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27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及其构建方法,包括驳岸,所述驳岸从水体浅水水域沿其坡面向上依次设有净水部、养水部、蓄水游憩部、拦水部;所述净水部、养水部、拦水部种植有植物;所述蓄水游憩部沿驳岸长度方向设有蓄水渠,所述蓄水渠的顶部覆盖有滤层,所述蓄水渠的底部高于汛期水位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净水部、养水部、拦水部可以种植耐污染和净化型植物,蓄水游憩部可以蓄水,避免雨水冲刷土地,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涌、湖泊泥沙来源,也能够为驳岸的植物提供水分,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成分,从拦、蓄、净、养多层面起到水体净化、水源涵养的作用。水源涵养的作用。水源涵养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园林建设
,尤其涉及近水域净化型生态驳岸的构建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在降雨量丰富的地区,比如华南地区,由于地质、地形原因,雨季雨水对地表冲刷剧烈造成土壤流失,并裹挟污染物进入各水系,同时城市及乡村人口活动的加剧也造成大量污水排入各水系,造成水系生态失衡、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导致水资源质量下降。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湖泊或河涌等水系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逐渐受到重视。雨洪拦截与净化、堤岸环境美化、水污染修复是主要研究方向。
[0003]当代常见驳岸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硬质驳岸,利用叠石、景石、砌石或规则石材组建硬质护坡;一种是生态驳岸,其中生态驳岸又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利用生态材料的生态硬质驳岸,如利用生态袋、宾格石笼等填装碎石代替景石构建驳岸结构,另一种则是舍弃硬质驳岸改为利用根系发达的护坡植物等构建植生型驳岸。
[0004]传统硬质驳岸石材来源局限、造价高、施工技术繁琐,操作不便且大大增加了水景成本;生态硬质驳岸虽然降低了景石成本,但是也降低了驳岸美观性,同时缺少生态养护、净化功能;植生型驳岸增加了保土护坡功能,但仍依赖建筑工程手段利用部分硬化设施作为护坡主体,植物作为辅助,造价高,缺乏蓄水设备或蓄水设备依赖动力系统运作,护坡植物养护成本高,生态净化功能薄弱。当代常见驳岸都存在观赏面单一的问题,仅驳岸对面可以观赏,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及其构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驳岸缺少生态养护、净化功能、观赏面单一等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包括驳岸,
[0008]所述驳岸从水体浅水水域沿其坡面向上依次设有净水部、养水部、蓄水游憩部、拦水部;
[0009]所述净水部、养水部、拦水部种植有植物;
[0010]所述蓄水游憩部沿驳岸长度方向设有蓄水渠,所述蓄水渠位于地表以下,所述蓄水渠的顶部为滤层,所述滤层的上表面为蓄水游憩部的上表面,所述蓄水渠的底部高于汛期水位线。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滤层从地表向下依次设有透水砖、水洗砂、沸石滤料、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
[0012]所述蓄水渠靠近拦水部的侧壁为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
[0013]所述蓄水渠靠近养水部的侧壁为钢筋混凝土壁;
[0014]所述蓄水渠中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柱,以支撑滤层。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均是由宾格石笼填充固体建筑废弃物组成。
[0016]进一步地,水洗砂铺设厚度2~3cm;
[0017]沸石滤料直径2~3cm,铺设厚度3~5cm;
[0018]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铺设厚度10~15cm;
[0019]蓄水渠内部高度30~50cm;
[0020]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铺设厚度25~30cm;
[0021]钢筋混凝土壁的厚度为25~30cm;
[0022]宾格石笼是采用丝径0.4~0.6cm的镀锌低碳钢丝以平纹编织法制成,孔径6~8cm;
[0023]固体建筑废弃物粒径8~15cm;
[0024]支撑柱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柱,其截面为(20~30cm)*(20~30cm);
[0025]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覆盖钢筋混凝土壁顶端、蓄水渠内部、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顶端,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两侧分别通过钢钎固定在其两侧的土壁上;
[0026]水洗砂上部两侧及透水砖两侧铺设有路沿石;
[0027]蓄水渠底部为厚度25~35cm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应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区域间隔预埋有钢钎以固定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所述钢钎外露部分高度高于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高度的2/3,低于过滤层底面,所述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的顶部通过钢钎固定在靠近拦水部的土壁上。
[0028]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渠的钢筋混凝土壁沿驳岸长度方向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泄水口;
[0029]所述泄水口不与所述支撑柱相对;
[0030]泄水口宽度50

75cm;
[0031]泄水口顶部不高于钢筋混凝土壁顶端,泄水口底部不低于钢筋混凝土壁高度的二分之一处;
[0032]蓄水渠的钢筋混凝土壁外侧的驳岸部位设有对应泄水口的泄水通道,蓄水渠通过泄水通道与驳岸外部连通;
[0033]固体建筑废弃物包括废弃石材、废弃混凝土、废弃砖块、废弃瓦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34]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壁、滤层外侧设有与泄水口匹配的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开启时蓄水渠与驳岸外部连通;
[0035]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能够上下运动的闸门和与闸门匹配的轨道。
[0036]进一步地,所述净水部位于枯水期水位线以下区域,其包括枯水期水位线垂直向下水深0~0.5m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混交带和水深0.5~1.5m的沉水植物带;
[0037]所述养水部位于枯水期水位线、汛期水位线之间区域,其包括湿生灌木、小乔木混交林;
[0038]所述养水部、蓄水游憩部之间设有绿篱过渡带,其中种植有灌木;
[0039]所述蓄水游憩部、拦水部之间设有花境过渡带,其中种植有草本花卉;
[0040]所述拦水部沿驳岸坡面向上依次包括小乔木带、草本区、藤本带。
