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油管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25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油管用马达,包括外部壳体以及安装在外部壳体内的内部传动构件,所述外部壳体是由依次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短节、动力壳体、绕轴壳体、传动轴壳体以及端套构成;所述内部传动构件是由依次螺纹连接在一起的转子、绕轴以及传动轴构成,在动力壳体内固定安装有与转子对应的橡胶定子,在绕轴壳体与绕轴之间安装有上补心套,在端套与传动轴之间安装有下补心套,在传动轴壳体与传动轴之间分别安装有滚柱轴承组件和油浴式轴承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马达总成中同时增加定子和转子头数,使得转子向传动轴输出一个较低的转速,从而带动传动轴下部连接的打捞工具旋转,能够较易地引导落鱼头进入打捞工具。能够较易地引导落鱼头进入打捞工具。能够较易地引导落鱼头进入打捞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油管用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油管用马达,尤其涉及一种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使用连续油管用马达,属于油田井下修井作业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用常规井内管柱受“钟摆力”作用,导致贴近井壁底边磨擦面积大,井口的上提力和扭矩都无法有效地传递到井下水平段。连续油管是挠性管,很方便的下入丼内,但连续油管不能旋转,在进行钻井、修井作业时又需要提供旋转动力。
[0003]常规螺杆马达是一种大扭矩大转速钻井用螺杆马达,在磨铣作业和切割作业管具组合时,若携带常规螺杆马达及井底工具进行旋转,往往会因常规螺杆马达转速过快,导致井底工具如磨鞋和割刀严重损坏而造成井下事故,因此常规螺杆马达不适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油管用马达,它可以给连续油管提供低转速的旋转动力,实现井下连续油管磨铣作业和连续油管切割作业,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连续油管用马达,包括外部壳体以及安装在外部壳体内的内部传动构件,所述外部壳体是由依次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短节、动力壳体、绕轴壳体、传动轴壳体以及端套构成;所述内部传动构件是由依次螺纹连接在一起的转子、绕轴以及传动轴构成,在动力壳体内固定安装有与转子对应的橡胶定子,在绕轴壳体与绕轴之间安装有上补心套,在端套与传动轴之间安装有下补心套,在传动轴壳体与传动轴之间分别安装有滚柱轴承组件和油浴式轴承组件。
[0006]进一步,所述转子的外壁设置有外螺旋槽,在橡胶定子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旋槽螺距相等的内螺旋槽,且外螺旋槽与内螺旋槽错位布置。
[0007]进一步,所述绕轴的上部与动力壳体以及绕轴壳体之间预留有过流腔,在绕轴的下部开设有与传动轴中心孔连通的沉孔,在沉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过流腔连通的过流孔。
[0008]进一步,所述滚柱轴承组件包括依次套在传动轴上的调整垫、挡圈以及长轴套,在长轴套的上端内壁上开设有一组第一半圆槽,在传动轴上端外螺纹端面上开设有一组与第一半圆槽对应的第二半圆槽,所述第一半圆槽与第一半圆槽形成圆孔,在每个圆孔内安装有与传动轴滚动接触的销轴,且销轴的端部与挡圈接触。
[0009]进一步,所述油浴式轴承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轴壳体内壁上的环形凸台以及套在传动轴上的长轴套和短轴套,在环形凸台的径向开设有注油孔,在注油孔中螺纹连接有油堵,在环形凸台的轴向穿入有一组连接轴,在该组连接轴的两端对称地连接有两个止动盘,在传动轴上且位于两个止动盘之间套有短轴套,在长轴套的下端开设有过油孔,在长轴套的上部套有封油活塞,在传动轴上且位于下部止动盘的下部还套有止退环,在止退环与传
动轴之间嵌入有钢珠。
[0010]更进一步,所述封油活塞包括套在长轴套上的内套,且内套上端通过定位键与传动轴壳体内壁上的滑槽滑动连接,在内套与长轴套之间分别安装有防尘密封圈A和第五密封圈,在内套与传动轴壳体之间安装有第四密封圈。
[0011]更进一步,所述止动盘与长轴套或止退环之间安装有耐磨垫。
[001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1、本技术的连续油管用马达无旁通阀和万向轴,结构简单合理。
[0014]2、本技术的连续油管用马达应用连续油管磨铣技术和连续油管切割技术,能够实现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实现的作业,可应用于磨铣、扩孔、切割、套铣或其它任何需要井底工具旋转的作业中。
[0015]3、本技术的连续油管用马达通过在马达总成中同时增加定子和转子头数,使得转子向传动轴输出一个较低的转速,从而带动传动轴下部连接的打捞工具旋转,能够较易地引导落鱼头进入打捞工具。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滚柱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油浴式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

