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785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首先进行图纸读取,然后依次进行BIM模型的建立、模型碰撞检查,优化碰撞部位、ALC板编号、预排版、现场尺寸测量复核,深化ALC墙板排版、导出材料规格清单交付厂家预制加工、出具施工图纸并进行三维技术交底一系列步骤,最后进行ALC板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BIM技术辅助解决ALC板施工问题,能够显著提高工效,减少材料浪费,降低经济成本,提升质量管理,同时缩短工期,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一次成优。一次成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建筑内墙结构多为框架填充式结构,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现ALC墙板已被大量使用。ALC是蒸压轻质混凝土(Autoclaved Lightweight Concrete)的简称,也叫ALC蒸压加气混凝土,或者叫ALC墙板,是以硅沙、水泥、石灰等为主要原料,加上防锈的钢筋网增强,经过高温高压蒸汽养护而形成的多气孔混凝土板材,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常规ALC板施工方法为:(1)定位放线

(2)板材就位现场切割安装

(3)安装专用连接件

(4)垂直度、平整度调整

(5)板缝处理

(6)清理

(7)验收。
[0003]目前施工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前,对ALC板的排版不精确,造成拼板过多、边板宽度不足;现场施工时不能完全考虑水电点位,造成拼缝与机电点位冲突等,这些都造成墙体施工的平整度差、接缝处易开裂等质量问题;(2)ALC板的下道工序是机电二次配管,因前道工序预留的水电点位不精确,须重新开槽,极易破坏板材内部钢筋,是产生结构安全隐患的不安全因素;(3)现场人工随意切割,不仅造成材料浪费,工序间无有效交接,工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r/>[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通过采用BIM技术辅助解决ALC板施工问题,能够显著提高工效,减少材料浪费,降低经济成本,提升质量管理,同时缩短工期,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读各专业的设计图纸;2)、确定统一的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及数据交互格式,然后建立BIM模型;3)、进行各专业两两之间的模型碰撞检查,优化碰撞部位;4)、建立ALC板排版原则,打开建筑模型,链接结构与机电模型,对ALC墙板部位进行编号、预排版;5)、测量放线,复核现场结构误差,尤其机电线管预埋位置误差,进一步深化模型ALC板排版;6)、依据建筑深化模型分区域或楼层对ALC板材规格数量进行分类统计,导出ALC板加工详图、材料表交付厂家预制加工并运输至施工现场;7)成果输出,出具施工深化图纸,并依据建筑深化模型进行三维技术交底;8)ALC板材施工。
[0006]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建筑与结构专业采用Revit软件建模,机电专业采用基于Revit的HongWa软件建模。
[0007]优选地,所述的步骤4)中机电点位和墙、板交界处线管与标准ALC板边距不小于100mm。
[0008]优选地,所述的步骤4)中ALC板排版原则包含如下内容:41)、有洞口处的隔墙应从洞口处向两边排布,无洞口隔墙应从墙的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排列;42)、洞口边与墙的阳角处应布置未经切割的完好整齐的板材;拼板安装在墙体阴角部位或靠近阴角的整块板材间;其中ALC标准板材宽度均为600mm,拼板宽度不小于200mm。
[0009]优选地,所述的步骤5)中,ALC板为预埋好管线的一体化ALC板,模型预排布后需复核现场建筑结构施工误差;其中与ALC板平行相连的剪力墙截面尺寸误差范围为

5~8mm,垂直度误差范围为0~8mm,楼板厚度误差范围为

5~8mm;所有墙边线、门窗洞口线、设备预留洞及标高误差范围为0~10mm;复核电气线管预埋定位误差误差范围为

15~15mm。
[0010]优选地,所述的步骤6)中,板材规格按板厚B分为:100mm厚、150mm厚、200mm厚;宽度A统一为600mm标准版、200≤A<600mm的拼板;长度L根据工地现场墙体实际高度的需要,安装前复核墙体的净高度,板材的实际长度比安装位置处的墙体净高短1

