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体设备倒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860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柜体设备倒运装置,包括:底壳、第一液压翻板、第二液压翻板、限位板、第一液压缸和抽拉式升降装置,底壳上开设有一升降装置放置口;第一液压翻板的一端与底壳的上表面上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液压翻板和第二液压翻板抽拉式和转动式连接;限位板连接在第二液压翻板的一端上,限位板可操作地与第二液压翻板相垂直;第一液压缸设于底壳内,第一液压缸的缸体与底壳的内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液压翻板可转动地连接;抽拉式升降装置可抽拉地设于底壳内,抽拉式升降装置和升降装置放置口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收纳,利用抽拉式升降装置上面设置的运输辊可以实现反复翻转柜体的功能。的运输辊可以实现反复翻转柜体的功能。的运输辊可以实现反复翻转柜体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柜体设备倒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柜体设备安装的
,尤其涉及一种柜体设备倒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厂房内柜体设备倒运的方法有:人工搬运、行车倒运、滚杠倒运以及液压叉车倒运等方法。然而上述方式搬运柜体至少存在以下的问题:
[0003]1)人工搬运局限于体积较小、重量不重的柜体的倒运工作;
[0004]2)行车只限于吊装范围内的物项吊运;
[0005]3)滚杠倒运适用与短距离,空间较大场所,效率不高;
[0006]4)液压叉车倒运时不稳定、存在倾倒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柜体设备倒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柜体设备倒运装置,其中,包括:
[0010]底壳,所述底壳呈盖状结构,所述底壳上开设有一升降装置放置口;
[0011]第一液压翻板,所述第一液压翻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壳的上表面上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翻板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柜体设备倒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呈盖状结构,所述底壳上开设有一升降装置放置口;第一液压翻板,所述第一液压翻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壳的上表面上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翻板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开设的方向均相同,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一液压翻板一端开设至其另一端,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液压翻板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二液压翻板,所述第二液压翻板的两侧设有深入所述第一滑槽的滑块,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二液压翻板的一端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液压翻板的一端上设有深入所述第二滑槽的转轴,所述转轴和所述滑块之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二液压翻板沿所述滑槽和所述第一液压翻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翻板可操作地以所述转轴抵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时的轴线为轴转动,所述第二液压翻板可操作地覆盖所述底壳的上表面;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液压翻板的一端上,所述限位板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二液压翻板相垂直;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底壳的内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液压翻板可转动地连接;抽拉式升降装置,所述抽拉式升降装置可抽拉地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抽拉式升降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放置口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柜体设备倒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式升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升降滑槽;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二升降滑槽,所述顶板设于所述底板的正上方;支撑架,若干所述支撑架均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每一所述支撑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呈“X”字型,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均以第一轴线为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轴线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且所述第一轴线经过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交点;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可转动地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升降滑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二升降滑槽内移动;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滑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一升降滑槽内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柜体设备倒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式升降装置包括:底部连杆,所述底部连杆包括:两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杆状结构和两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杆状结构,每一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两所述第二杆状结构,每一所述第二杆状结构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两所述第一杆状结构,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上沿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一滑动槽;顶部连杆,所述顶部连杆包括:两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杆状结构和两沿垂直于所述
第一方向设置的第四杆状结构,每一所述第三杆状结构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两所述第四杆状结构,每一所述第四杆状结构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两所述第三杆状结构,所述第三杆状结构上沿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顶部连杆设于所述底部连杆的正上方;支撑架,若干所述支撑架均设于所述底部连杆和所述顶部连杆之间,每一所述支撑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呈“X”字型,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均以第一轴线为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轴线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且所述第一轴线经过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民高珊宫联兵陈国龙吴昊顾廷恒许培培周斌马振王正雷张忠华燕晓明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