短节;2

第一密封圈;3

定子;4

转子;5

绕轴;6

第二密封圈;7

绕轴壳体;8

第三密封圈;9

定位键;10

内套;11

调整垫;12

挡圈;13

防尘密封圈A;14

销轴;15

第四密封圈;16

第五密封圈;17

长轴套;18

传动轴壳体;19

第六密封圈;20

耐磨垫;21

止动盘;22

连接轴;23

油堵;24

短轴套;25

止退环;26

钢珠;27

第七密封圈;28

端套;29

耐磨环;30

第八密封圈;31

防尘密封圈B;32

传动轴;33

过流孔;34

动力壳体;35

上补心套;36

下补心套;37

过流腔;38

沉孔;39

过油孔;40

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本技术的连续油管用马达,包括外部壳体以及安装在外部壳体内的内部传动构件,所述外部壳体是由依次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短节1、动力壳体34、绕轴壳体7、传动轴壳体18以及端套28构成;所述内部传动构件是由依次螺纹连接在一起的转子4、绕轴5以及传动轴32构成,在动力壳体34内固定安装有与转子4对应的橡胶定子3,在绕轴壳体7与绕轴5之间安装有上补心套35,在端套28与传动轴32之间安装有下补心套36,在传动轴壳体18与传动轴32之间分别安装有滚柱轴承组件和油浴式轴承组件。
[0022]所述转子4的外壁设置有外螺旋槽,在橡胶定子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旋槽螺距相等的内螺旋槽,且外螺旋槽与内螺旋槽的一个导程组成一个密封腔,也称一级。转子4与橡胶定子3相互啮合,是两者的导程差而形成的螺旋密封线,同时形成密封腔,随着转子4在橡胶定子3中转动,密封腔沿着轴向移动,不断生成与消失,完成其能量转换,这样便可使橡胶定子3和转子4构成基于莫锘原理的水力驱动马达,水力驱动马达输出的扭矩与马达压降
成正比,转速与流量成正比。水力驱动马达同时增加橡胶定子3和转子4上螺旋槽的头数来降低转速,水力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油管用马达,包括外部壳体以及安装在外部壳体内的内部传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壳体是由依次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短节(1)、动力壳体(34)、绕轴壳体(7)、传动轴壳体(18)以及端套(28)构成;所述内部传动构件是由依次螺纹连接在一起的转子(4)、绕轴(5)以及传动轴(32)构成,在动力壳体(34)内固定安装有与转子(4)对应的橡胶定子(3),在绕轴壳体(7)与绕轴(5)之间安装有上补心套(35),在端套(28)与传动轴(32)之间安装有下补心套(36),在传动轴壳体(18)与传动轴(32)之间分别安装有滚柱轴承组件和油浴式轴承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的外壁设置有外螺旋槽,在橡胶定子(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旋槽螺距相等的内螺旋槽,且外螺旋槽与内螺旋槽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绕轴(5)的上部与动力壳体(34)以及绕轴壳体(7)之间预留有过流腔(37),在绕轴(5)的下部开设有与传动轴(32)中心孔连通的沉孔(38),在沉孔(38)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过流腔(37)连通的过流孔(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轴承组件包括依次套在传动轴(32)上的调整垫(11)、挡圈(12)以及长轴套(17),在长轴套(17)的上端内壁上开设有一组第一半圆槽,在传动轴(32)上端外螺纹端面上开设有一组与第一半圆槽对应的第二半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赤卫周汝桃陈新民董军杨明刚肖铁辉李永来宋春潘军邓萍宦佳美严锡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