[0041]进一步地,所述净水部的挺水植物种植密度为1~2株/m2,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20~30株/m2;
[0042]所述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千屈菜、黄花蔺、梭鱼草、菖蒲、香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沉水植物包括黑藻、苦草、刺苦草、密齿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43]所述养水部的湿生灌木种植密度为0.5~1株/m2,小乔木的种植密度为0.04~0.1株/m2;
[0044]所述湿生灌木包括小叶蚊母、水杞柳、朱瑾、水杨梅、红绒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小乔木包括水蒲桃、黄皮、水翁、水石榕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45]所述绿篱过渡带种植有颜色鲜艳、株型低矮、分枝较多、观赏性强的灌木,其种植密度为4~11.1株/m2;
[0046]所述绿篱过渡带的灌木包括红花檵木、变叶木、双荚槐、小叶黄杨、心叶黄杨、鹅掌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47]所述花境过渡带种植有多年生、耐贫瘠、抗逆性强、观赏性强的草本花卉,种植密度以覆盖地表为准;
[0048]所述草本花卉包括金叶佛甲草、石竹、六倍利、红龙草、红楼花、蓝雪花、白雪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49]所述蓄水游憩部上表面为水平设置;花境过渡带坡度比拦水部的坡度小,或者花境过渡带表面为水平设置;
[0050]所述拦水部的小乔木带种植有耐贫瘠、抗逆性强、观赏性强、水土保持功能强的小乔木,其种植密度为0.6~1株/m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包括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驳岸从水体浅水水域沿其坡面向上依次设有净水部、养水部、蓄水游憩部、拦水部;所述净水部、养水部、拦水部种植有植物;所述蓄水游憩部沿驳岸长度方向设有蓄水渠,所述蓄水渠位于地表以下,所述蓄水渠的顶部为滤层,所述滤层的上表面为蓄水游憩部的上表面,所述蓄水渠的底部高于汛期水位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层从地表向下依次设有透水砖、水洗砂、沸石滤料、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所述蓄水渠靠近拦水部的侧壁为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所述蓄水渠靠近养水部的侧壁为钢筋混凝土壁;所述蓄水渠中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柱,以支撑滤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均是由宾格石笼填充固体建筑废弃物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水洗砂铺设厚度2~3cm;沸石滤料直径2~3cm,铺设厚度3~5cm;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铺设厚度10~15cm;蓄水渠内部高度30~50cm;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铺设厚度25~30cm;钢筋混凝土壁的厚度为25~30cm;宾格石笼是采用丝径0.4~0.6cm的镀锌低碳钢丝以平纹编织法制成,孔径6~8cm;固体建筑废弃物粒径8~15cm;支撑柱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柱,其截面为(20~30cm)*(20~30cm);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覆盖钢筋混凝土壁顶端、蓄水渠内部、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顶端,过滤生态宾格石笼体两侧分别通过钢钎固定在其两侧的土壁上;水洗砂上部两侧及透水砖两侧铺设有路沿石;蓄水渠底部为厚度25~35cm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应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区域间隔预埋有钢钎以固定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所述钢钎外露部分高度高于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高度的2/3,低于过滤层底面,所述侧方生态宾格石笼体的顶部通过钢钎固定在靠近拦水部的土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渠的钢筋混凝土壁沿驳岸长度方向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泄水口;所述泄水口不与所述支撑柱相对;泄水口宽度50

75cm;泄水口顶部不高于钢筋混凝土壁顶端,泄水口底部不低于钢筋混凝土壁高度的二分之一处;蓄水渠的钢筋混凝土壁外侧的驳岸部位设有对应泄水口的泄水通道,蓄水渠通过泄水
通道与驳岸外部连通;固体建筑废弃物包括废弃石材、废弃混凝土、废弃砖块、废弃瓦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壁、滤层外侧设有与泄水口匹配的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开启时蓄水渠与驳岸外部连通;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能够上下运动的闸门和与闸门匹配的轨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部位于枯水期水位线以下区域,其包括枯水期水位线垂直向下水深0~0.5m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混交带和水深0.5~1.5m的沉水植物带;所述养水部位于枯水期水位线、汛期水位线之间区域,其包括湿生灌木、小乔木混交林;所述养水部、蓄水游憩部之间设有绿篱过渡带,其中种植有灌木;所述蓄水游憩部、拦水部之间设有花境过渡带,其中种植有草本花卉;所述拦水部沿驳岸坡面向上依次包括小乔木带、草本区、藤本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近水域净化游憩型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部的挺水植物种植密度为1~2株/m2,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20~30株/m2;所述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千屈菜、黄花蔺、梭鱼草、菖蒲、香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沉水植物包括黑藻、苦草、刺苦草、密齿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养水部的湿生灌木种植密度为0.5~1株/m2,小乔木的种植密度为0.04~0.1株/m2;所述湿生灌木包括小叶蚊母、水杞柳、朱瑾、水杨梅、红绒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小乔木包括水蒲桃、黄皮、水翁、水石榕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绿篱过渡带种植有颜色鲜艳、株型低矮、分枝较多、观赏性强的灌木,其种植密度为4~11.1株/m2;所述绿篱过渡带的灌木包括红花檵木、变叶木、双荚槐、小叶黄杨、心叶黄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欢欢罗伟聪陈振涛董运常江良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