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显示区域与指示灯一体设计的无屏人脸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12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图像获取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镜头显示区域与指示灯一体设计的无屏人脸识别设备,包括光学PC片、壳体、指示灯板、支架、挡光泡棉和镜头板;壳体上设有导光柱,光学PC片上设有镜头透射区域、红外灯透射区域和不透光区,光学PC片装配于导光柱上且装配衔接处不透光;指示灯板上设有多个LED指示灯和红外补光灯,镜头板上设有镜头,指示灯板和镜头板分别固定于支架的两端,支架设置于壳体的腔体内,安装指示灯板的一端靠近导光柱;挡光泡棉设有背胶,背胶面与镜头周圈粘接,非背胶面与光学PC片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人脸识别设备的镜头显示区与和指示灯集中一体,可隔绝干扰光进入镜头,且使用上更美观,指示灯的效果也大大加强。指示灯的效果也大大加强。指示灯的效果也大大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显示区域与指示灯一体设计的无屏人脸识别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图像获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显示区域与指示灯一体设计的无屏人脸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关于身份识别的技术有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灯。其中,虹膜识别成本较高,常用于更高
;指纹识别的准确性不如人脸识别,如果手指有破损就不能注册;掌纹识别体积较大,比如放在桌面上会占用很大面积,浪费空间的同时影响美观整洁。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0003]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人脸识别分为无屏人脸识别和有屏人脸识别,根据需求被应用于不同的地方。
[0004]当前市面上无屏识别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0005]1、市面上人脸识别设备镜头显示区域与指示灯为分体设计,存在一定距离,影响美观性。
[0006]2、市面上人脸识别设备镜头与指示灯位置相隔较远且存在镜头内存在收到干扰光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显示区域与指示灯一体设计的无屏人脸识别设备。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显示区域与指示灯一体设计的无屏人脸识别设备,包括光学PC片、壳体、指示灯板、支架、挡光泡棉和镜头板;
[0010]所述镜头板上设有镜头,所述指示灯板周圈设有多个LED指示灯,中间位置设有红外补光灯;
[0011]所述光学PC片上设有与所述镜头位置对应的镜头透射区域和与所述红外补光灯位置对应的红外灯透射区域,其余区域为不透光区;
[0012]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LED指示灯位置对应的导光柱,所述光学PC片装配于所述导光柱上且装配衔接处不透光;
[0013]所述指示灯板和镜头板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内,安装所述指示灯板的一端靠近所述导光柱;
[0014]所述挡光泡棉为半圆形,缺口处为所述红外补光灯的装配空间,中间设有能使所述镜头刚好穿过的圆孔,所述挡光泡棉设有背胶,背胶面与所述镜头的周圈粘接,非背胶面与所述光学PC片接触。
[0015]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PC片的不透光区背面含有丝印并进行喷漆处理,所述光学PC片的侧边也进行喷漆处理,油漆层使光无法穿过。
[0016]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镜头板上设有电源信号插座,所述电源信号插座与所述指示灯板电性连接。
[0017]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柱内圆周内凹形成PC片安装部,所述光学PC片安装于所述PC片安装部上,所述光学PC片安装于所述PC片安装部上后所述光学PC片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平齐。
[0018]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PC片外圆周设有三角形定位区,所述导光柱的PC片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三角形定位区形状匹配的台阶。
[0019]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角形定位区进行喷漆处理,油漆层使光无法穿过。
[0020]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PC片与所述镜头的装配间隙小于所述挡光泡棉的厚度,使所述挡光泡棉过盈装配。
[0021]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前壳和中框,所述导光柱为半透明结构,所述导光柱和前壳为双色注塑结构,所述前壳和中框通过插销固定并形成装配腔体。
[0022]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镜头设有2个,其一为IR摄像头,其一为RGB摄像头,且以所述镜头的中轴线为基准对称设置,所述挡光泡棉上的圆孔以及所述光学PC片上的镜头透射区域也均设有2个。
[0023]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LED指示灯均匀设置于所述指示灯板的周圈。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人脸识别设备的镜头显示区与和指示灯集中一体,可隔绝干扰光进入镜头,且使用上更美观,指示灯的效果也大大加强。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人脸识别设备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人脸识别设备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人脸识别设备侧边截面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人脸识别设备上光学PC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人脸识别设备装配过程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人脸识别设备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人脸识别设备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1、光学PC片;11、三角形定位区12、镜头透射区域;13、红外灯透射区域;14、不透光区;2、壳体;21、导光柱;211、PC片安装部;2111、台阶;22、前壳;23、中框;3、指示灯板;31、LED指示灯;32、红外补光灯;4、支架;5、挡光泡棉;51、圆孔;6、镜头板;61、镜头;62、电源信号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6]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0037]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公开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显示区域与指示灯一体设计的无屏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PC片(1)、壳体(2)、指示灯板(3)、支架(4)、挡光泡棉(5)和镜头板(6);所述镜头板(6)上设有镜头(61),所述指示灯板(3)周圈设有多个LED指示灯(31),中间位置设有红外补光灯(32);所述光学PC片(1)上设有与所述镜头(61)位置对应的镜头透射区域(12)和与所述红外补光灯(32)位置对应的红外灯透射区域(13),其余区域为不透光区(14);所述壳体(2)上设有与所述LED指示灯(31)位置对应的导光柱(21),所述光学PC片(1)装配于所述导光柱(21)上且装配衔接处不透光;所述指示灯板(3)和镜头板(6)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架(4)的两端,所述支架(4)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腔体内,安装所述指示灯板(3)的一端靠近所述导光柱(21);所述挡光泡棉(5)为半圆形,缺口处为所述红外补光灯(32)的装配空间,中间设有能使所述镜头(61)刚好穿过的圆孔(51),所述挡光泡棉(5)设有背胶,背胶面与所述镜头(61)的周圈粘接,非背胶面与所述光学PC片(1)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屏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PC片(1)的不透光区(14)背面含有丝印并进行喷漆处理,所述光学PC片(1)的侧边也进行喷漆处理,油漆层使光无法穿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屏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板(6)上设有电源信号插座(62),所述电源信号插座(62)与所述指示灯板(3)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屏人脸识别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要求书一页说明书四页附图五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