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828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有固定杆,固定杆顶部铰接有安装座,安装座底部设有翻转机构,安装座顶部设有造粒箱,造粒箱一侧设有第一电机,且其另一侧设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成型板,成型板上通过联动轴转动连接有切割刀,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螺旋杆,螺旋杆另一端设有多边形插头,联动轴上设有多边形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翻转机构、推动机构和成型板,在需要清理残留原料时,利用翻转机构推动造粒箱向上翻转,同时推动机构向外推动成型板使其远离造粒箱,即可使残留原料直接通过造粒箱开口处排出且方便对造粒箱内部进行清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避免造粒箱内残留原料。箱内残留原料。箱内残留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市黑臭水体的存在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有机质、氮磷营养盐等营养物质的底泥,若将底泥直接填埋不仅需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破坏填埋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是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目前,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有土地利用、填方材料、建筑材料、水处理材料和制作肥料。其中,制作肥料是指利用造粒装置将富含营养物质的底泥制作成有机肥料颗粒。然而,现有的底泥造粒装置存在底泥等原料残留在造粒装置内不易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部铰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活动连接于底座底部;所述安装座顶部设有造粒箱;所述造粒箱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且其另一侧的外侧壁上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成型板;所述成型板上设有成型孔;所述成型板远离所述造粒箱的一侧通过联动轴转动连接有切割刀;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造粒箱并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设有多边形插头;所述联动轴靠近所述螺旋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多边形插头相适配的多边形插槽。
[0006]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为电动液压缸;所述电动液压缸的输出轴端部铰接于所述安装座底部。
[0007]优选地,所述底座顶部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顶部抵接于所述安装座底部。
[0008]优选地,所述造粒箱顶部设有与所述造粒箱连通的搅拌箱;所述搅拌箱顶部设有进料口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搅拌箱顶部并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搅拌叶。
[0009]优选地,所述转轴底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搅拌箱内壁上;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活动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心所在圆周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心所在圆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0010]优选地,所述搅拌箱外侧壁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造粒箱顶部。
[0011]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为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成型板侧壁上。
[0012]优选地,所述电动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动缸分别设置于所述造粒箱的前后两侧。
[00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翻转机构、推动机构和成型板,在需要清理造粒箱内残留原料时,利用翻转机构推动造粒箱向上翻转,同时推动机构向外推动成型板使其远离造粒箱,即可使残留原料直接通过造粒箱开口处排出且方便对造粒箱内部进行清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避免造粒箱内残留原料;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电机、转轴、活动板和固定板,可以实现活动板上第二通孔与固定板上的第一通孔的间歇性连通,从而可以控制搅拌箱内原料进入造粒箱内的量,进而可以有效避免造粒箱内出现堵料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的正剖视图;
[00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的侧视图;
[0019]图4为造粒箱的正视图;
[0020]图5为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固定杆;3、安装座;4、造粒箱;5、第一电机;6、成型板;7、成型孔;8、联动轴;9、切割刀;10、螺旋杆;11、电动缸;12、多边形插头;13、电动液压缸;14、限位柱;15、搅拌箱;16、进料口;17、第二电机;18、转轴;19、搅拌叶;20、活动板;21、固定板;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设有固定杆2;固定杆2顶部铰接有安装座3;安装座3底部远离固定杆2的一侧设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铰接于底座1底部;安装座3顶部设有造粒箱4;造粒箱4远离固定杆2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5,且其另一侧设有开口,造粒箱4的开口处的外侧壁上设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成型板6;成型板6上设有成型孔7;成型板6远离造粒箱4的一侧通过联动轴8转动连接有切割刀9;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造粒箱4并连接有螺旋杆10;螺旋杆10远离第一电机5的一端设有多边形插头12;联动轴8靠近螺旋杆10的一端设有与多边形插头12相适配的多边形插槽;多边形插头12插设于多边形插槽内,在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带动螺旋杆10及切割刀9转动,造粒箱4内的原料在螺旋杆10的推动下通过成型板6上的
成型孔7,并被切割刀9切割成颗粒均匀的肥料颗粒,在需要清理造粒箱4内的残留原料时,翻转机构向上推动安装座3,安装座3带动造粒箱4向上翻转,同时,推动机构向外推动成型板6,使多边形插头12从多边形插槽内脱离,从而使成型板6远离造粒箱4,方便造粒箱内的残留原料直接从造粒箱的开口处倒出,进而避免造粒箱内残留原料,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0026]在本实施例中,多边形插头12和多边形插槽均为正六边形结构。
[0027]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为电动液压缸13;电动液压缸13的输出轴端部铰接于安装座3底部;电动液压缸13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于安装座3底部,用于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
[002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于安装座3底部,用于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
[0029]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顶部设有限位柱14;限位柱14顶部抵接于安装座3底部,用于对安装座3进行限位支撑,从而提高造粒装置的平稳性。
[003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14数量为2个,2个限位柱14对称设置于安装座3底部远离固定杆2的一侧。
[0031]在本实施例中,造粒箱4顶部设有与造粒箱4连通的搅拌箱15;搅拌箱15设置于造粒箱4靠近第一电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顶部铰接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底部远离所述固定杆(2)的一侧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活动连接于底座(1)底部;所述安装座(3)顶部设有造粒箱(4);所述造粒箱(4)远离所述固定杆(2)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5),且其另一侧的外侧壁上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成型板(6);所述成型板(6)上设有成型孔(7);所述成型板(6)远离所述造粒箱(4)的一侧通过联动轴(8)转动连接有切割刀(9);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造粒箱(4)并连接有螺旋杆(10);所述螺旋杆(10)远离所述第一电机(5)的一端设有多边形插头(12);所述联动轴(8)靠近所述螺旋杆(1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多边形插头(12)相适配的多边形插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为电动液压缸(13);所述电动液压缸(13)的输出轴端部铰接于所述安装座(3)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限位柱(14);所述限位柱(14)顶部抵接于所述安装座(3)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底泥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高鹏宋继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