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67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5
一种电声换能器,包括:支撑框架;磁体组件,具有围绕磁体的环形轭;隔膜,附接到支撑框架的前边缘;音圈,由隔膜悬置于磁体和环形轭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该音圈相对于磁体能够轴向移动;以及环形阻尼器,被布置为稳定隔膜。换能器还包括阻尼器支架,该阻尼器支架具有附接到隔膜的基本平坦的环形部分和围绕音圈的锥形壁部分,其中,阻尼器的内部周边附接到锥形壁部分的后部区域。部分的后部区域。部分的后部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声换能器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18日提交的PCT申请第PCT/CN2019/119167号、于2020年2月12日提交的PCT申请第PCT/CN2020/074808号、于2019年12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949,170号、以及于2020年3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988,183号的优先权,它们中的每一者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申请。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声换能器,该电声换能器具有磁体、围绕磁体并相对于磁体固定布置的框架、附接到支撑框架的前边缘的隔膜、由隔膜悬置于磁体和环形轭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的音圈、以及被布置为稳定隔膜的阻尼器,其中,音圈相对于磁体能够轴向移动,阻尼器被形成为具有同心波纹的环形盘,环形盘的外部周边附接到框架。

技术介绍

[0004]阻尼器(有时称为卡盘(spider))是电声换能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阻尼器有助于在振动时稳定和平衡线圈。此外,良好的阻尼器将有助于优化振动系统的换能器悬架(Cms)的机械顺应性,并降低总谐波失真(THD)。传统上,阻尼器被设计为平坦的,其外围和中心边界区域沿z轴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水平。z轴是指换能器的前后对称轴。这种平坦设计将占用大量的z空间,以避免干扰轭侧壁和引线。通常,需要提供具有保持性能的平坦换能器。
[0005]文档WO 88/08239公开了一种带有基本锥形的阻尼器的“浅(shallow)”扬声器。阻尼器的锥形形状使得阻尼器和轭之间无需接触即可实现更大的偏移(excursion)。然而,锥形阻尼器不如平坦的环形阻尼器稳定。此外,WO88/08239中的设计要求沿着狭窄的环形交叉点附接四个部件(隔膜、盖、线圈成型器、以及阻尼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声换能器,包括:支撑框架,具有基本圆形的前边缘;磁体组件,安装在框架中,该磁体组件包括围绕磁体的环形轭;隔膜,附接到支撑框架的前边缘;音圈,由隔膜悬置于磁体和环形轭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该音圈相对于磁体能够轴向移动;以及环形阻尼器,被布置为稳定隔膜,环形阻尼器形成有同心波纹,环形阻尼器的外部周边附接至支撑框架。换能器还包括阻尼器支架,该阻尼器支架具有锥形壁部分和基本平坦的环形部分,该环形部分附接到隔膜,该锥形壁部分从环形部分的外部周边远离隔膜延伸并从环形部分径向向外延伸,以使得锥形壁部分围绕音圈,其中,阻尼器的内部周边附接到锥形壁部分的后部区域。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这个方面实现了具有保持性能的超薄扬声器设计。扬声器包括音圈、锥体(隔膜)、围绕构件(框架)、和支撑锥体的阻尼器。根据本专利技术,减阻尼器支架被布置为使得阻尼器位于相对于音圈分离并且远离轭的位置。阻尼器和音圈之间的距离使得阻尼器与
轭保持一定距离。与传统扬声器相比,该距离避免了阻尼器和轭之间的接触,允许锥体在振动过程中发生更大的偏移。更大的偏移允许扬声器比传统扬声器更薄(在移动相同数量的空气的情况下),从而改善低频响应。换言之,本专利技术能够使换能器在相同偏移(excursion)水平下更薄。
[000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前”是指换能器的发声侧,而“后”是指相对侧。例如,隔膜被布置在磁体和音圈的“前面”。从前向后延伸的轴被称为z轴。
[0009]通过使环形阻尼器以这种方式连接到锥形阻尼器支架,z方向上的所有可用空间可以被用于换能器偏移。具体而言,音圈可以被降低直到轭的前部与阻尼器支架的环形部分接合。
[0010]锥形壁的倾斜形式提供了用于附接环形阻尼器的内缘(inner rim)的合适表面。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阻尼器的最内侧波纹具有面向隔膜的开口槽(以及背离隔膜的脊)。这意味着环形阻尼器具有向内朝向隔膜倾斜的内缘。通过将锥形壁的坡度和阻尼器的内缘的坡度设计为相似(甚至相同),可以方便地将阻尼器附接到阻尼器支架上。这种设计还增加了阻尼器和隔膜之间的空间(z空间)。
[0012]阻尼器支架优选地由与阻尼器本身不同且刚性更强(弹性更小)的材料制成,阻尼器通常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这确保了锥形形状不会给阻尼器带来非线性和不稳定性。例如,阻尼器支架可以由非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纸、多层成型纤维、铝等。阻尼器可以由高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泡沫、或纤维材料。
[0013]阻尼器支架的锥形壁优选地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口,以允许空气逸出。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音圈的导线的一个端部在阻尼器支架和音圈成型器之间并且在阻尼器支架和隔膜之间延伸到锥形壁的外侧位置。换能器还可以包括引线,该引线具有电连接到线圈导线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和电连接到框架中的电端子的第二端部。
[0015]通过这种设计,阻尼器支架用于将线圈导线沿其表面引导至阻尼器支架外侧的位置。因此,引线和线圈导线的连接点位于与隔膜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以避免干扰隔膜的运动。
[0016]引线的第一端部可以焊接到锥形壁的外侧上的线圈导线的端部。因此,在隔膜上不需要焊接,从而提高了性能并延长了焊接接头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阻尼器支架由刚性材料(例如纸)制成时,锥形壁提供了用于焊接的适当表面。
[0017]隔膜可以是大致平坦的,在这种情况下,换能器可以被称为平坦换能器。
[0018]与传统扬声器技术相比的其他优点如附图和相应说明中所示。
附图说明
[0019]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当前的优选实施例。
[0020]图1和图2示出了传统的扬声器设计。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能器的示例实现。
[0022]图4

