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54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所述多功能设备包括导管和球囊组件,所述导管用于在导丝的导引下置入血管的目标位置,所述导管的远端设有用于收纳保护伞的收纳部;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球囊,所述球囊固定套设于部分所述导管上并且能够膨胀或收缩,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球囊用于承载待置入的血管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由于使得远端放置保护伞及回收保护伞变得简便、安全,因此降低了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型过程中斑块碎裂、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引起脑梗死的风险,同时避免了目前条件下保护伞回收导管与释放后的血管支架相干扰导致保护伞难以回收的问题。架相干扰导致保护伞难以回收的问题。架相干扰导致保护伞难以回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目前,脑血管病已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并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及第一位致残原因。在脑血管病中,约80%的患者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由椎动脉狭窄引起的后循环缺血占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30%。椎动脉狭窄最好发的部位是椎动脉的起始部,即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的开口部位,其引起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椎动脉狭窄引起的远端血流灌注不足以及狭窄部位的斑块脱落导致的远端血管闭塞。
[0004]目前对于严重椎动脉狭窄的患者,在现有条件下的标准治疗方法为血管内介入治疗。其治疗步骤概括如下:先微导丝通过狭窄部位,之后通过微导丝引入球囊至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成型(此步骤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也可以直接植入支架),最后撤出球囊植入支架,对斑块扩张及固定。通过以上操作可以减轻狭窄、改善脑血流灌注、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设备包括导管和球囊组件,所述导管用于在导丝的导引下置入血管的目标位置,所述导管的远端设有用于收纳保护伞的收纳部;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球囊,所述球囊固定套设于部分所述导管上并且能够膨胀或收缩,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球囊用于承载待置入的血管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组件还包括,鞘管,套设于所述导管上,所述鞘管的远端与所述球囊的近端相连,所述鞘管与所述导管之间限定出输液腔,所述输液腔与所述球囊的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近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所述导丝的置入或引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近端设置有第一通孔,并且所述鞘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在所述导管的第一通孔与所述鞘管的第二通孔之间形成用于所述导丝置入或引出的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椎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的多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为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鸿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