用于实现冷供余热回收管路(7)内循环水与供回水管道(5)内对外供冷回水之间的热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供余热回收管路(6)包括:热供主管路(600),所述热供主管路(600)一端与凝汽器(2)的循环出水管道连通,所述热供主管路(600)另一端连通有第一热供支路(601)和第二热供支路(602),所述第一热供支路(601)远离所述热供主管路(600)的一端与冷却塔(4)连通,所述第二热供支路(602)远离所述热供主管路(600)的一端贯穿热泵房(3)后与冷却塔(4)连通,所述第二热供支路(602)位于热泵房(3)与冷却塔(4)之间的部分上连通有支路连接管道(603);
所述冷供余热回收管路(7)包括:冷供进水管路(700)和冷供出水管路(701),所述冷供进水管路(700)一端与冷却塔(4)连通,所述冷供进水管路(700)另一端与热泵房(3)连通,所述冷供出水管路(701)一端与所述第二热供支路(602)位于热泵房(3)与冷却塔(4)之间的部分连通,所述冷供进水管路(700)另一端与冷却塔(4)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房(3)内设有若干电压缩式热泵,循环水经第二热供支路(602)和/或冷供进水管路(700)引出后均分进入电压缩式热泵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4)内设有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水质改善组件(9),所述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水质改善组件(9)用于对冷却塔(4)内的水进行杀菌和除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冷热联供余热回收系统水质改善组件(9)包括:透明安装盘(900),所述透明安装盘(900)固定连接在所述冷却塔(4)内壁,所述透明安装盘(900)包括螺杆安装部(9000)和紫外线灯安装部(9001),所述螺杆安装部(9000)和紫外线灯安装部(9001)之间通过连接架(9002)连接;若干均匀布置的紫外线灯(9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俊鲁先超李杰王玉玲文子强谢云明张斌于海东余小兵刘学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