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注射聚氨酯-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67657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注射聚氨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现今,载体表面大规模培养细胞成为其在再生修复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微载体培养细胞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们具有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率,实现了一个可放大的均一培养系统,使细胞能在少量材料表面实现粘附及大规模扩增;扩增后的细胞容易聚合在微载体表面形成复合体,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分泌的胞外基质也支持胞内活动,此两种作用都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
[0003]细胞在微载体表面扩增后,可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载体材料一同作为复合材料植入损伤组织,避免单纯注射细胞带来的细胞大量死亡及分散的现象,同时,细胞

载体复合物对患处进行损伤修复,又提高了修复效果;此外,可注射的微载体能够减少创伤及感染风险。
[0004]目前,已经有聚氨酯作为细胞微载体,提高了细胞的扩增能力。然而,动态培养环境中,微载体对细胞的早期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其特征在于:它是表面分布SIS粉末的聚氨酯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SIS粉末的粒径r为63μm≤r≤106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的粒径为106~270μ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1)将两种低聚物二元醇预混后与异氰酸酯发生预聚反应,再加入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得聚氨酯预聚物;(2)将中和剂溶于溶剂中,并加入SIS粉末,搅拌均匀,配制成乳化液;(3)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滴加到步骤(2)配制的乳化液中,反应得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颗粒;(4)将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颗粒纯化、过筛,即得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两种低聚物二元醇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二元醇、聚四氢呋喃中任意两种;和/或,步骤(1)中,所述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L

赖氨酸二异氰酸酯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步骤(1)中,所述扩链剂为2,2

二羟甲基丁酸或2,2

二羟甲基丙酸;和/或,步骤(2)中,所述中和剂为三乙胺或氢氧化钠;和/或,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蒸馏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低聚物二元醇由聚己内酯二元醇和聚乙二醇组成,聚己内酯二元醇和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2:1);或,所述低聚物二元醇由聚四氢呋喃与聚乙二醇组成,聚四氢呋喃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2:1);和/或,步骤(1)中,所述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或,步骤(1)中,所述扩链剂为2,2

二羟甲基丙酸;和/或,步骤(2)中,所述中和剂为三乙胺;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2000;和/或,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200;和/或,所述聚四氢呋喃的平均分子量为2000;和/或,步骤(1)中,所述2,2

二羟甲基丙酸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浓度为60wt%;和/或,步骤(2)中,所述中和剂的浓度为0.1wt%。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注射聚氨酯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异氰酸酯与预混后的低聚物二元醇摩尔比为(2~3):1;和/或,步骤(1)中,所述扩链剂与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0.1~1):1;和/或,步骤(2)中,所述中和剂与步骤(1)中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慧琪董丽张忆龚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