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840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包括总控模块和协调控制模块,所述协调控制模块包括热源输出单元和用户创建单元,所述热源输出单元和用户创建单元相连接,所述用户创建单元用于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供热温度数据以及对供热负荷产生影响的目标因素;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的收集方法,通过根据预先建立的总控模块和协调控制模块相互作用和相连接,使得不同时刻与单位用户的供热需求一一对应,确定对应数据可以实时回传至用户创建单元,使得所述对应关系可以随着日益变化的供热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基于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单位用户实际所需的供热数据,能够更贴合当天的供热需求情况,提供用户需求的不同供热温度数。同供热温度数。同供热温度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
,具体为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产业政策导向下,去产能、调结构以及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上压力,高污染、高耗能锅炉的关停势在必行,发展大机组集中供热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由于部分钢铁、化工企业对蒸汽品质要求很高,高参数热用户要求蒸汽压力能达到4MPa以上、温度能达到400℃以上,对于供热主力的超临界600MW或亚临界300MW机组仅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两路汽源才能满足。
[000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热水和采暖热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在22%

25%之间,其中约40%用于建筑采暖,北方城镇地区采用热网集中供热或小区集中供热的能耗约占建筑采暖能耗的6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长江流域许多新建的社区也开始采用集中供热,很多城市也在规划大规模集中供热网。可见,有集中采暖需求的地域越来越广。
[0004]针对高参数工业热用户,常规方法是以主蒸汽作为汽源经减温减压后供热,如果供热流量超出锅炉安全运行限度要求时还要相应的进行锅炉受热面改造,该方法不仅造成高品质蒸汽的能质浪费,由于锅炉改造使得改造成本大幅增加,若以后发生停止向热用户供热的情况还要反复对锅炉受热面改造,供热灵活性将受到极大制约。
[0005]同时,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2456292U的一种满足高参数热用户需求的供热系统,引入高压主蒸汽和低压再热蒸汽两路汽源,系统采用压力匹配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品质较低的再热蒸汽,在机组负荷较高时再热蒸汽流量份额占比更高,但是其并未能讲压力匹配值进行采集,应用时缺少可参考的匹配值,系统需要实时监测,实时进行信号处理和转换,不利于操作人员对用户供热需求进行把控,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及方法,基于对应关系确定单位用户实际所需的供热数据,能够更贴合当天的供热需求情况,提供用户需求的不同供热温度数据,通过电气系统的升级,无需对锅炉本体进行改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包括总控模块和协调控制模块,所述协调控制模块包括热源输出单元和用户创建单元,所述热源输出单元和用户创建单元相连接,所述热源输出单元为用户提供热能,所述用户创建单元用于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供热温度数据以及对供热负荷产生影响的目标因素;
[0009]所述用户创建单元包括加热区、用户资料区、智能调控区和监控区,所述加热区、用户资料区、智能调控区和监控区形成封闭控制回路,所述用户创建单元内通过压力适配
器引入双蒸汽气源,经由热源输出单元供能,同时进行余热回收。
[0010]优选的,所述智能调控区内设置有供热需求响应机制,所述供热需求响应机制用于确定刚性电热负荷范围,将整体性供热网络储热功率作为可平移电热负荷,并根据所述刚性供热负荷范围和热电联合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进行电热负荷调度。
[0011]优选的,所述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还包括供热分汽缸,所述供热分汽缸的通路内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双蒸汽气源的流量,通过满足压力适配器的进出口压力值,用于满足热用户需求。
[0012]优选的,所述双蒸汽气源包括高压主蒸汽和低压再热蒸汽,所述两路蒸汽送至压力适配器,经压力适配器混合调压后,一路经外置式蒸冷器加热升温后送入供热分气缸,另一路直接送入供热分气缸,两路蒸汽在供热高压缸内混合调温后,一路供应给热用户,另一路经减温器送回再热器冷段。
[0013]优选的,所述用户资料区在基于用户需求收集状态的模式下,包括设定温度和需求温度,基于所述设定温度和需求温度的比值,进行多次收集,最终确定实际需求值,并记录于用户资料区。
[0014]优选的,所述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内还包括盐水主管道、除氧器、背压机、排汽管道、除盐水引入管道、蓄热水箱、除盐水引出管道和蒸汽引入管道,所述除盐水主管道的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背压机的出口与所述排汽管道的入口连通;所述除盐水引入管道的入口与所述除盐水主管道连通,所述除盐水引入管道的出口与所述蓄热水箱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除盐水引入管道上。
