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柔性均热板及折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65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超薄柔性均热板及折叠设备,超薄柔性均热板包括柔性上盖板、下盖板及吸液芯,下盖板与柔性上盖板相连并围出用于容纳吸液芯的腔室,下盖板的数量及吸液芯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下盖板与吸液芯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下盖板分别靠近上盖板的两端设置,两个下盖板之间具有间隙。本超薄柔性均热板可有效地改善折叠设备中两个折叠体温差大的问题,同时也能加快折叠设备的散热,有效地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本超薄柔性均热板中的两个腔室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折叠设备中的两个折叠体无需分别独立安装均热板,利于简化折叠设备的组装工序,提高折叠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折叠设备的制造成本。备的制造成本。备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柔性均热板及折叠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均热板
,尤其涉及超薄柔性均热板及折叠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功耗增加,轻薄化、散热等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旗舰手机基本都使用了均热板,近期大部分手机厂家都出了自家折叠屏手机,且手机展开的厚度小于7mm,这样内部元器件的堆放会变得越来越紧密,再加上SOC的功耗越来越高,折叠屏的散热变得尤为重要,均热板的轻薄化、柔性化,已经成为了主流的需求。
[0003]现有的折叠设备中,可相互折叠在一起的两个折叠体中分别设置有均热板,由于两个均热板需要分别与不同的折叠体组装,因此,折叠设备的组装过程会比较繁琐,而且,不同的折叠体内部器件的发热量会有所差别,两个折叠体中的均热板相互独立,因此,折叠设备的两个折叠体往往会呈现出较大温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折叠设备中两个折叠体温差大的现象的超薄柔性均热板,以及具有该超薄柔性均热板的折叠设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超薄柔性均热板,包括柔性上盖板、下盖板及吸液芯,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柔性上盖板相连并围出用于容纳所述吸液芯的腔室,所述下盖板的数量及所述吸液芯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下盖板与所述吸液芯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下盖板分别靠近所述上盖板的两端设置,两个所述下盖板之间具有间隙。
[0006]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上盖板包括柔性基材层以及沉积于所述柔性基材层上的金属层,所述柔性基材层的材质为PI或PET,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12.5

50 μm。
[0007]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包括镍铬层和铜层,所述镍铬层分别连接所述柔性基材层与所述铜层;所述镍铬层的厚度为20

50nm;所述铜层的厚度为25

35μ m。
[0008]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基材层上设有连通孔,所述柔性基材层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所述金属层,所述连通孔内形成有导柱,所述导柱连接所述柔性基材层的相对两侧的所述金属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上盖板靠近所述下盖板的一侧设有毛细结构区。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靠近所述柔性上盖板的一侧形成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抵触所述吸液芯。
[0011]进一步地,所述超薄柔性均热板在所述下盖对应区域的厚度为0.25

0.3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内注有去离子水。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的边缘与所述柔性上盖板通过铜膏焊接相连。
[00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折叠设备,包括上述超薄柔性均热板。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超薄柔性均热板具有可利用柔性上盖板相互进行热传导的两个腔室,将本超薄柔性均热板应用到折叠设备中时,两个腔室分别位于折叠设备的两个折叠体中,从而使得两个折叠体内的热量可相互传递,从而有效地改善折叠设备中两个折叠体温差大的问题,同时也能加快折叠设备的散热,有效地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本超薄柔性均热板中的两个腔室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折叠设备中的两个折叠体无需分别独立安装均热板,利于简化折叠设备的组装工序,提高折叠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折叠设备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超薄柔性均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超薄柔性均热板的爆炸图。
[0018]标号说明:
[0019]1、柔性上盖板;
[0020]2、下盖板;
[0021]3、吸液芯;
[0022]4、支撑柱;
[0023]5、铜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5]请参照图1和图2,超薄柔性均热板,包括柔性上盖板1、下盖板2及吸液芯3,所述下盖板2与所述柔性上盖板1相连并围出用于容纳所述吸液芯3的腔室,所述下盖板2的数量及所述吸液芯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下盖板2与所述吸液芯3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下盖板2分别靠近所述上盖板的两端设置,两个所述下盖板2之间具有间隙。
[0026]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超薄柔性均热板具有可利用柔性上盖板1相互进行热传导的两个腔室,将本超薄柔性均热板应用到折叠设备中时,两个腔室分别位于折叠设备的两个折叠体中,从而使得两个折叠体内的热量可相互传递,从而有效地改善折叠设备中两个折叠体温差大的问题,同时也能加快折叠设备的散热,有效地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本超薄柔性均热板中的两个腔室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折叠设备中的两个折叠体无需分别独立安装均热板,利于简化折叠设备的组装工序,提高折叠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折叠设备的制造成本。
[0027]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上盖板1包括柔性基材层以及沉积于所述柔性基材层上的金属层,所述柔性基材层的材质为PI或PET,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 12.5

50μm。
[0028]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基材层上设有连通孔,所述柔性基材层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所述金属层,所述连通孔内形成有导柱,所述导柱连接所述柔性基材层的相对两侧的所述金属层。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柔性上盖板1导热、散热能力强。
[003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包括镍铬层和铜层,所述镍铬层分别连接所述柔性基材层
与所述铜层;所述镍铬层的厚度为20

50nm;所述铜层的厚度为25

35μ m。
[0031]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柔性上盖板1结构轻薄,可以减薄均热板的厚度,使得均热板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折叠设备超薄化的发展趋势。
[0032]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上盖板1靠近所述下盖板2的一侧设有毛细结构区。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毛细结构区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超薄柔性均热板的散热能力。
[0034]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2靠近所述柔性上盖板1的一侧形成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抵触所述吸液芯3。
[0035]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撑柱4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大腔室内表面的散热面积,而且还能够发挥出提高超薄柔性均热板的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0036]进一步地,所述超薄柔性均热板在所述下盖对应区域的厚度为0.25

0.3mm。
[0037]由上述描述可知,本超薄柔性均热板厚度小,特别适合应用于轻薄化折叠设备。
[0038]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内注有去离子水。
[0039]由上述描述可知,去离子水的存在能够提高超薄柔性均热板的热容量,从而进一步改善使用本超薄柔性均热板的折叠设备的散热性能。
[0040]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2的边缘与所述柔性上盖板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柔性均热板,包括柔性上盖板、下盖板及吸液芯,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柔性上盖板相连并围出用于容纳所述吸液芯的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数量及所述吸液芯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下盖板与所述吸液芯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下盖板分别靠近所述上盖板的两端设置,两个所述下盖板之间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柔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上盖板包括柔性基材层以及沉积于所述柔性基材层上的金属层,所述柔性基材层的材质为PI或PET,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12.5

5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柔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镍铬层和铜层,所述镍铬层分别连接所述柔性基材层与所述铜层;所述镍铬层的厚度为20

50nm;所述铜层的厚度为25

35μ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柔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浩浩刘开煌虞成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