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桩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24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桩施工装置,包括打桩机主体,所述打桩机主体上安装设置有电机,所述打桩机主体上固定有壳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插入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固定,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打桩螺旋杆,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上油组件,所述上油组件上设置有更换组件;通过设置的上油组件,其中上油组件包括注油桶、活塞、注油孔、注油管和进油仓,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对壳体中的转轴外壁进行上油操作,不需要将壳体进行拆卸,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桩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基桩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桩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基桩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打桩机,打桩机由桩锤、桩架及附属设备等组成,桩锤依附在桩架前部两根平行的竖直导杆之间,用提升吊钩吊升,桩架为一钢结构塔架,在其后部设有卷扬机,用以起吊桩和桩锤,桩架前面有两根导杆组成的导向架,用以控制打桩方向,使桩按照设计方位准确地贯入地层。
[0003]现有的基坑用打桩机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传统的打桩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钻孔驱动机构,钻孔驱动机构上设置有电机和打桩螺杆,螺杆的轴部通过电机长时间带动转动需要定期进行上油保养,上油保养就需要将电机与轴部连接的壳体进行拆卸,然后对壳体处长时间转动摩擦的轴部进行润滑保养,操作较为麻烦,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桩施工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桩施工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油组件,其中上油组件包括注油桶、活塞、注油孔、注油管和进油仓,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对壳体中的转轴外壁进行上油操作,不需要将壳体进行拆卸,省时省力。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桩施工装置,包括打桩机主体,所述打桩机主体上安装设置有电机,所述打桩机主体上固定有壳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插入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固定,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打桩螺旋杆,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上油组件,所述上油组件上设置有更换组件;
[0006]所述上油组件包括开设在壳体内且贯通壳体上端和贯穿至转轴位置处的进油仓、固定在壳体顶端外壁且与进油仓连通的注油管、与注油管插接设置的注油孔、底端开设有注油孔的注油桶和连接在注油桶内的活塞。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更换组件包括固定在壳体顶端外壁上的两组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板内的辅助块、固定在辅助块外壁上的夹持板、开设在夹持板内壁的开槽、开设在注油桶外壁上的螺纹槽和插接在开槽内且与螺纹槽螺纹连接的螺纹杆。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油孔贯通开设注油桶的底端和注油桶内润滑液腔体,所述注油孔的直径设置等于注油管的直径大小。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的内壁设置为弧形,两组所述夹持板形成的虚拟圆形周长设置等于注油桶外壁的周长。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槽与螺纹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处,所述开槽从辅助块内贯穿开设至夹持板内,所述开槽与螺纹槽连通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的长度大于开槽和螺纹槽的距离之和,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Y型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上油组件,其中上油组件包括注油桶、活塞、注油孔、注油管和进油仓,将注油桶底端的注油孔与注油管插接,插接后工作人员可以在注油桶内注入润滑油这时向下推动活塞,活塞推动润滑油从注油孔处排入至注油管内,从注油管内排入至进油仓内,然后从进油仓内流至转轴外壁上进行侵湿润滑,通过该设计,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对壳体中的转轴外壁进行上油操作,不需要将壳体进行拆卸,省时省力。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更换组件,其中更换组件包括固定板、辅助块、夹持板、开槽、螺纹槽和螺纹杆,工作人员可以将注油桶对着两组开槽内进行插入,两组开槽形成的虚拟圆形周长等于注油桶的外壁周长,将注油桶插入后形成预固定,底端的注油孔与注油管插接,然后向内推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内端插入至螺纹槽内,这时即可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拧紧至螺纹槽内形成固定,同理当注油桶使用完毕需要更换时,只需向外拧松螺纹杆,使得螺纹杆从螺纹槽内拧出,然后将注油桶从两组夹持板内取出进行更换即可,通过该设计,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对注油桶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状态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注油桶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上油组件和更换组件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打桩机主体;2、打桩螺旋杆;3、转轴;4、壳体;5、电机;6、上油组件;61、注油桶;62、活塞;63、注油孔;64、注油管;65、进油仓;7、更换组件;71、固定板;72、辅助块;73、夹持板;74、开槽;75、螺纹槽;76、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

图6所示,一种基桩施工装置,包括打桩机主体1,打桩机主体1上安装设置有电机5,打桩机主体1上固定有壳体4,电机5的输出端插入壳体4内,电机5的输出端与转轴3固定,转轴3上设置有打桩螺旋杆2,壳体4上设置有上油组件6,上油组件6上设置有更换组件7;
[0025]上油组件6包括开设在壳体4内且贯通壳体4上端和贯穿至转轴3位置处的进油仓65、固定在壳体4顶端外壁且与进油仓65连通的注油管64、与注油管64插接设置的注油孔
63、底端开设有注油孔63的注油桶61和连接在注油桶61内的活塞62。
[0026]将注油桶61底端的注油孔63与注油管64插接,注油孔63贯通开设注油桶61的底端和注油桶61内润滑液腔体,注油孔63的直径设置等于注油管64的直径大小,插接后工作人员可以在注油桶61内注入润滑油这时向下推动活塞62,活塞62推动润滑油从注油孔63处排入至注油管64内,从注油管64内排入至进油仓65内,然后从进油仓65内流至转轴3外壁上进行侵湿润滑,通过该设计,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对壳体4中的转轴3外壁进行上油操作,不需要将壳体4进行拆卸,省时省力。
[0027]更换组件7包括固定在壳体4顶端外壁上的两组固定板71、固定在固定板71内的辅助块72、固定在辅助块72外壁上的夹持板73、开设在夹持板73内壁的开槽74、开设在注油桶61外壁上的螺纹槽75和插接在开槽74内且与螺纹槽75螺纹连接的螺纹杆76。
[0028]工作人员可以将注油桶61对着两组夹持板73内进行插入,两组夹持板73形成的虚拟圆形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桩施工装置,包括打桩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桩机主体(1)上安装设置有电机(5),所述打桩机主体(1)上固定有壳体(4),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插入壳体(4)内,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与转轴(3)固定,所述转轴(3)上设置有打桩螺旋杆(2),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上油组件(6),所述上油组件(6)上设置有更换组件(7);所述上油组件(6)包括开设在壳体(4)内且贯通壳体(4)上端和贯穿至转轴(3)位置处的进油仓(65)、固定在壳体(4)顶端外壁且与进油仓(65)连通的注油管(64)、与注油管(64)插接设置的注油孔(63)、底端开设有注油孔(63)的注油桶(61)和连接在注油桶(61)内的活塞(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组件(7)包括固定在壳体(4)顶端外壁上的两组固定板(71)、固定在固定板(71)内的辅助块(72)、固定在辅助块(72)外壁上的夹持板(73)、开设在夹持板(73)内壁的开槽(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海梁广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宇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