3cm;槽口为带T型板,墙板安装为竖向安装,采用单向管卡作为连接件。
[0011]优选地,所述的步骤7)中,依据最终深化模型分楼层或区域导出ALC墙板编号平面图,ALC墙板含机电点位的排版剖面图, ALC板材规格数量表;并提供施工工艺动画模拟交底给施工管理人员、安装作业人员和厂家加工车间人员;提供深化的图表交底给砌筑作业人员和厂家加工车间人员;提供模型交底给施工管理人员和砌筑作业人员。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建立BIM模型应用碰撞检查可发现设计中的“错漏碰缺”,将图纸问题前置解决,节省图审时间50%以上。
[0013](2)ALC板材集中预制加工效率高,现场不必二次切割,减少现场施工垃圾,避免二次搬运,节省人力资源,有利于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0014](3)有效提高预埋好管线的一体化ALC板材的普及率,一体化ALC板材既避免了二次切槽配管,节约人工开槽成本,也避免了切槽时破坏ALC板内部钢筋,使墙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同时还能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又能实现绿色建造技术。此外,还有效解决了现有建筑二次结构ALC板材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质量差等施工方法问题,具有很好的经济和工期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某楼层出具的ALC墙体平面编号图示例;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某区域出具的ALC板材加工图图纸示例;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型排版效果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施工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清楚和完整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读建筑、结构及机电专业的设计图纸;其中,工程设计ALC墙板有如下部位,其高度及厚度分别为:分隔墙,墙厚200mm,板墙高2770mm;内隔墙,墙厚200、100mm,对应板墙高度为2770mm、2500mm等;电井、水暖井,墙厚200、100mm,墙高2450mm;本工程ALC墙板多数为内墙板,少数为外墙板,具体部位详见建筑设计施工图。
[0017]2)、按照各专业设计图纸,结合BIM软件确定统一的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及数据交互格式,包括构件名称、几何尺寸、管材、安装方式、专业等基本信息;文件命名规则以简明扼要描述文件内容为原则,且应有一定的规律,可用中、英文以及数字等计算机操作系统允许的字符,不可使用特殊符号;可使用下划线“_”来隔开单词,不可使用空格,例如:XX项目_S_5F_20211216表示项目名称_专业_部位_日期版本;然后建立BIM模型;其中,建筑与结构专业采用Revit软件建模,机电专业采用基于Revit的HongWa软件建模。
[0018]3)、整合模型,在建筑模型基础上链接建筑、机电模型,利用Autodesk Rev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读各专业的设计图纸;2)、确定统一的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及数据交互格式,然后建立BIM模型;3)、进行各专业两两之间的模型碰撞检查,优化碰撞部位;4)、建立ALC板排版原则,打开建筑模型,链接结构与机电模型,对ALC墙板部位进行编号、预排版;5)、测量放线,复核现场结构误差,尤其机电线管预埋位置误差,进一步深化模型ALC板排版;6)、依据建筑深化模型分区域或楼层对ALC板材规格数量进行分类统计,导出ALC板加工详图、材料表交付厂家预制加工并运输至施工现场;7)成果输出,出具施工深化图纸,并依据建筑深化模型进行三维技术交底;8)ALC板材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建筑与结构专业采用Revit软件建模,机电专业采用基于Revit的HongWa软件建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机电点位和墙、板交界处线管与标准ALC板边距不小于1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ALC板精益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ALC板排版原则包含如下内容:41)、有洞口处的隔墙应从洞口处向两边排布,无洞口隔墙应从墙的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排列;42)、洞口边与墙的阳角处应布置未经切割的完好整齐的板材;拼板安装在墙体阴角部位或靠近阴角的整块板材间;其中ALC标准板材宽度均为600mm,拼板宽度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超杰白梅汪冉张国帅高攀岭王高仞陈松田文攀缪水清宋海锋谢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