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冠状病毒抗体的核酸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89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核酸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编码抗S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冠状病毒抗体的核酸组合物
1.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酸药物
,尤其是涉及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的mRNA及应用方法。
[0002]2.背景
[000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已成为治疗癌症,自身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选择之一。在许多临床前研究中,mAb也被证明有希望治疗或短期预防病毒感染,尤其是新发感染的初期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繁殖和对宿主的伤害。与疫苗开发策略相比,抗体治疗或预防传染病在理论上具有速度和安全上的双重优势。与诱导保护作用需要数周至数月的疫苗相比,通过给予抗体进行被动免疫有可能近乎立即起效,并且可用于任何年龄或几乎任何高风险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然而,迄今为止,仅有少数抗体获批用于人体进行预防或者治疗传染病。mAb常用于传染病管理的障碍主要源于重组抗体蛋白生产的复杂性和高成本。
[0004]最近,业内已经陆续开发了基于DNA或RNA递送的方法在体内快速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特别是利用纳米脂质体颗粒递送信使RNA(message RNA,mRNA)也被证明是进行蛋白质替换治疗的有效工具。从有效性的角度来看,这种利用核酸编码的抗体已经在很多研究中被证明可以在感染、癌症免疫治疗和代谢性疾病的小动物模型中介导保护或者预防作用,并相对于蛋白抗体体现出了治疗性的优势。从工艺开发的角度来看,编码抗体的核酸,特别是mRNA可以以更低的生产成本进行短期的快速生产,这得益于避免了大量重组蛋白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固有的复杂生产工艺的需要。这种方法可以彻底改变广泛使用人mAb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可行性。
[0005]目前仅有少数针对SARS

CoV

2病毒的抗体面世,然而,不论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尽管做了技术改进,通常在其应用时有许多缺点,特别是:(1)制备工艺复杂,需要用细胞培养和柱层析进行蛋白抗体制备,质量控制和工艺放大要求高,成本较高;(2)研发和评价周期较长,无法快速应对RNA类病毒易于突变而导致抗体失效这一可能性。
[0006]利用mRNA编码抗新冠病毒的抗体,无论从生产的成本、应用的快速推进或者应对病毒突变后更换序列,都相对于传统抗体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提供一种改进的针对新冠肺炎的抗体路线是目前需要的。
[0007]3.专利技术概述
[0008]目的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的mRNA,涉及核酸药物的
该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的mRNA递送至体内可以在体细胞中表达特定序列的抗体。
[0010]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编码针对SARS

CoV

2病毒抗原的抗体的mRNA。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RNA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该mRNA编码具有强病毒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使mRNA递送至体内后能够在机体内表达该单克隆抗体并分泌至血液循环
中,起到阻断新冠病毒侵染宿主体细胞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发现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的抗体的mRNA递送至小鼠体内能够使体细胞表达并分泌抗体。基于上述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的mRNA的专利技术构思和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利用该mRNA开发了一种基于蛋白替代思路的核酸药物,以mRNA作为蛋白替代类核酸药物的主要成分具有研发快速、安全性高、易产业化等优点;以mRNA作为蛋白替代类核酸药物的主要成分制备工艺简单,无需使用细胞增殖病毒或生产重组蛋白;使用极小剂量能达到足够的保护效果,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优于现有的蛋白抗体技术。
[0014]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包括:
[0015](1)第一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包含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重链的第一编码核苷酸序列;和
[0016](2)第二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包含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轻链的第二编码核苷酸序列,
[0017]所述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
[0018]如SEQ ID NO:56所示的重链CDR1,
[0019]如SEQ ID NO:57所示的重链CDR2,
[0020]如SEQ ID NO:58所示的重链CDR3,
[0021]如SEQ ID NO:59所示的轻链CDR1,
[0022]如SEQ ID NO:60所示的轻链CDR2,和
[0023]如SEQ ID NO:61所示的轻链CDR3。
[00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62所示的重链可变域和/或如SEQ ID NO:63所示的轻链可变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轻链是卡帕亚组III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重链是亚组III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包含如SEQ ID NO:64所示的重链和/或如SEQ ID NO:65所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编码核苷酸序列和/或所述第二编码核苷酸序列是针对对象的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密码子优化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对象是人或非人动物。
[00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重链和所述轻链独立地与其天然信号肽或非天然信号肽融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重链和/或所述轻链与如SEQ ID NO:36所示的信号肽融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和/或所述第二非天然存在的核酸还独立包含5'非翻译区(5'

UTR),其中所述5'

UTR独立包含如SEQ ID NO:42

47所示的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和/或所述第二非天然存在的核酸还独立包含3'非翻译区(3'

UTR),其中所述3'

UTR独立包含如SEQ ID NO:48

53所示的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3
′‑
UTR进一步包含聚A尾(poly

A ta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包括:(1)第一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包含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重链的第一编码核苷酸序列;和(2)第二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包含编码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轻链的第二编码核苷酸序列,所述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56所示的重链CDR1,如SEQ ID NO:57所示的重链CDR2,如SEQ ID NO:58所示的重链CDR3,如SEQ ID NO:59所示的轻链CDR1,如SEQ ID NO:60所示的轻链CDR2,和如SEQ ID NO:61所示的轻链CDR3。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中所述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62所示的重链可变域和/或如SEQ ID NO:63所示的轻链可变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中所述抗SARS

CoV

2病毒抗体包含如SEQ ID NO:64所示的重链和/或如SEQ ID NO:65所示的轻链。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中所述重链和/或所述轻链与如SEQ ID NO:36所示的信号肽融合。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中所述第一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和/或所述第二非天然存在的核酸还独立包含5'非翻译区(5'

UTR),其中所述5'

UTR独立包含如SEQ ID NO:42

47所示的序列。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中所述第一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和/或所述第二非天然存在的核酸还独立包含3'非翻译区(3'

UTR),其中所述3'

UTR独立包含如SEQ ID NO:48

53所示的序列。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中所述核酸是DNA或mRNA。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其中:(1)所述第一非天然存在的核酸产生如SEQ ID NO:66所示的mRNA序列;和/或(2)所述第二非天然存在的核酸产生如SEQ ID NO:67所示的mRNA序列。9.一种细胞,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10.一对细胞,包括:(1)第一细胞,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和(2)第二细胞,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非天然存在的核酸。11.一种组合物,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非天然存在的核酸和至少一种脂质,其被配制为将核酸包封在脂质壳中的脂质纳米颗粒。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脂质是根据式(I)至(IV)的化合物。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脂质是根据式(I

A)、(I

B)、(IB

)、(I

B”)、(I

C)、(I

D)、(I

E)、(I

F)、(I

F

)、(I

F”)、(I

G)、(I

H)、(I

I)、(I

J)、(I

J

)、(I

J”)、(I

K)、(I

L)、(I

M)、(I

N)、(I

N

)、(I

N”)、(I

O)、(I

P)、(I

Q)、(I

R)、(I

R

)、(I

R”)、(I

S)、(I

T)、(I

U),(II

A)、(II

B)、(II

B

)、(II

B”)、(II

C)、(II

D)、(II

E)、(I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成峰邓永强迟航仲夏许旭英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