[0015]优选的,所述除盐水引出管道的入口与所述蓄热水箱的出口连通,所述除盐水引出管道的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除盐水引出管道上。
[0016]优选的,所述蒸汽引入管道的入口与所述排汽管道连通,所述蒸汽引入管道的出口与所述蓄热水箱的入口连通;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蒸汽引入管道上。
[0017]优选的,所述总控模块内设置有软件区,所述软件区相连接有接口机以OPC通讯的方式从机组的DCS系统读取供热需求的单位用户数据,在总控模块里对供热需求的单位用户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反馈至DCS系统,用于控制的信号通过硬接线的方式反馈至DCS。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户供热需求的收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S1、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供热温度数据同时采集对热负荷影响的目标影响因素,并通过用户创建单元对上述内容进行数据记录,确定原始设定数据K1;
[0020]S2、通过总控模块接收步骤S1中记录的原始设定数据K1,通过压力适配器引入双蒸汽气源经由热源输出单元供能,同时进行余热回收;
[0021]S3、调节压力适配器出口一路经流量调节阀和蒸冷器后连接供热分汽缸,另一路经流量调节阀直接连接供热分汽缸,该流量调节阀根据热用户温度需求进行调节;
[0022]S4、双蒸汽气源在供热高压缸内混合调温后,一路供应给热用户,另一路经减温器送回再热器冷段,协调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热温度调节指令根据单位用户的供热温度进行优化调节。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通过根据预先建立的总控模块和协调控制模块相互作用和相连接,使得不同时刻与单位用户的供热需求一一对应,确定对应数据可以实时回传至用户创建单元,对每天
的供热数据进行转换更新;由于预先建立的不同时刻与供热需求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每天的供热数据进行更新,使得所述对应关系可以随着日益变化的供热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基于对应关系确定单位用户实际所需的供热数据,能够更贴合当天的供热需求情况,提供用户需求的不同供热温度数据;
[0025]2.本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传热模型方法,通过设置的供热需求响应机制,改进热力需求响应调节范围,能够充分挖掘整体性供热网络优化调节潜力,结果显示,考虑聚合需求响应机制后,系统运行调度成本显著降低,并且在成本下降同时降低系统峰谷差,证明引入聚合需求响应机制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费用和提高安全性。
[0026]3.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用户创建单元可以对供热负荷产生影响的目标因素进行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模块,及与所述总控模块相连接的协调控制模块;所述协调控制模块包括热源输出单元和用户创建单元,所述热源输出单元和用户创建单元相连接,所述热源输出单元为用户提供热能,所述用户创建单元用于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供热温度数据以及对供热负荷产生影响的目标因素;所述用户创建单元包括加热区、用户资料区、智能调控区和监控区,所述加热区、用户资料区、智能调控区和监控区形成封闭控制回路,所述用户创建单元内通过压力适配器引入双蒸汽气源,经由热源输出单元供能,同时进行余热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控区内设置有供热需求响应机制;所述供热需求响应机制用于确定刚性电热负荷范围,将整体性供热网络储热功率作为可平移电热负荷,并根据所述刚性供热负荷范围和热电联合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进行电热负荷调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还包括供热分汽缸;所述供热分汽缸的通路内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双蒸汽气源的流量,通过满足压力适配器的进出口压力值,用于满足热用户需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蒸汽气源包括高压主蒸汽和低压再热蒸汽;两路所述蒸汽送至压力适配器,经压力适配器混合调压后,一路经外置式蒸冷器加热升温后送入供热分气缸,另一路直接送入供热分气缸;两路蒸汽在供热高压缸内混合调温后,一路供应给热用户,另一路经减温器送回再热器冷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资料区在基于用户需求收集状态的模式下,包括:设定温度和需求温度,基于所述设定温度和需求温度的比值,进行多次收集,最终确定实际需求值,并记录于用户资料区。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户供热需求收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春冶邱夏宁罗峻周永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粤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