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96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体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其中包括分离器、气体分离方法和智能分离系统,所述分离器包括分离腔、进气管、排气管、气体分离膜、压力控制机构,所述进气管与外部有害气体管道连接,且管道内设置有气泵,所述排气管与收集处管道连接,且管道内设置有抽压泵,所述进气管设置于分离腔左侧,所述排气管设置于分离腔右侧上方,所述气体分离膜设置于分离腔中间内部,所述压力控制机构设置于分离腔左侧前方,所述气体分离方法包括:步骤A、气泵将外部有害气体通过管道注入到分离腔内部左侧;该装置解决了当前无法对分离器的使用进行及时排压从而保护分离器的问题。压从而保护分离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气体分离是在受压状态下工作的,所有容器和管道,以及内部压力可能会升高的容器和管道,必须配备有防止超压的安全装置,且这些安全装置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现有的气体分离器在分离气体时,无法在分离器内部气压过大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排压,导致分离器爆炸损坏。该现象成为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气体分离方法和智能分离系统,所述分离器包括分离腔、进气管、排气管、气体分离膜、压力控制机构,所述进气管与外部有害气体管道连接,且管道内设置有气泵,所述排气管与收集处管道连接,且管道内设置有抽压泵,所述进气管设置于分离腔左侧,所述排气管设置于分离腔右侧上方,所述气体分离膜设置于分离腔中间内部,所述压力控制机构设置于分离腔左侧前方。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气体分离方法包括:
[0006]步骤A1、气泵将外部有害气体通过管道注入到分离腔内部左侧;
[0007]步骤A2、气泵再对进入分离腔内的有害气体加压,有害气体被加压后,密度小的气体通过气体分离膜分离后进入分离腔右侧;
[0008]步骤A3、抽气泵再对分离出的气体进行抽取,并通过管道注入到收集处,完成气体分离工作。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智能分离系统包括压力检测模块、指令发射模块、指令接收模块、智能驱动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设置于分离腔内部左侧,所述压力检测模块与指令发射模块电连接,所述指令发射模块与指令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指令接收模块与智能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智能驱动模块与气泵、抽压泵、压力控制机构电连接;
[0010]所述压力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分离腔内部左侧的气体压力,所述指令发射模块用于根据分离腔内部左侧的气体压力大小发射指令,所述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指令发射模块发射出的指令,所述智能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气泵、抽压泵、压力控制机构智能化运行。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智能分离系统运行步骤包括:
[0012]步骤S1、智能分离系统通过电驱动控制气泵运行,气泵将有害气体注入到分离腔内,压力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分离腔内部左侧的压力大小,当压力大时进入步骤S2,当压力小时进入步骤S3;
[0013]步骤S2、指令发射模块发射指令到指令接收模块,指令接收模块再将指令输入到智能驱动模块,智能驱动模块控制气泵减小对气体的施加压力,同时控制压力控制机构运行,之后进入S4;
[0014]步骤S3、指令发射模块发射指令到指令接收模块,指令接收模块再将指令输入到智能驱动模块,智能驱动模块控制气泵对气体施加正常压力,同时控制压力控制机构复位,之后进入S4;
[0015]步骤S4、有害气体经过气体分离膜的分离进入到分离腔内部右侧,智能驱动模块再控制抽压泵将分离出的气体排放到收集处,完成气体分离工作。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中,压力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分离腔内部左侧压力,并通过智能分离系统高效对分离腔内部进行排压。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压力控制机构包括排压管,所述排压管设置于分离腔右侧前方,所述排压管前侧管道连接有排压腔,所述排压腔,所述排压管内壁滑动连接有堵头,所述堵头外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堵头前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智能驱动模块与电动伸缩杆电连接,所述排压腔与气泵管道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电动伸缩杆上方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上方啮合有圆齿,所述圆齿与排压腔内壁轴承连接,所述圆齿一侧固定安装有挤压杆,所述排压腔内壁固定安装有哨子,所述哨子包括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圆齿上方。