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33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左右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二腔体前侧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电机进风口、电机出风口、第三腔体、第一出风口依序连通;气流于壳体内需要经过多次转向进入不同的腔体,延长风道即延长了噪声的传递路径,可以极大降低噪声,且通过将线路板安装于第一腔体内,通过气流带走线路板产生的热量,不仅有利于线路板的散热,而且能够降低后续气流加热的能耗。热的能耗。热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干手装置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干手器。

技术介绍

[0002]干手器是一种卫浴间用烘干双手或者吹干双手的洁具电器,干手器主要是依赖于高速热气流对手部进行干燥,因气流高速运动及电机自身会产生相当大的噪声,目前使用的干手器通过风道内增加如消声棉等隔声或吸声材料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不仅成本较高,且消声棉会增加风阻,影响气流的流通,进而影响干手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手器,通过延长风道来实现降噪,对气流的影响较小。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干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左右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二腔体前侧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电机进风口、电机出风口、第三腔体、第一出风口依序连通。
[0005]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于壳体内呈左右分布,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于壳体内呈前后分布,构成多个需转向进入的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延长了风道,以使得噪声在风道内向外传递时,同时延长了噪声的传递路径,噪声在传递过程中得到有效衰减,可以极大降低传递至风道外部的噪声。
[0006]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位于壳体下端,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一进风口前侧。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均位于壳体下端,不仅能够有效延长风道,而且合理分布空间,不会造成干手器体积增大;第一出风口通过排风对用户的手部进行干燥,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一进风口前侧,更便于用户能够快速对准第一出风口。
[0007]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设置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下方,所述第一腔体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进风腔与第一腔体通过第二进风口连通。
[0008]本技术方案中,气流经第一进风口进入进风腔内,再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内,进风腔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下方,即第一腔体处于进风腔的侧方位,位于第二腔体下方的部分气流不能直接进入第一腔体内,能够延长气流的流动路径,来降低噪声。
[0009]作为改进,所述进风腔位于第二腔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进风腔于第一导流板和第二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台阶,台阶使得部分气流从第二进风口侧面进入第一腔体内。
[0010]本技术方案中,进风腔内的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仅能够通过第二进风口离开,位于第二腔体下方的部分气流在第一导流板的作用下能够转移至第一腔体下方,能够规划部分气流的流动轨迹,通过在第一导流板和第二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台阶,部分气流能够通过台阶处从第二进风口侧面进入第一腔体内,减小对气流流动的影响,气流运动更顺
畅。
[0011]作为改进,还包括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连通第三腔体和第一出风口。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分流流道能够汇集气流,使得第一出风口出风更均匀,使用体验感更好。
[0012]作为改进,所述分流流道的轴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机的轴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分流流道和电机的分布方位,则第二腔体内的气流向前进入电机内,从电机出风口进入第三腔体内,第三腔体内的气流经分流流道作用向下流动,从壳体底部的第一出风口排出,延长气流流道,降低噪声。
[0013]作为改进,所述分流流道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呈人字形。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口横置于壳体下方,分流流道则居中设置于壳体前侧,通过人字形的第二导流板,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更高且出风更均匀。
[0014]作为改进,所述分流流道内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呈十字形分布于分流流道内。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加热组件对气流进行加热,热风的烘干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十字形的加热组件对气流的加热更均匀,提高使用体验感。
[0015]作为改进,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安装于第一腔体内,线路板上的发热元器件朝向第一腔体后侧。
[0016]线路板在使用过程中,线路板上分布的发热元器件会产生热量,温度过高会影响线路板的性能,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线路板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第二进风口和第二腔体均位于壳体后侧,即第一腔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位于第一腔体后侧,发热元器件朝向第一腔体后侧,热量会随气流流动,依次进入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并且第一腔体内的气流温度较低,有利于线路板快速散热,延长线路板的使用寿命,而且也有利于后续气流的加热,降低加热能耗,节省能源。
[0017]作为改进,所述壳体背部设置有壁挂件,所述干手器通过壁挂件固定于壁面或支座上。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干手器通过背部设置壁挂件,不仅能够固定于壁面使用,而且可以固定于适配的支座上,放置于桌面等平面上使用,使用场景较多,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0018]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干手器,将壳体分隔为多个腔体,气流于壳体内需要经过多次转向进入不同的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大延长了风道,即延长了噪声的传递路径,噪声在传递过程中得到有效衰减,可以极大降低传递至风道外部的噪声;且通过将线路板安装于第一腔体内,通过气流带走线路板产生的热量,不仅有利于线路板的散热,而且能够降低后续气流加热的能耗,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公开一种干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公开一种干手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公开一种干手器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公开图3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公开图4中气流流动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公开图3中B

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公开图6中气流流动示意图。
[0026]图8为本公开图3中C

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公开图8中气流流动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公开一种干手器的后视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公开中干手器带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公开中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所示:1、壳体;11、第一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第一腔体;131、第二进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4、第二腔体;15、第三腔体;16、进风腔;161、第一导流板;162、台阶;17、分流流道;18、加热组件;19、第二导流板;2、电机;3、线路板;4、卷线槽;41、弧形凸起;5、壁挂件;6、支座;61、卡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更好得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0033]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手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左右分布的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所述第一腔体(13)与第一进风口(11)连通,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二腔体(14)前侧的第三腔体(15),所述第三腔体(15)内安装有电机(2),所述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14)、电机(2)进风口、电机(2)出风口、第三腔体(15)、第一出风口(12)依序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与第一出风口(12)位于壳体(1)下端,所述第一出风口(12)位于第一进风口(11)前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连接有进风腔(16),所述进风腔(16)设置于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的下方,所述第一腔体(13)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31),所述进风腔(16)与第一腔体(13)通过第二进风口(13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16)位于第二腔体(1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161),所述进风腔(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旦方剑强毛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