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51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矩形结构,所述外壳的内部中空,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换齿轮,所述转换齿轮啮合连接传动齿条和开合齿条,所述开合齿条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开合片,所述传动齿条的端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外壳的正面和背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杆对应的滑行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很好锻炼患者口部的开合功能,同时能够避免传统开口器对牙齿的损伤,通过在开合片上设置的斜坡和牙齿固定槽不仅能够方便插入牙齿之间还能够有效的固定牙齿。牙齿。牙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

技术介绍

[0002]面部烧伤后,尤其是口角处深度烧伤后继发疤痕挛缩,常导致小口畸形,给病人进食、咀嚼、语言、呼吸等功能及面容造成影响。为防止瘢痕挛缩致小口畸形,面部烧伤病人在康复期如能尽早地使用开口器,使口腔尽量张大,利用开口器进行口腔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唇周疤痕增生挛缩引起小口畸形。还可以用于口角开大术后预防口腔再次挛缩,增强手术效果。
[0003]目前现有技术的口腔开口器在结构上与剪刀结构类似,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来锻炼嘴部开口功能,但是由于支点即转轴位置固定,所以撬棍的轨迹是呈弧形上升或下降,这样就会在迫使牙齿开合时就会对牙齿造成向外或向内的推力,长期以往,就造成牙齿外凸或内凹,不仅影响使用者的容貌还对牙齿造成了不可回转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矩形结构,所述外壳的内部中空,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换齿轮,所述转换齿轮啮合连接传动齿条和开合齿条,所述开合齿条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开合片,所述传动齿条的端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外壳的正面和背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杆对应的滑行槽。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合片由上叶片和下叶片组成,所述开合片呈“L”形结构,所述开合片通过卡扣结构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开合片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斜坡,所述开合片上开设有牙齿固定槽。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换齿轮不少于两组,且两组所述传动齿轮为错位设置,两组所述转换齿轮分别各自连接一组传动齿条和开合齿条。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行槽为自上而下开设,所述滑行槽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前后各两个。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牙齿固定槽呈弧形结构,与牙齿的排列角度相同。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很好锻炼患者口部的开合功能,同时能够避免传统开口器对牙齿的损伤,通过在开合片上设置的斜坡和牙齿固定槽不仅能够方便插入牙齿之间还能够有效的固定牙齿。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0014]图中:1、外壳;2、转换齿轮;3、传动齿条;4、开合齿条;5、连接杆;6、开合片;7、按压板;8、滑行槽;9、牙齿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呈矩形结构,所述外壳1的内部中空,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换齿轮2,所述转换齿轮2啮合连接传动齿条3和开合齿条4,所述开合齿条4通过连接杆5固定连接开合片6,所述传动齿条3的端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按压板7,所述外壳1的正面和背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杆5对应的滑行槽8。
[0017]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开合片6由上叶片和下叶片组成,所述开合片6呈“L”形结构,所述开合片6通过卡扣结构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所述开合片6远离连接杆5的一端设置有斜坡,所述开合片6上开设有牙齿固定槽9,其中上叶片和下叶片相互对称,所述牙齿固定槽9呈弧形结构,与牙齿的排列角度相同,弧形设置的固定槽9可以方便牙齿固定,通过设置的斜坡可以缓慢的将开合片6插入患者的口腔内,方便撬开患者紧闭的门牙。
[0018]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转换齿轮2不少于两组,且两组所述转换齿轮2为错位设置,两组所述转换齿轮2分别各自连接一组传动齿条3和开合齿条4,两个所述按压板7分别垂直连接着传动齿条3,随着按压板7的下压,传动齿条3通过转换齿轮2带动开合齿条4进行上下的运动,这样就间接的带动了开合片6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了锻炼患者嘴部开合的功能。
[0019]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滑行槽8为自上而下开设,所述滑行槽8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前后各两个,所述滑行槽8的位置与转换齿轮2的安装位置相对应,这样就可以避免传动齿条3和开合齿条4在运行轨迹上发生碰撞。
[0020]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上下两片开合片6堆叠在一起,将尖端部分插入患者的牙齿中,然后缓慢的向口腔内部推进,直至患者的牙齿完成卡在牙齿固定槽9内,然后患者或医护人员就可以通过挤压按压板7来操控开合片6的开合,随着按压板7的不断下压,上叶片和下叶片之间的间距被不断扩大,根据人体口部的最大扩张程度,上叶片和下叶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可扩大至20

30mm;
[0021]在松开按压板7后,通过牙齿之间的咬合力,上叶片和下叶片会重新合闭,然后重复上述的动作即可有效的完成开口训练,实现锻炼患者嘴部开合的功能。
[00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呈矩形结构,所述外壳(1)的内部中空,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换齿轮(2),所述转换齿轮(2)啮合连接传动齿条(3)和开合齿条(4),所述开合齿条(4)通过连接杆(5)固定连接开合片(6),所述传动齿条(3)的端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按压板(7),所述外壳(1)的正面和背部均开设有与连接杆(5)对应的滑行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矫正用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片(6)由上叶片和下叶片组成,所述开合片(6)呈“L”形结构,所述开合片(6)通过卡扣结构与连接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秀华唐玮炜周雪温淑华黄艳贞黎淑娟陈晓露黄小敏莫美兴曾婉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