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712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端依次设置有固定座、集胶槽、下挤压辊组件、上挤压辊组件和液压控制组件,液压控制组件两侧设有多个与固定座相连接的导向杆,液压控制组件包括顶板,顶板下端设有多个与上挤压辊组件相连接的液压杆,多个液压杆上均套设有强力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下挤压辊组件、上挤压辊组件和液压控制组件的组合结构,实现对聚酯浸胶线上下挤压去除多余附胶量的效果,使聚酯浸胶线进入抽胶吸嘴装置前去除大量胶液,减轻抽胶吸嘴工作负荷,保证聚酯浸胶线胶量均匀,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聚酯浸胶线浸胶
,具体涉及为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飞速发展,胶管用各种合成纤维不断推出,在不断的尝试选用新的合成纤维材料进行试验和生产后,聚酯浸胶线是最理想的胶管骨架材料,聚酯浸胶线具有断裂强度高、干热收缩率小、与橡胶的粘合性能好、耐疲劳性能好、模数高等特点,被应用于软管泵、阻燃胶管、耐油胶管多种产品中;
[0003]聚酯浸胶线生产工艺中包括一次浸胶、二次浸胶、干燥等工序,通过浸胶处理后提高与橡胶的粘合性能和可操作性,特别是二次浸入胶液后从浸胶箱内出来,线绳上的胶液较厚,需控制线绳上的附胶量,附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线绳与橡胶的粘合力;
[0004]现有技术中浸胶机均采用抽胶吸嘴将多余胶点吸走,但是过多的胶液会增加抽胶吸嘴的负荷,长期使用影响抽胶效果,有些浸胶机在抽胶工艺前先通过简单的海绵吸附或胶辊挤压去除多余浮胶,这种方法会破坏线绳上附胶量的均匀性,影响浸胶线生产质量,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端依次设置有固定座、集胶槽、下挤压辊组件、上挤压辊组件和液压控制组件,所述液压控制组件两侧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的导向杆,所述下挤压辊组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多个下挤压辊,所述上挤压辊组件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多个上挤压辊,多个所述上挤压辊上端设有刮板,多个所述上挤压辊两端设有与所述上壳体两侧相连接的侧胶槽,所述液压控制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下端设有多个与所述上挤压辊组件相连接的液压杆,多个所述液压杆上均套设有强力弹簧。
[0007]优选的,多个所述导向杆下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导向杆上端贯穿所述顶板。
[0008]优选的,所述集胶槽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集胶槽外侧设有抽拉盖板。
[0009]优选的,所述下挤压辊与所述上挤压辊结构相同且呈相对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刮板两端贯穿所述上壳体,且所述刮板下端与多个所述上挤压辊相切。
[0011]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刮板相匹配。
[0012]优选的,多个所述液压杆为电动伸缩液压杆。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采用下挤压辊组件、上挤压辊组件和液压控制组件的组合结构,实现对聚酯浸胶线上下挤压去除多余附胶量的效果,使聚酯浸胶线进入抽胶吸嘴装置前去除大量胶液,减轻抽胶吸嘴工作负荷,保证聚酯浸胶线胶量均匀,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上挤压辊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支架,2

固定座,3

集胶槽,4

下挤压辊组件,41

下壳体,42

下挤压辊,5

上挤压辊组件,51

上壳体,52

上挤压辊,53

刮板,54

侧胶槽,55

滑动槽,6

液压控制组件,61

顶板,62

液压杆,63

强力弹簧,7

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参考图1

3所示,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上端依次设置有固定座2、集胶槽3、下挤压辊组件4、上挤压辊组件5和液压控制组件6,液压控制组件6两侧设有多个与固定座2相连接的导向杆7,液压控制组件6向下推动上挤压辊组件5,调整上挤压辊组件5和下挤压辊组件4之间浸胶线通过的高度,使上挤压辊52和下挤压辊42均能接触到通浸胶线上下两个面,下挤压辊组件4包括下壳体41,下壳体41内设有多个下挤压辊42,上挤压辊组件5包括上壳体51,上壳体51内多个上挤压辊52,多个上挤压辊52上端设有刮板53,多个上挤压辊52两端设有与上壳体51两侧相连接的侧胶槽54,用于清除上挤压辊52上粘上的胶量,将其刮向下挤压辊42两侧的侧胶槽54内,液压控制组件6包括顶板61,顶板61下端设有多个与上挤压辊组件5相连接的液压杆62,通过多个液压杆62控制顶板61上下高度,来调整上挤压辊组件5和下挤压辊组件4之间的间隙,多个液压杆62上均套设有强力弹簧63,保证下降高度平稳,保持水平度一致。
[0020]多个导向杆7下端与固定座2相连接,导向杆7上端贯穿顶板61,用于液压控制组件6上下移动时起导向作用。
[0021]集胶槽3设置于下壳体41内,集胶槽3外侧设有抽拉盖板,抽屉式结构的集胶槽3设置于下挤压辊组件4中,方便抽出进行清洁,用于收集浸胶线上多余的胶量。
[0022]下挤压辊42与上挤压辊52结构相同且呈相对设置,多个下挤压辊42和多个上挤压辊52均为并列设置,排列后具有足够长度,浸胶线通过时,上下两面收到压辊的挤压,去除多余的胶量。
[0023]刮板53两端贯穿上壳体51,且刮板53下端与多个上挤压辊52相切,本装置使用结束后,通过刮板53来回移动,刮除上挤压辊52上的胶量进行清洁。
[0024]上壳体51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55,滑动槽55与刮板53相匹配,方便刮板53来回移动。
[0025]多个液压杆62为电动伸缩液压杆。
[0026]聚酯浸胶线线绳在二次浸胶后,离开浸胶槽,在进入烘箱前,线绳上多余的胶量在输送过程中经过上挤压辊组件5、下挤压辊组件4之间的间隙,利用上挤压辊52和下挤压辊53对转后的压力,将多余的胶量去除,双面挤压可保证胶量均匀,再通过下一工序的抽胶吸嘴,吸走剩余胶点,减轻抽胶吸嘴负荷,最后进入烘箱烘干。
[0027]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端依次设置有固定座(2)、集胶槽(3)、下挤压辊组件(4)、上挤压辊组件(5)和液压控制组件(6),所述液压控制组件(6)两侧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座(2)相连接的导向杆(7),所述下挤压辊组件(4)包括下壳体(41),所述下壳体(41)内设有多个下挤压辊(42),所述上挤压辊组件(5)包括上壳体(51),所述上壳体(51)内多个上挤压辊(52),多个所述上挤压辊(52)上端设有刮板(53),多个所述上挤压辊(52)两端设有与所述上壳体(51)两侧相连接的侧胶槽(54),所述液压控制组件(6)包括顶板(61),所述顶板(61)下端设有多个与所述上挤压辊组件(5)相连接的液压杆(62),多个所述液压杆(62)上均套设有强力弹簧(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浸胶线二次浸胶附胶量控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向杆(7)下端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秋林贾艳红施俊烨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捷成胶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