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98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送风机包括:下壳体,形成有吸入口;第一塔,从下壳体向上侧延伸,形成有第一吐出口;第二塔,从下壳体向上侧延伸,形成有第二吐出口;风扇,可旋转地配置在下壳体;第一气流变换器,配置于第一塔的内侧或向第一塔外侧凸出;以及第二气流变换器,配置于第二塔的内侧或向第二塔外侧凸出;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和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分别包括:引导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部,或者贯穿所述第一壁或所述第二壁而凸出;上齿轮,与所述引导板的上部啮合并且旋转;下齿轮,与所述引导板的下部啮合并且旋转;轴,与所述上齿轮和所述下齿轮连接而一起旋转;以及马达,通过与所述上齿轮和所述下齿轮中的一方连接来提供驱动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调节送风方向的送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送风机可以通过产生空气的流动,使空气在室内空间循环或形成朝向用户的气流。近年来,不断地研发能够给用户带来舒适感的送风机的空气吐出结构。
[0003]虽然可以通过送风机向用户吹送直接风,但是可以根据情况吹送间接风,从而给用户提供舒适感。
[0004]关于此,韩国公开专利KR2011

0099318、KR2011

0100274,KR2019

0015325以及KR2019

0025443公开了送风装置或利用康达效应来吹送空气的风扇。
[0005]上述文献中公开的送风装置公开了向用户提供直接风的功能,因此存在不能提供间接风的问题。
[0006]另外,现有的送风装置为了调节送风方向,公开了采用变更整个结构物的配置的方法来调节方向的内容。这种通过变更整个结构物的配置来调节风向的结构存在如下的问题:难以有效且阶段性地调节送风方向,或产生过度的耗电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直接风和间接风的送风机。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简单的驱动装置来变更调节送风机的风向的引导板的配置的送风机。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送风机包括:下壳体,在周缘形成有吸入口,上侧呈开口;第一塔,从所述下壳体向上侧延伸,在第一壁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第一吐出口;第二塔,从所述下壳体向上侧延伸,所述第二塔的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隔开配置且面向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第二吐出口;以及风扇,配置于所述下壳体,使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朝配置有所述第一塔和所述第二塔的上侧流动;由此,可以使通过风扇向上侧流动空气向第一塔和第二塔之间的空间流动。另外,送风机包括:第一气流变换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吐出口更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塔的内侧或从所述第一壁朝配置所述第二塔的方向凸出;以及第二气流变换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吐出口更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二塔的内侧或从所述第二壁朝配置所述第一塔的方向凸出;由此,能够改变通过第一塔和第二塔之间向前方流动的空气的风向。
[0011]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和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分别包括:引导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部,或者贯穿所述第一壁或所述第二壁而凸出;上齿轮,与所述引导板的上部啮合并且旋转;下齿轮,与所述引导板的下部啮合并且旋转;轴,与所述上齿轮和所述下齿轮连接而一起旋转;以及马达,通过与所述上齿轮和所述下齿轮中的一方连接来提
供驱动力,由此,即便引导板具有沿上下方向长长地形成的结构,也能够仅用一个驱动马达来变更布置。
[0012]所述气流变换器包括:上引导件,固定配置在所述引导板的上部,通过与所述上齿轮啮合来移动所述引导板的布置;以及下引导件,固定配置在所述引导板的下部,通过与所述下齿轮啮合来移动所述引导板的布置;由此能够随着驱动马达的运转变更引导板的布置。
[0013]所述气流变换器包括:上支撑件,固定配置在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侧,限制所述上引导件的移动范围;以及下支撑件,固定配置在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侧,限制所述下引导件的移动范围,由此,能够引导引导板的移动。
[0014]在所述上支撑件形成有供所述轴的上端插入的上轴槽,在所述下支撑件形成有供所述轴的下端插入的下轴槽,所述轴可旋转地配置于所述上轴槽和所述下轴槽,由此,轴能够稳定地以固定的状态旋转。
[0015]所述上引导件包括:上板安装部,固定于所述引导板的一侧;上板齿轮,与所述上齿轮啮合,变更所述上引导件的布置;以及上引导筋,通过与所述上支撑件连接来引导所述上引导件的移动;在所述上支撑件形成有限制所述上引导筋的移动范围的上引导槽;由此,上引导件能够安装于引导板并且使引导板移动。
[0016]所述上板安装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隔开配置的一对,所述上齿轮配置在沿上下方向隔开配置的一对所述上板安装部之间,由此可以在上引导件稳定地安装在引导板的状态下,使引导板移动。
[0017]所述上支撑件包括:上固定主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侧;以及上紧固主体,与所述上固定主体结合,所述驱动马达安装于所述上紧固主体;在所述上固定主体形成有引导上引导筋的移动的上引导槽,由此上引导槽朝上侧方向形成槽。
[0018]所述下引导件包括:下板安装部,在与所述上引导件向下侧隔开的位置固定于所述引导板;下板齿轮,与所述下齿轮啮合,变更所述下引导件的布置;以及下引导筋,通过与所述下支撑件连接来引导所述下引导件的移动;在所述下支撑件形成有限制所述下引导筋的移动范围的下引导槽,由此下引导件能够安装于引导板以使引导板移动。
[0019]所述上引导筋和所述下引导筋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上引导槽和所述下引导槽分别朝所述上引导筋和所述下引导筋延伸的方向形成槽,由此能够限制引导板的上下方向移动。