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换能器的透视图。
[0023]图7是图4

6中的换能器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示出了传统的扬声器设计。音圈1悬置在轭2内。阻尼器3连接到音圈。因此,音圈和锥体的偏移E受到阻尼器3和轭2之间的距离D的限制。
[0025]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设计的另一个示例。图2中的换能器20具有框架21,该框架具有(通常为圆形的)前边缘22。框架21的背面支撑磁体组件23,该磁体组件包括环形轭24和带有永磁体26的中央极片25。环形隔膜27具有附接到边缘22的外悬架27a和附接到缠绕有线圈导线31的音圈成型器30的内部周边27b。音圈30、31由阻尼器32(或“卡盘”)稳定在轭24和极片25之间形成的空隙33中。防尘罩34布置在音圈成型器30的前面。
[0026]线圈导线的一个端部35在隔膜27和音圈成型器30之间延伸,然后穿过在防尘罩34和隔膜27之间形成的间隙,并在隔膜27的顶部结束。引线36延伸穿过隔膜27中的孔37。引线具有连接到框架21中的电端子38的一个端部36a和连接(例如,焊接)到线圈导线的端部35的另一个端部36b。焊点通常由胶水覆盖。
[0027]如图2所示,如果我们想要降低换能器20的总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声换能器,包括:支撑框架,具有大致圆形的前边缘;磁体组件,安装在所述框架中,所述磁体组件包括围绕磁体的环形轭;隔膜,附接到所述支撑框架的所述前边缘;音圈,由所述隔膜悬置于所述磁体和所述环形轭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所述音圈相对于所述磁体能够轴向移动;以及环形阻尼器,被布置为稳定所述隔膜,所述环形阻尼器形成有同心波纹,所述环形阻尼器的外部周边附接到所述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换能器还包括阻尼器支架,所述阻尼器支架具有锥形壁部分以及基本平坦的环形部分,所述环形部分附接到所述隔膜,所述锥形壁部分从所述环形部分的外部周边远离所述隔膜延伸并从所述环形部分径向向外延伸,使得所述锥形壁部分围绕所述音圈;其中,所述阻尼器的内部周边附接到所述锥形壁部分的后部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其中,所述环形阻尼器的最内侧波纹具有面向所述隔膜的开口槽。3.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铁忠汲鹏程桂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