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860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包括横板和横压板,横板为两个,在每个横板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U型槽,并在U型槽内设置有横压板,在横板顶部的两端设置有支柱,并在支柱上套设有第一第一纵压板,在第一纵压板下方设置有第二纵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柱上设置第一纵压板,并在第一纵压板下方设置第二纵压板,能够将联排防水套管端部固定,便于工作人员调整联排防水套管的高度,使管道能够快速贯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投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套安装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在对地源热泵的地埋管道进行施工时,需要在管沟内预设支架,并在支架上放置联排防水套管,最后将预埋管的端部贯穿至防水套内;现有的施工方式为两种:1、工作人员需要先将联排防水套管与支架焊接固定,此时,由于支架高度有限,联排防水套的底部距离管沟的底部空间很小,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穿管施工,从而增加了施工难度;2、若工作人员不固定联排防水套管,待管道穿完以后再进行统一固定时,在此操作中,需要多名工作人员配合将联排防水套管抬起至一定高度,方可快速进行穿管操作,且随着穿管数量的增多,联排防水套管会变得越来越重,不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能够快速将地埋管道穿入联排防水套管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投入。
[0007]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包括横板和横压板,所述横板为两个,在每个横板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设置有横压板,所述横板顶部的两端设置有支柱,并在横板端部左、右两侧的支柱上套设有第一纵压板,所述第一纵压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螺杆,并在第二螺杆上套设有第二纵压板。
[0009]所述U型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与横板的底部垂直连接在一起,所述横压板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螺杆上,并通过相匹配的螺母进行固定。
[0010]所述第一纵压板上方的支柱上设置有套筒,且套筒与第一纵压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套筒的外部设置有顶紧螺栓,使套筒与支柱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1]所述第一纵压板底面的第二螺杆为两个,位于两个横板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纵压板套设在第二螺杆上,并通过相匹配的螺母进行固定。
[0012]所述横压板的长度与横板的长度一致。
[0013]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在横板下方设置横压板,能够将横板与支架卡紧在一起,通过第一纵压板下方的第二螺杆上套设第二纵压板,能够将联排防水套管的端部进行固定,使用时,通过调节横板的高度,能够将联排防水套管进行整体向上移动,使联排防水套管底端与管沟底部的距离增加,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穿管施工。
[0015]2、本技术可以根据联排防水套管的尺寸来调节两个横板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通过在套管上设置螺栓,便于对横板的固定,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了人员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一纵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U型槽的使用状态图;
[0020]其中:1

横板,2

U型槽,3

第一螺杆,4

横压板,5

支柱,6

第一纵压板,7

套管,8

第二螺杆,9

第二纵压板,A

支架,B

联排防水套管。
[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23]实施例,参见图1

图3,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包括横板1和横压板4,横板1为两个,在每个横板1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U型槽2,在U型槽2内设置有横压板4,在横板1顶部的两端设置有支柱5,并在横板1端部左、右两侧的支柱5上套设有第一纵压板6,第在一纵压板6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螺杆8,并在第二螺杆8上套设有第二纵压板9。
[0024]在U型槽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杆3,且第一螺杆3与横板1的底部垂直连接在一起,在横压板4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螺杆3上,并通过相匹配的螺母进行固定。
[0025]在第一纵压板6上方的支柱5上设置有套筒7,且套筒7与第一纵压板6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套筒7的外部设置有顶紧螺栓,使套筒7与支柱5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6]在第一纵压板6底面的第二螺杆8为两个,位于两个横板1之间的位置处,第二纵压板9套设在第二螺杆8上,并通过相匹配的螺母进行固定。
[0027]横压板4的长度与横板1的长度一致。
[0028]上述描述中,每个横板底部两端的U型槽分别为两个,呈平行状分布,横压板的宽度与U型槽内壁的宽度相匹配,横压板端部对应螺杆的位置处挖设有相匹配的通孔。
[0029]上述描述中,第一纵压板底部的两个第二螺杆位于联排防水套管两侧的位置处,也就是说,两个第二螺杆的位置满足:可以将联排防水套管的横板放置在两个第二螺杆之间,并通过第二纵向压板压紧固定。
[0030]上述描述中,横板的端部伸出支架,横板一端设置有两个U型槽,且两个U型槽分别卡在支架两侧的位置处。
[0031]上述描述中,套管与支柱相匹配,且套管与第一纵向压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套管底部对应第一纵向压板的位置处挖设有通孔,用于贯穿支柱。
[0032]上述描述中,支柱位于U型槽的外部位置处,当第一纵压板套设在支柱上时,联排防水套管的端部贯穿第一纵压板,然后通过第二纵压板将其卡紧固定。
[0033]上述描述中,第二纵压板端部位于横板内侧的位置处。
[0034]工作原理:
[0035]1、在联排防水套管两侧分别安装横板,并通过横压板进行压紧固定;
[0036]2、将横板沿着第二螺杆上移,直至联排防水管底端与管沟底部距离增大,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进行穿管,此时,通过套管上的螺栓将第一纵压板与支柱进行固定,使被抬起的联排防水管保持稳定;
[0037]3、待穿管完毕,将第一纵压板下移至横板上,并对联排防水管与支架接触处进行点焊,然后将该装置拿走,再对联排防水管与支架进行焊接牢固即可。
[0038]本技术通过在支柱上设置第一纵压板,并在第一纵压板下方设置第二纵压板,能够将联排防水套管端部固定,便于工作人员调整联排防水套管的高度,使管道能够快
速贯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投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包括横板(1)和横压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为两个,在每个横板(1)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U型槽(2),所述U型槽(2)内设置有横压板(4),所述横板(1)顶部的两端设置有支柱(5),并在横板(1)端部左、右两侧的支柱(5)上套设有第一纵压板(6),所述第一纵压板(6)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螺杆(8),并在第二螺杆(8)上套设有第二纵压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防水套施工临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杆(3),且第一螺杆(3)与横板(1)的底部垂直连接在一起,所述横压板(4)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螺杆(3)上,并通过相匹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春艳韩辉李鹏张永宽刘成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