[0020]所述上引导筋包括:上水平筋,从所述上板安装部的一侧朝配置有所述上支撑件的方向凸出;以及上垂直筋,从所述上水平筋的端部朝上侧方向凸出;所述下引导筋包括:下水平筋,从所述下板安装部的下端部朝配置有所述下支撑件的方向凸出;以及下垂直筋,从所述下水平筋额端部朝上下方向凸出;所述上水平筋朝远离所述引导板的方向延伸,所述下水平筋朝接近所述引导板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够使引导板稳定地移动。
[0021]所述下支撑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侧的下固定主体,所述下固定主体包括支撑所述下水平筋的下支撑板,由此能够防止引导板的荷重集中于下垂直筋。
[0022]所述下固定主体包括引导壁,所述引导壁防止所述下引导筋朝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防止引导板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振动或移动。
[0023]在所述第一塔的所述第一壁形成有第一板狭缝,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的引导板贯穿所述第一板狭缝,在所述第二塔的所述第二壁形成有第二板狭缝,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的引导板贯穿所述第二板狭缝,在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的引导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塔的内部时,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的引导板的端部配置于第一板狭缝,在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的引导板配置于所述第二塔的内部时,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的引导板的端部配置于第二板狭缝,由此,能够防止沿第一壁和第二壁向前方流动的空气因第一板狭缝或第二板狭缝而改变风向。
[0024]在所述第一壁可以配置有第一板狭缝,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的引导板在所述第一吐出口的前方贯穿所述第一板狭缝,在所述第二壁可以配置有第二板狭缝,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的引导板在所述第二吐出口的前方贯穿所述第二板狭缝,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和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各自的引导板在从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凸出时,能够改变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机,其中,包括:下壳体,在周缘形成有吸入口,上侧呈开口;第一塔,从所述下壳体向上侧延伸,在第一壁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第一吐出口;第二塔,从所述下壳体向上侧延伸,所述第二塔的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隔开配置且面向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第二吐出口;风扇,配置于所述下壳体,使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朝配置有所述第一塔和所述第二塔的上侧流动;第一气流变换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吐出口更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塔的内侧或从所述第一壁朝配置所述第二塔的方向凸出;以及第二气流变换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吐出口更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二塔的内侧或从所述第二壁朝配置所述第一塔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和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分别包括:引导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部,或者贯穿所述第一壁或所述第二壁而凸出;上齿轮,与所述引导板的上部啮合并且旋转;下齿轮,与所述引导板的下部啮合并且旋转;轴,与所述上齿轮和所述下齿轮连接而一起旋转;以及马达,通过与所述上齿轮和所述下齿轮中的一方连接来提供驱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和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分别还包括:上引导件,固定配置在所述引导板的上部,通过与所述上齿轮啮合来移动所述引导板的布置;以及下引导件,固定配置在所述引导板的下部,通过与所述下齿轮啮合来移动所述引导板的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第一气流变换器和所述第二气流变换器分别还包括:上支撑件,固定配置在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侧,限制所述上引导件的移动范围;以及下支撑件,固定配置在所述第一塔或所述第二塔的内侧,限制所述下引导件的移动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机,其中,在所述上支撑件形成有供所述轴的上端插入的上轴槽,在所述下支撑件形成有供所述轴的下端插入的下轴槽,所述轴可旋转地配置于所述上轴槽和所述下轴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上引导件包括:上板安装部,固定于所述引导板的一侧;上板齿轮,与所述上齿轮啮合,变更所述上引导件的布置;以及上引导筋,通过与所述上支撑件连接来引导所述上引导件的移动;
在所述上支撑件形成有限制所述上引导筋的移动范围的上引导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上板安装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隔开配置的一对,所述上齿轮配置在沿上下方向隔开配置的一对所述上板安装部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上支撑件包括:上固定主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理建荣朴根满金甫炫具命辰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