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阳民专利>正文

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7794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6
本申请公开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动力转化组件、内轴动力传递组件、外筒动力传递组件、合力变速箱和发电机;动力转化组件包括导风罩、前逆驱扇叶、后顺驱扇叶、转轴、转筒、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轴承支撑架,转轴和转筒同轴设于导风罩的中心轴上,转轴的前端设有前逆驱扇叶,转筒的前端外环壁设有位于前逆驱扇叶后方的后顺驱扇叶,转轴的后端与内轴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转筒的后端与外筒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内轴动力传递组件和外筒动力传递组件分别与合力变速箱驱动连接,合力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发电机。本申请的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可有效提高风能的利用率。可有效提高风能的利用率。可有效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车载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是指将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而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复合发电新能源车(申请号为:2019105955971),其包括:车体、风能发电机构,风能发电机构设置在车体内,风能发电机构包括风能发电管、扇叶和发电电机,风能发电管穿插在车体首端,扇叶设置在风能发电管的尾端,且扇叶与发电电机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在新能源车进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逆向气流经风能发电管后,推动扇叶旋转,使得发电电机产生电能,车速越快,则逆向气流越大,所发电电机产生的电能也就越多。该专利通过设置风能发电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风能发电,但是对风能利用率偏低,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以有效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动力转化组件、内轴动力传递组件、外筒动力传递组件、合力变速箱和发电机;
[0007]所述动力转化组件包括导风罩、前逆驱扇叶、后顺驱扇叶、转轴、转筒、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轴承支撑架,所述转轴和转筒同轴同心设于导风罩的中心轴上,所述转筒的内环壁与转轴的外环壁之间固设有第一轴承,所述转轴的前端固设有前逆驱扇叶,所述转筒的前端外环壁固设有位于前逆驱扇叶后方且与转轴相对转动配合的后顺驱扇叶,所述轴承支撑架的固定端固设于导风罩的内壁,所述轴承支撑架的中心固设有与转筒转动配合的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的后端伸出导风罩并与内轴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转筒的后端伸出导风罩并与外筒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内轴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和外筒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合力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合力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发电机。
[0008]为实现上述上述方案,可选的,所述动力转化组件为并列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固定外套于两动力转化组件转轴后端外环壁的第一驱动轮以及与两个第一驱动轮驱动连接的第一传送带。
[0009]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联动组件;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包括固定外套于两动力转化组件转筒后端外环壁的第二驱动轮以及与两个第二驱动轮驱动连接的第二传送带。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均为皮带轮。
[0011]可选的,所述导风罩的前端为锥形扩口结构。
[0012]可选的,还包括变压器、充电器和充电电池组,所述变压器分别与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充电器的电能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器与充电电池组电连接。
[00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14]本申请的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前逆驱扇叶和后反驱扇叶利用同一导风罩内的风源,实现前后交错捕捉风能,使风力二合一利用,能最大程度的利用风能,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
[0015]本申请的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利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使转轴和转筒平稳的达到相互旋转的目的,同时轴承支撑架对转筒和转轴形成稳定的支撑。
[0016]本申请的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通过设置两动力转化组件,利用正向驱动和逆向驱动同时利用,实现驱动力的复合叠加,从而有效提高了风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
[0019]导风罩10、前逆驱扇叶11、后顺驱扇叶12、转轴13、转筒14、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16、轴承支撑架17、第一驱动轮21、第一传送带22、第二驱动轮23、第二传送带24、合力变速箱30、发电机40、变压器41、充电器42、充电电池组4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2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动力转化组件、内轴动力传递组件、外筒动力传递组件、合力变速箱30和发电机40。
[0022]具体的,动力转化组件包括导风罩10、前逆驱扇叶11、后顺驱扇叶12、转轴13、转筒14、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16和轴承支撑架17,其中,导风罩10固定在汽车的空阔部分,如车顶,以能够充分接收风能,转轴13和转筒14同轴同心设于导风罩10的中心轴上,转筒14的内环壁与转轴13的外环壁之间固设有第一轴承15,具体的,第一轴承15的外固定部与转筒14的内环部固接,第一轴承15的内固定部与转轴13的内环部固接,第一轴承15至少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以保证转筒14与转轴13连接的稳定性,设置第一轴承15可使转轴13与转筒14相对转动;
[0023]转轴13的前端固设有前逆驱扇叶11,前逆驱扇叶11与转轴13同步转动,转筒14的前端外环壁固设有位于前逆驱扇叶11后方且与转轴13相对转动配合的后顺驱扇叶12,后顺驱扇叶12与转筒14同步转动,轴承支撑架17的固定端固设于导风罩10的内壁,轴承支撑架17的中心固设有与转筒14转动配合的第二轴承16,设置轴承支撑架17和第二轴承16,可使转筒14能够相对于轴承支撑架17进行转动,同时轴承支撑架17为转筒14和转轴13提供稳定的支撑;
[0024]转轴13的后端伸出导风罩10并与内轴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转筒14的后端伸出导风罩10并与外筒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内轴动力传递组件
的动力输出端和外筒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合力变速箱30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合力变速箱3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发电机40。
[0025]本申请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安装在汽车上时,汽车前进的风阻沿导风罩10前端进入导风罩10内,并驱动前逆驱扇叶11和后顺驱扇叶12同时转动,前逆驱扇叶11与后顺驱扇叶12转动方向相反,因此,转轴13和转筒14转动方向相反,转轴13转动驱动内轴动力传递组件运行,转筒14转动驱动外筒动力传递组件运行,内轴动力传递组件和外筒动力传递组件同时与合力变速箱30驱动连接,实现内轴动力传递组件和外筒动力传递组件的驱动力合二为一,提升驱动力,进而增加发电机40的发电功率。
[0026]本申请的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前逆驱扇叶11和后反驱扇叶利用同一导风罩10内的风源,实现前后交错捕捉风能,使风力二合一的利用,能最大程度的利用风能,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
[0027]本申请的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利用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可使转轴13和转筒14平稳的达到相互旋转的目的,同时轴承支撑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状多扇叶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转化组件、内轴动力传递组件、外筒动力传递组件、合力变速箱(30)和发电机(40);所述动力转化组件包括导风罩(10)、前逆驱扇叶(11)、后顺驱扇叶(12)、转轴(13)、转筒(14)、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16)和轴承支撑架(17),所述转轴(13)和转筒(14)同轴同心设于导风罩(10)的中心轴上,所述转筒(14)的内环壁与转轴(13)的外环壁之间固设有第一轴承(15),所述转轴(13)的前端固设有前逆驱扇叶(11),所述转筒(14)的前端外环壁固设有位于前逆驱扇叶(11)后方且与转轴(13)相对转动配合的后顺驱扇叶(12),所述轴承支撑架(17)的固定端固设于导风罩(10)的内壁,所述轴承支撑架(17)的中心固设有与转筒(14)转动配合的第二轴承(16),所述转轴(13)的后端伸出导风罩(10)并与内轴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转筒(14)的后端伸出导风罩(10)并与外筒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内轴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和外筒动力传递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合力变速箱(30)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合力变速箱(30)的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阳民袁维龙
申请(专利权)人:袁阳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