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堵头内部呈中空状且为弹性材质,所述排压腔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腔,所述液压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液压板,所述液压板与电动伸缩杆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腔与堵头内部管道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压力控制机构,当分离腔内部左侧的压力较大时,驱动智能驱动模块使电动伸缩杆运行,电动伸缩杆带动堵头向前侧移动,带动密封圈向前移动,直至密封圈与排压管内壁脱离接触,这时分离腔内部的气体通过排压管进入到排压腔内,从而完成对分离腔内部的排压工作,防止分离腔内部压力过大导致智能分离器损坏,避免产生爆炸现象,当分离腔内部左侧的压力较小时,驱动智能驱动模块使电动伸缩杆复位,电动伸缩杆带动堵头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密封圈复位重新堵住排压管,同时气泵将排压腔内的气体抽取到外部有毒气体处,从而保证后续的排压工作能够持续有效运行。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控制机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排压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控制机构平面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分离系统流程示意图;
[0027]图中:1、分离腔;2、进气管;3、排气管;4、气体分离膜;5、排压管;6、排压腔;7、堵头;8、密封圈;9、电动伸缩杆;10、齿板;11、圆齿;12、挤压杆;13、哨子;14、气囊;15、液压腔;
16、液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气体分离方法和智能分离系统,分离器包括分离腔1、进气管2、排气管3、气体分离膜4、压力控制机构,进气管2与外部有害气体管道连接,且管道内设置有气泵,排气管3与收集处管道连接,且管道内设置有抽压泵,进气管2设置于分离腔1左侧,排气管3设置于分离腔1右侧上方,气体分离膜4设置于分离腔1中间内部,压力控制机构设置于分离腔1左侧前方,智能分离系统与气泵、抽压泵电连接,智能分离系统与压力控制机构电连接,智能分离系统通过电驱动控制气泵运行,气泵将外部有害气体通过进气管2注入到分离腔1内部左侧,气泵再对进入分离腔1内的有害气体加压,有害气体被加压后,密度小的气体通过气体分离膜4分离后进入分离腔1右侧,智能分离系统再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气体分离方法和智能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包括分离腔(1)、进气管(2)、排气管(3)、气体分离膜(4)、压力控制机构,所述进气管(2)与外部有害气体管道连接,且管道内设置有气泵,所述排气管(3)与收集处管道连接,且管道内设置有抽压泵,所述进气管(2)设置于分离腔(1)左侧,所述排气管(3)设置于分离腔(1)右侧上方,所述气体分离膜(4)设置于分离腔(1)中间内部,所述压力控制机构设置于分离腔(1)左侧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离方法包括:步骤A1、气泵将外部有害气体通过管道注入到分离腔(1)内部左侧;步骤A2、气泵再对进入分离腔(1)内的有害气体加压,有害气体被加压后,密度小的气体通过气体分离膜(4)分离后进入分离腔(1)右侧;步骤A3、抽气泵再对分离出的气体进行抽取,并通过管道注入到收集处,完成气体分离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分离系统包括压力检测模块、指令发射模块、指令接收模块、智能驱动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设置于分离腔(1)内部左侧,所述压力检测模块与指令发射模块电连接,所述指令发射模块与指令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指令接收模块与智能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智能驱动模块与气泵、抽压泵、压力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压力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分离腔(1)内部左侧的气体压力,所述指令发射模块用于根据分离腔(1)内部左侧的气体压力大小发射指令,所述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指令发射模块发射出的指令,所述智能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气泵、抽压泵、压力控制机构智能化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智能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分离系统运行步骤包括:步骤S1、智能分离系统通过电驱动控制气泵运行,气泵将有害气体注入到分离腔(1)内,压力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分离腔(1)内部左侧的压力大小,当压力大时进入步骤S2,当压力小时进入步骤S3;步骤S2、指令发射模块发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成云施吉中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艾菲德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