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模块化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82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模块化制作方法,它包括主体机架、播种模块、施肥模块、旋耕模块、起垄/开沟模块、镇压模块、破茬模块、仿形模块以及柔性接口。主体机架是播种机模块化制作的基础件,通过柔性接口与播种模块、施肥模块、起垄/开沟模块、镇压模块、破茬模块、仿形模块灵活连接,从而组装成可适应灭茬旋耕起垄/开沟播种模式、灭茬旋耕播种模式、破茬免耕播种模式、留茬免耕播种模式等多种作业模式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模块化结构的播种机具有高通用性、高互换性,可以针对不同作业模式及作业需求选择合适的功能模块与主体机架进行组装,实现一机多能、一机多用。一机多用。一机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模块化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模块化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增加大豆产量,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举措。目前,国内不同省份地区作业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所需播种作业模式不尽相同,而市面上大多数播种机装备都是对应模式下的特定产物,具有固定的整机结构。这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对不同土壤粘硬度、麦秸秆留田量、播种与生长期雨水量等种植条件的适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实际需求,既会影响农户的种植意愿,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地会影响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模块化制作方法,根据不同作业模式需求,通过选择播种、施肥、旋耕、起垄/开沟、镇压、仿形和破茬等模块化装置,制作成灭茬旋耕播种、破茬免耕播种、留茬免耕播种、灭茬起垄/开沟播种等多种作业模式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模块化制作方法,包括主体机架、播种模块、施肥模块、旋耕模块、起垄/开沟模块、镇压模块、破茬模块、仿形模块以及柔性接口,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的主体机架由前置悬挂点、后置悬挂点、施肥模块支撑架、传动箱总成支撑梁以及前置、中置、后置以及侧置四个横梁组成,前置横梁连接破茬模块,中置横梁用于安装起垄/开沟模块和施肥模块中的施肥开沟器,后置横梁连接仿形模块、播种模块和镇压模块,侧置横梁配合传动箱总成支撑梁固定旋耕模块,施肥模块支撑架安装施肥模块;
[0007]所述的柔性接口由接口主体、止动螺栓和U形螺栓组成,可将播种模块、施肥模块、起垄/开沟模块、镇压模块、破茬模块、仿形模块有选择地组装在主体机架上,制作成灭茬旋耕播种、破茬免耕播种、留茬免耕播种、灭茬起垄/开沟播种等多种作业模式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
[0008]优选的,主体机架上的前置悬挂点与后置悬挂点通过三点悬挂与动力机械相连。
[0009]优选的,柔性接口与各模块连接时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上位置可调。
[0010]优选的,镇压模块可与播种模块配合使用,由内轴筒滚动带动排种并完成镇压,也可单独使用,仅进行镇压。
[0011]优选的,播种模块可通过仿形模块与主体机架后置横梁连接,也可以直接与主体机架后置横梁连接。
[0012]优选的,旋耕模块为常规的旋耕机,起垄/开沟模块为常规的起垄器与开沟器,镇压模块为常规的镇压器,播种模块为常规的机械式播种器。
[0013]优选的,施肥模块由肥料箱、电动排肥器、排肥软管、管靴式施肥开沟器组成。
[0014]优选的,破茬模块由破茬刀、组合式安装破茬刀的破茬刀座、破茬刀座支撑架和破茬模块固定架组成。
[0015]优选的,仿形模块由调节机构、加强筋、右后固定架、左后固定架、仿形连杆和前固定架组成。
[0016]优选的,各功能模块具有独立性,可以依据使用需求确定整机的组织重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模块化结构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械具有高通用性、高互换性,可根据不同作业模式及作业需求选择合适的功能模块与主体机架进行组装,形成不同的播种机,实现一机多能、一机多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灭茬旋耕起垄/开沟播种模式的模块化整机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破茬免耕播种模式的模块化整机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留茬免耕播种模式的模块化整机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灭茬旋耕播种模式的模块化整机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主体机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镇压模块和播种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破茬模块和柔性接口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仿形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说明:1

主体机架;101

前置悬挂点;102

前置横梁;103

侧置横梁;104

施肥模块支撑架;105

中置横梁;106

传动箱总成支撑梁;107

后置悬挂点;108

后置横梁;2

旋耕模块;3

起垄/开沟模块;4

镇压模块;401

外轴筒;402

镇压弹簧;403

内轴筒;5

播种模块;501

圆盘开沟器;502

播种机架;503

种箱;504

排种器;505

传动机构;6

施肥模块;7

破茬模块;701

破茬刀;702

破茬刀座;703

破茬刀座支撑架;704

破茬模块固定架;8

柔性接口;801

接口主体;802

止动螺栓;803

U形螺栓。9

仿形模块;901

调节机构;902

加强筋;903

右后固定架;904

左后固定架;905

仿形连杆;906

前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下文所提及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中对前后的定义如下:从左到右定义为前,从右到左定义为后。
[0029]如图1

图8所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模块化制作方法,包括主体机架1、旋耕模块2、起垄/开沟模块3、镇压模块4、播种模块5、施肥模块6、破茬模块7、仿形模块9以及一个柔性接口8。
[0030]主体机架1包括前置悬挂点101、后置悬挂点107、左右对称安装的施肥模块支撑架104、传动箱总成支撑梁106、前置横梁102、中置横梁105、后置横梁108以及侧置横梁103四
个横梁。前置横梁102与中置横梁105所处平面平行且位于同一高度,后置横梁108所在位置高于前、中横梁,三个横梁外与侧置横梁103焊接,构成主体机架1的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模块化制作方法,包括主体机架、播种模块、施肥模块、旋耕模块、起垄模块、镇压模块、破茬模块、仿形模块以及柔性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机架由前置悬挂点、后置悬挂点、施肥模块支撑架、传动箱总成支撑梁以及前置、中置、后置以及侧置四个横梁组成,前置横梁用于连接破茬模块,中置横梁用于安装起垄/开沟模块和施肥模块中的施肥开沟器,后置横梁用于连接仿形模块、播种模块和镇压模块,侧置横梁配合传动箱总成支撑梁固定旋耕模块,施肥模块支撑架安装施肥模块;所述的柔性接口由接口主体、止动螺栓和U形螺栓组成,可将播种模块、施肥模块、旋耕模块、起垄/开沟模块、镇压模块、破茬模块、仿形模块有选择地组装在主体机架上,制作成灭茬旋耕起垄/开沟播种、灭茬旋耕播种、破茬免耕播种、留茬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金林吴雨康高辉松周永清王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