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谷彦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甘薯栽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98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甘薯栽插方法,属于甘薯栽培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起垄后,使用插苗棒或合适工具从垄侧面插入薯苗,而不是现有栽培方式中从垄正上方栽插薯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既能保持传统水平浅栽法结薯多且大小均匀、薯型好、商品率高的优点,又有直栽法省人工、耐旱等优点,尤其适用对薯形及单个薯块重量有要求的鲜食甘薯、种薯栽植及我国西部、北部冷凉、风沙较大的地区采用,在甘薯种植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甘薯栽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甘薯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甘薯栽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甘薯又称红薯、番薯、山芋、地瓜等。甘薯营养均衡,具有防止亚健康、减肥、健美和抗癌作用,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材料,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20年度中国甘薯收获面积及产量分别为224.99万公顷和4919.56万吨,分别占世界的30.40%和54.97%,仍是世界第一大甘薯生产国。
[0003]目前我国在甘薯种植前端的旋耕、起垄、覆膜、铺设滴灌带等及后端的甘薯收获均实现了机械化,大大节约了劳动力,但在甘薯栽插领域机械化推广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现阶段仍需要大量人力,栽插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栽插方式有以下几种,分别为水平浅栽法、直栽法、斜栽法、船底型栽法和压藤栽插法,各有优缺点。水平浅栽法,栽插深度5cm左右,优点是薯块形成早,膨大快,同时由于土中节数多、深浅一致,结薯多且大小均匀,缺点是耐旱性差,栽插时比较费力,特别是需要覆膜时工作量更大;直插法,栽插深度8

10cm,优点是耐旱性好、省人工,大薯率高,缺点是单株结薯数量少,对单个薯块有重量要求的商品薯来讲,薯块过大反而也会成为缺点;斜栽法,薯苗与地面成一定斜度,地下部结薯有深有浅,优点是操作容易,省工省力,也较耐旱,缺点是结薯数量少,单株薯块较大;船底型栽法,薯苗基部在土层2

3厘米,中部各节4

6厘米,具有水平栽法和斜栽法的优点,缺点是栽插时费时费力,入土较深节位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空节;压藤栽插法,将去顶的薯苗全部压在土中,薯叶露出地表,优点是去顶后腋芽早发,茎叶多,薯多薯大,不易徒长,缺点是耐旱性差、费工,大面积推广有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甘薯栽插方法,既保留上述栽插方法的优点,同时避免上述栽插方式的缺点。
[000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的甘薯栽插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6](1)起垄,垄高30

40cm,垄距80

100cm;
[0007](2)使用插苗棒或合适工具从垄侧面插入薯苗,而不是现有栽培方式中从垄正上方栽插薯苗,栽插后用土将栽插口封实,栽插薯苗时及时浇水;
[0008](3)每亩栽插薯苗2500

4500株。
[0009]优选的,步骤(1)使用旋耕、起垄、施肥、覆膜、铺滴灌带一体机进行起垄,覆黑色地膜,膜壁厚不低于0.08mm,膜宽以完全覆盖垄面为宜,滴灌带铺在膜下垄面的中心,滴孔间距小于16cm。
[0010]优选的,步骤(2)中在距垄顶端5

25cm处,从垄侧面平直插入薯苗,薯苗距离底部距离不少于15cm,浇水方式优先使用滴灌带供水。
[0011]更优的,步骤(2)中在距垄顶端7

9cm处,从垄侧面平直插入薯苗。
[0012]优选的,步骤(2)所使用的薯苗以25

30cm长的健壮高剪苗为宜,栽插时将薯苗大部插入土中,土外以留2

3片叶为宜。
[0013]优选的,步骤(3)中淀粉薯亩种植密度以2500

3500株/亩为宜,鲜食薯及种薯亩种植密度以3500

4500株/亩为宜。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从垄一侧栽插甘薯苗,解决了覆地膜后采用平栽法较困难的问题,传统覆膜平栽法步骤为起垄后人工刨坑、用手放平甘薯苗、浇窝水、封窝、垄面喷洒除草剂、覆盖透明地膜、将薯苗勾出、用土压实薯苗周围;使用新方法,起垄后直接在垄一侧插入即可,省去了大量繁琐步骤。
[0016]2)使用垄一侧栽插甘薯苗既能保持传统水平浅栽法结薯多且大小均匀、薯型好、商品率高的优点,又有直栽法省人工、耐旱等优点,尤其适用对薯形及单个薯块重量有要求的鲜食甘薯及种薯栽植采用;此外,太阳照射产生的地膜内热气往上走,由于本栽插方法从垄一侧栽入,能较好地规避刚栽插的薯苗被热气烫伤,提高了薯苗成活率;本栽插方法能较好地保存所覆地膜的完整性,能较好地抑制垄上杂草生长,薯苗成长后也会较快覆盖垄间,对垄间杂草也能起到较好地抑制作用,能极大减少甚至不用除草剂。
[0017]3)本栽插方法,地膜保存完好,保温、防风沙效果较好,尤其适于我国西部、北部冷凉、风沙较大的地区采用,这对于甘薯种植区域的西扩、延长收获时间及“东种西繁”的推广具有巨大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0019]实施例一
[0020]1、品种选择及用途:济薯26号,用做鲜食甘薯。
[0021]2、地块选择: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土壤肥力适中,无病害残留,排灌方便的砂性土壤。
[0022]3、薯苗栽插步骤(本专利技术方法):
[0023]1)使用旋耕、起垄、施肥、覆膜、铺滴灌带一体机进行起垄,垄高35cm、垄距90cm,覆黑色地膜,膜壁厚不低于0.08mm,膜宽以完全覆盖垄面为宜,滴灌带铺在膜下垄面的中心,滴孔间距小于16cm;
[0024]2)使用插苗棒或合适工具,在距垄顶端7

9cm处从垄侧面平直插入薯苗;
[0025]3)使用的薯苗以25

30cm长的健壮高剪苗为宜,栽插时将薯苗大部插入土中,用土将插口封实,土外以留2

3片叶为宜,每亩栽植薯苗4300棵。
[0026]4、田间管理:缺水时及时通过滴灌带补充水分,全程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0027]5、适期收获:霜降前择晴天收获,收获前三天禁止浇水。
[0028]对照例一
[0029]1、品种选择及用途:济薯26号,用做鲜食甘薯。
[0030]2、地块选择: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土壤肥力适中,无病害残留,排灌方
便的砂性土壤。
[0031]3、薯苗栽插步骤(传统斜栽法):
[0032]1)使用旋耕、起垄、施肥、覆膜、铺滴灌带一体机进行起垄,垄高35cm、垄距90cm,覆黑色地膜,膜壁厚不低于0.08mm,膜宽以完全覆盖垄面为宜,滴灌带铺在膜下垄面的中心,滴孔间距小于16cm;
[0033]2)使用传统斜栽法栽植甘薯苗;
[0034]3)使用的薯苗以25

30cm长的健壮高剪苗为宜,栽插时将薯苗大部插入土中,用土将插口封实,土外以留2

3片叶为宜,每亩栽植薯苗4300棵。
[0035]4、田间管理:栽苗后垄间喷施除草剂,栽后1

2周有缺苗及时补苗,中耕除草,缺水时及时通过滴灌带补充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甘薯栽插方法,其特征在于,起垄后从垄一侧栽插甘薯苗。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垄一侧任意位置插入薯苗,其中优选的为在距垄顶端5

25cm处,更优的为在距垄顶端7

9cm处,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彦冰李广华王庆美牛金平王娟马存金左太强
申请(专利权)人:谷彦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