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86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流吹风机,包括壳体组件、与壳体组件组装固定的进风组件、出风组件以及连接在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的电机涵道组件,所述电机涵道组件包括涵道主体、固定在所述涵道主体内部的电机、与所述涵道主体的一端配合安装的导流锥以及与所述涵道主体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风叶,所述风叶固定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且所述风叶的直径为64mm~100mm,所述电机的直径为30mm~50mm,使得所述轴流吹风机的功率大于等于2000W、吹力大于等于2500g。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轴流吹风机实现了高功率和高吹力,完全可以与汽油吹风机竞争,提高了市场优势。提高了市场优势。提高了市场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流吹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流吹风机,属于吹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吹风机包括汽油吹风机和锂电吹风机,对于汽油吹风机而言,其风叶直径通常在250mm以上,吹力在3000g以上,功率在4KW左右;而对于锂电吹风机而言,其风叶直径通常在80mm

90mm,功率在1500W

2000W,吹力则普遍在2000g以下,与汽油吹风机无法竞争。
[000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锂电吹风机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吹风机,该轴流吹风机能够提高功率和吹力,使得轴流吹风机的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从而可以与汽油吹风机竞争,提高市场优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流吹风机,包括壳体组件、与壳体组件组装固定的进风组件、出风组件以及连接在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的电机涵道组件,所述电机涵道组件包括涵道主体、固定在所述涵道主体内部的电机、与所述涵道主体的一端配合安装的导流锥以及与所述涵道主体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风叶,所述风叶固定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且所述风叶的直径为64mm~100mm,所述电机的直径为30mm~50mm,使得所述轴流吹风机的功率大于等于2000W、吹力大于等于2500g。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叶为金属风叶,且所述金属风叶的密度小于等于6.8g/cm3,以使得所述风叶的动平衡值为2mg~20mg。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叶收容在所述涵道主体内,在所述风叶的直径方向上,所述风叶的末端与所述涵道主体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隙。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隙小于等于1.2mm。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第一进风口和与第一进风口相连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涵道主体相连,且所述进风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降噪海绵,以降低进风时的噪音。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弯管、与弯管固定连接的波纹管、与波纹管固定连接的出风管以及安装在所述出风管上的手柄组件,所述弯管与所述涵道主体相连,所述波纹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降噪海绵,以降低出风时的噪音。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降噪海绵的厚度大于等于4mm。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流吹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包和位于电池包下方的电路板,所述进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电路板对应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将所述电路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管的顶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二散热孔,所述壳体组件设有供收容所述电池包的电池包腔体,所述电池包腔
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孔连通,所述电池包腔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三散热孔。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三散热孔设置的风扇,所述风扇启动后,带动自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进风管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二散热孔进入所述电池包腔体,再由所述第三散热孔流出,以带走所述电池包腔体内的热量。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并联,所述电池包腔体也设置有两个,以供收容两个电池包。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电池包的重量与所述轴流吹风机的重量的比值大于等于30%。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涵道主体的靠近风叶一侧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导流锥的远离风叶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在所述涵道主体内形成风流通道。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涵道主体内设有供收容所述电机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电机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在所述收容部的靠近风叶一侧,所述风流通道自所述第二进风口穿过所述电机和所述收容腔到达所述出风口。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流吹风机为背包式吹风机或手持式吹风机。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轴流吹风机通过将风叶的直径设置在64mm~100mm,同时将电机的直径设置在30mm~50mm,从而轴流吹风机的功率能够大于等于2000W且吹力大于等于2500g,实现了高功率和高吹力,完全可以与汽油吹风机竞争,提高了市场优势。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轴流吹风机的立体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轴流吹风机将电池包分解出后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轴流吹风机去除出风组件和电池包后的分解图。
[0024]图4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去除上盖和电池包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5是图3中进风组件的分解图。
[0026]图6是图3中电池包腔体的立体图。
[0027]图7是图3中电机涵道组件的分解图。
[0028]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9]图9是图7所示电机涵道组件的侧视图。
[0030]图10是图3中出风组件的立体图。
[0031]图11是图10中手柄组件的立体图。
[0032]图12是图11所示手柄组件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33]图13是本技术轴流吹风机的出风组件旋转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5]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轴流吹风机,该轴流吹风机既可以呈背包式设计,形成背包式吹风机,也可以呈手持式设计,形成手持式吹风机,此处不作限制。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将以背包式吹风机为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轴流吹风机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但不应以此为限。
[0036]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轴流吹风机100包括壳体组件10、组装于壳体组件10内的电源组件(未标号)、与壳体组件10组装固定的进风组件30、出风组件40以及连接在进风组件30与出风组件40之间的电机涵道组件50。
[0037]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背板11、背带(未图示)以及与背板11组装配合的壳体12。壳体12与背板11的一侧壁组装固定,背带设置于背板11的另一侧壁,当背带环绕操作者身体时,背板11的另一侧壁与操作者的背部相贴合。所述壳体12包括与背板11贴合设置的后盖121、与后盖121组装固定的前盖122、收容在由后盖121和前盖122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内的电池包腔体123以及与前盖122组装固定以遮盖电池包腔体123的上盖124。
[0038]电源组件收容在电池包腔体123内,用于为下文中的电机52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流吹风机,包括壳体组件、与壳体组件组装固定的进风组件、出风组件以及连接在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的电机涵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涵道组件包括涵道主体、固定在所述涵道主体内部的电机、与所述涵道主体的一端配合安装的导流锥以及与所述涵道主体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风叶,所述风叶固定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且所述风叶的直径为64mm~100mm,所述电机的直径为30mm~50mm,使得所述轴流吹风机的功率大于等于2000W、吹力大于等于250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为金属风叶,且所述金属风叶的密度小于等于6.8g/cm3,以使得所述风叶的动平衡值为2mg~20m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收容在所述涵道主体内,在所述风叶的直径方向上,所述风叶的末端与所述涵道主体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小于等于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第一进风口和与第一进风口相连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涵道主体相连,且所述进风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降噪海绵,以降低进风时的噪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弯管、与弯管固定连接的波纹管、与波纹管固定连接的出风管以及安装在所述出风管上的手柄组件,所述弯管与所述涵道主体相连,所述波纹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降噪海绵,以降低出风时的噪音。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轴流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海绵的厚度大于等于4m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吹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包和位于电池包下方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汤亚斌上官云杰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