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培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06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菌培养罐,包括底罐,所述底罐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有顶罩,该顶罩为透明玻璃材质,该底罐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顶罩底端相适配的密封环,所述底罐内部设置有可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培养皿。通过转动顶罩使其与密封环接触,从而对罐体上端开口进行密封,再转动齿轮二带动啮合的齿轮一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螺纹管进行转动,通过螺纹管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使培养皿在底罐内部上移,使培养皿靠近透明顶罩,进行近距离观察,通过顶罩与底罐之间连接,使其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同时螺纹管与内螺纹管的设计避免了打开顶罩观察菌群,保证了顶罩与底罐之间空间的密闭性,同时提高了观察效果。同时提高了观察效果。同时提高了观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菌培养罐


[0001]本技术涉及细菌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细菌培养罐。

技术介绍

[0002]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培养罐用于在进行培养细菌时,创造出一个适合细菌生存和繁殖的环境;细菌培养罐内一般都安装有搅拌系统、曝气系统和温控系统等,以调节罐体内部温度、气压、含氧量。
[0003]公告号为CN21551737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洗内壁的细菌培养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安装有进气仓,进气仓的右侧设置有进气口,进气仓内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为中空结构,传动轴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开孔,将搅拌杆和喷水管分别安装在两个相同的快接扣件上,通过该快接扣件来进行搅拌杆和喷水管的安装和拆卸,分别用作曝气和清洗处理,而对应地,在连接搅拌杆时,向进气仓内通入曝气用的气体,在连接喷水管时,向进气仓内通入清洗用的液体。
[0004]上述培养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弊端:
[0005]在培养细菌时,培养基和菌群处于罐体内底,在中途需要观察菌群生长情况时需要打开罐盖进行观察,这样会使外界空气流入破坏罐体内部的环境,而且罐底位置的菌群与罐口之间存在视线距离,无法进行仔细有效的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细菌培养罐,详见下文阐述。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细菌培养罐,包括底罐,所述底罐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有顶罩,该顶罩为透明玻璃材质,该底罐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顶罩底端相适配的密封环,所述底罐内部设置有可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培养皿,所述底罐的内底中部密封转动连接有螺纹管,该培养皿的中部连接有与螺纹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管,所述底罐的底面设置有用以带动螺纹管转动的传动组件,所述内螺纹管的上端密封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L形搅拌板,所述螺纹管中设置有随着培养皿移入底罐内部后带动连接板转动的转动连接件。
[0009]采用上述一种细菌培养罐,在使用时,通过将培养基和菌群注入培养皿中,随后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螺纹管进行转动,通过螺纹管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带动培养皿落入底罐内部,随后通过转动连接件带动连接板两侧的L形搅拌板转动,对培养基和菌群进行混合,随后通过转动顶罩使其与密封环接触,从而对底罐上端开口进行密封,在中途需要观察培养皿中细菌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螺纹管转动,从而使培养皿在底罐内部上移,使培养皿靠近透明顶罩,进行近距离观察。
[0010]作为优选,所述培养皿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沿其轴线方向设置的限位滑条,
所述底罐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滑条滑动连接的限位滑槽。
[0011]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中包括齿轮一,该齿轮一固定连接在螺纹管的端部,所述底罐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与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且齿轮二的直径大于齿轮一,所述齿轮二上设置有用以固定其转动位置的插接组件。
[0012]作为优选,所述插接组件中包括螺栓孔,该螺栓孔开设在齿轮二上,所述螺栓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底罐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与螺栓插接的定位孔,且若干定位孔以齿轮二轴线为基准圆周均匀分布。
[0013]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连接件中包括转轴,该转轴密封转动连接在螺纹管中部,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四棱锥块,且四棱锥块位于螺纹管的上端外部,所述连接板的底面连接轴端部开设有与四棱锥块适配的四棱锥槽。
[0014]作为优选,所述底罐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固定安装有发热板,所述底罐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发热板发热温度的温控器,该安装槽靠近底罐内部的一侧壁为铜材质。
[0015]有益效果在于:
[0016]通过转动顶罩使其与密封环接触,从而对底罐上端开口进行密封,再转动齿轮二带动啮合的齿轮一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螺纹管进行转动,通过螺纹管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使培养皿在底罐内部上移,使培养皿靠近透明顶罩,进行近距离观察,通过顶罩与底罐之间连接,使其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同时螺纹管与内螺纹管的设计避免了打开顶罩观察菌群,保证了顶罩与底罐之间空间的密闭性,同时提高了观察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拆分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底罐的拆分剖面立体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连接板的拆分立体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底罐的剖面立体图;
[0022]图5是本技术连接板的仰视立体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底罐;2、顶罩;3、传动组件;3a、齿轮一;3b、齿轮二;4、插接组件;4a、螺栓孔;4b、定位孔;4c、螺栓;5、转动连接件;5a、转轴;5b、四棱锥块;5c、四棱锥槽;6、密封环;7、培养皿;8、螺纹管;9、内螺纹管;10、连接板;11、L形搅拌板;12、温控器;14、限位滑条;15、限位滑槽;16、安装槽;17、发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6]参见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细菌培养罐,包括底罐1,底罐1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有顶罩2,该顶罩2为透明玻璃材质,该底罐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顶罩2底端相适配的密封环6,底罐1内部设置有可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培养皿7,底罐1的内底中部密封转动连接有螺纹管8,该培养皿7的中部连接有与螺纹管8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管9,底罐1的底面设置有用以带动螺纹管8转动的传动组件3,内螺纹管9的上端密封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底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L形搅拌板11,螺纹管8中设置有随着培养皿7移入底罐1内部后带动连接板10转动的转动连接件5。
[002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培养皿7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沿其轴线方向设置的限位滑条14,通过设置限位滑条14和限位滑槽15,能够使螺纹管8在转动时,通过两者之间的限位关系,避免螺纹管8带动培养皿7一同转动,使培养皿7顺利上下移动,底罐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滑条14滑动连接的限位滑槽15。
[002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传动组件3中包括齿轮一3a,该齿轮一3a固定连接在螺纹管8的端部,底罐1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与齿轮一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菌培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罐(1),所述底罐(1)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有顶罩(2),该顶罩(2)为透明玻璃材质,该底罐(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顶罩(2)底端相适配的密封环(6),所述底罐(1)内部设置有可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培养皿(7),所述底罐(1)的内底中部密封转动连接有螺纹管(8),该培养皿(7)的中部连接有与螺纹管(8)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管(9),所述底罐(1)的底面设置有用以带动螺纹管(8)转动的传动组件(3),所述内螺纹管(9)的上端密封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底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L形搅拌板(11),所述螺纹管(8)中设置有随着培养皿(7)移入底罐(1)内部后带动连接板(10)转动的转动连接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7)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沿其轴线方向设置的限位滑条(14),所述底罐(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滑条(14)滑动连接的限位滑槽(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中包括齿轮一(3a),该齿轮一(3a)固定连接在螺纹管(8)的端部,所述底罐(1)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利宏朱贝贝赵家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维世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