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81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6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涉及电梯井道的领域,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边角处的四个竖向支撑组件、四个设置于相邻竖向支撑组件之间的横向连接组件和多个用于将竖向支撑组件和横向连接组件装配的装配组件,多个装配组件设置于竖向支撑组件上,每个竖向支撑组件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多组支撑件,每组支撑件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横向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装配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卡接件和用于对连接杆定位的定位件。本申请具有能够减少电梯井道安装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且安装较为快速方便的效果。且安装较为快速方便的效果。且安装较为快速方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


[0001]本申请涉及电梯井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已建多层楼房加装电梯的需求也将日趋增大。已建多层楼房加装电梯因事先没有设计电梯井道,通常的办法是增设一个室外井道供电梯安装和运行。电梯井道,建筑物中专供电梯上下行驶的垂直通道,其横截面呈矩形或正方形。一般一个井道供一部电梯使用,在每一层楼的楼面开设门洞,可安装井道门。井道内装有电梯轿厢和平衡重块滑行的导轨。井道底坑装有电梯轿厢的缓冲器。电动机和传动机械大多装置在井道顶部。
[0003]现有的电梯井道安装方式通常是矩形管焊接技术或模块式安装,其中,矩形管焊接安装因需现场焊接,所耗工时长,且现场焊接易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现场居民的生活;而模块式安装因产品的体积较大,很多施工现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例如吊车的进入,且模块式产品加工周期长,工艺要求复杂,产品成本较高。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亟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电梯加装方式所存在问题的钢结构电梯井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现有的电梯井道安装方式,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边角处的四个竖向支撑组件、四个设置于相邻所述竖向支撑组件之间的横向连接组件和多个用于将所述竖向支撑组件和所述横向连接组件装配的装配组件,多个所述装配组件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组件的相邻两侧;每个所述竖向支撑组件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多组支撑件,每组支撑件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邻所述竖向支撑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每个空间内设置有一个所述横向连接组件;所述横向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用于将对应的空间分割为多个子空间,所述竖向支撑组件的相邻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相邻所述竖向支撑组件的所述滑动槽内;所述装配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卡接件和用于对所述连接杆定位的定位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杆在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先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装配完成,之后将连接杆的两端置于滑动槽内,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动,并在定位件的作用下固定于指定位置,完成电梯井道的装配,无需现场焊接,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杆所占用空间较小,便于
运输。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端的第一上衔接部、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下端的第一下衔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连接部、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端的第二上衔接部、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下端的第二下衔接部;所述第二上衔接部的顶部开设有可容纳所述第一下衔接部的插接槽,所述卡接件包括复位弹簧和卡块,所述第一下衔接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块,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卡块的固定槽,所述卡块下部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斜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下衔接部插入插接槽内的过程中,卡块先被压入容纳槽内,当第一下衔接部的底部与插接槽的内底壁相抵接时,卡块在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作用下卡入固定槽内,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快速安装。
[0010]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杆和固设于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卡块一侧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所述滑动槽相连通,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孔内,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大于所述滑移孔的内径,当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底壁相抵接时,所述定位杆部分露出于所述滑移孔,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定位杆的定位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卡入固定槽内时,能够将定位杆向远离容纳槽的方向推动,使定位杆部分露出于滑动槽内,当连接杆沿着滑动槽的方向落下时,定位杆露出的部分能够卡入定位槽内,使连接杆固定在确定位置。
[0012]可选的,所述定位杆的侧壁上和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配合使用的磁吸片。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连接杆和定位杆的连接更紧固,减小连接杆在滑动槽内随意晃动的可能性。
[0014]可选的,所述装配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定位件的上方,所述连接件包括抵压杆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抵压杆下部侧壁的压动杆,所述第二上衔接部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安置槽,所述抵压杆铰接于所述安置槽内,未安装所述连接杆时,所述抵压杆设置于所述安置槽内,所述压动杆部分露出于所述安置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时,能够将压动杆压入安置槽内,从而使抵压杆抵接于连接杆,进一步减小连接杆在滑动槽内随意晃动的可能性。
[0016]可选的,所述抵压杆包括连接部和插入部,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当所述连接杆安装完毕时,所述压动杆设置于所述安置槽内,所述插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槽内。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杆的插入部能够卡入连接槽内,加固了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
[0018]可选的,还包括多个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内,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四个固定杆和一个加固螺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四个所述固定杆围成加固框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块,所述加固螺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安装块,所述第二上衔接部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转动连接
有转动板,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上衔接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连接杆安装完毕后,将上方的连接杆转动180
°
,此时将铰接于第二连接部上的四个固定杆安装于连接杆上,转动加固螺杆,使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将相邻的两个连接杆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强电梯井道的稳固程度。
[0020]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铰接块,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上部靠近所述连接杆一侧的内壁开设有拉动槽,所述拉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与所述拉动槽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抵紧弹簧。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安装完毕后,向靠近铰接块的方向转动固定杆,滑动拉动杆,使铰接块卡入嵌入槽内,松开拉动杆,拉动杆在抵紧弹簧的弹性恢复作用下将嵌入槽封堵,使固定杆能够转动连接于铰接块,且安装简单快捷。
[0022]可选的,所述加固螺杆包括第一安装部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边角处的四个竖向支撑组件(1)、四个设置于相邻所述竖向支撑组件(1)之间的横向连接组件(3)和多个用于将所述竖向支撑组件(1)和所述横向连接组件(3)装配的装配组件(4),多个所述装配组件(4)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组件(1)的相邻两侧;每个所述竖向支撑组件(1)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多组支撑件(2),每组支撑件(2)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相邻所述竖向支撑组件(1)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每个空间内设置有一个所述横向连接组件(3);所述横向连接组件(3)包括多个连接杆(31),用于将对应的空间分割为多个子空间,所述竖向支撑组件(1)的相邻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动槽(11),所述连接杆(31)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相邻所述竖向支撑组件(1)的所述滑动槽(11)内;所述装配组件(4)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卡接件(41)和用于对所述连接杆(31)定位的定位件(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上端的第一上衔接部(212)、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下端的第一下衔接部(213),所述第二支撑杆(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上端的第二上衔接部(222)、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下端的第二下衔接部(223);所述第二上衔接部(222)的顶部开设有可容纳所述第一下衔接部(213)的插接槽(2221),所述卡接件(41)包括复位弹簧(411)和卡块(412),所述第一下衔接部(213)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2131),所述复位弹簧(4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槽(2131)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块(412),所述插接槽(2221)的内壁上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卡块(412)的固定槽(2222),所述卡块(412)下部远离所述容纳槽(2131)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2)包括定位杆(421)和固设于所述定位杆(421)靠近所述卡块(412)一侧的限位板(422),所述限位板(422)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槽(2222)内,所述固定槽(2222)远离所述容纳槽(213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所述滑动槽(11)相连通,所述定位杆(42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孔内,所述限位板(422)的直径大于所述滑移孔的内径,当所述限位板(422)与所述固定槽(2222)的内底壁相抵接时,所述定位杆(421)部分露出于所述滑移孔,所述连接杆(31)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定位杆(421)的定位槽(31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421)的侧壁上和所述定位槽(3121)的内壁上设置有配合使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拱悦然张林涛赵红亮赵丽娜陈皓阳梁胜利于宗远孟若冰马书刚王健健刘明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