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江楠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17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防磕碰,保护效果好的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包括有吊篮、前防护架、后防护架和吊环,吊篮的一侧连接有前防护架,吊篮的另一侧连接有后防护架,吊篮的顶部两侧均连接有吊环。通过防护板和前防护架相互配合能够挡住施工人员,以此能够避免施工人员坠落或是磕碰到墙体和前防护架的边角,起到保护施工人员的效果。起到保护施工人员的效果。起到保护施工人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常会使用到吊篮进行作业,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缓冲装置则是对发生碰撞后的吊篮进行缓冲,以此来保证吊篮上的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施工人员因碰撞后的冲击力过大发生坠落。
[0003]根据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4995840U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吊篮缓冲装置,包括底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套接有两个滑套,两个所述滑套的相向面皆固定有减震弹簧。本专利技术安装板在下降的惯性和自重下带动连接板下移使滑杆下移,滑杆带动滑套下移使其挤压两个连杆,两个连杆在两个滑套挤压的作用下使两个滑套在滑杆上做相向滑动运动,从而挤压减震弹簧缓解底板突然着地对安装板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减少了安装板上安装的吊篮突然着地而受到的冲击力,可为安装板上安装的吊篮提供一个缓冲力,避免吊篮上的作业人员和作业设备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受到伤害。
[0004]上述缓冲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上述缓冲装置不具备在发生碰撞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功能,若在强烈的气流的扰动情况下,吊篮与墙体发生碰撞后,吊篮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吊篮不能有效的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人员容易因剧烈的碰撞而从吊篮上坠落或是磕碰在吊篮上,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具有安全隐患。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很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防磕碰,保护效果好的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从而达到能够保护施工人员,避免施工人员因碰撞而磕碰受伤或是坠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目前的缓冲装置不具备在发生碰撞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功能,吊篮与墙体发生碰撞后,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具有安全隐患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磕碰,保护效果好的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
[0007]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包括有吊篮、前防护架、后防护架和吊环,吊篮的一侧连接有前防护架,吊篮的另一侧连接有后防护架,吊篮的顶部两侧均连接有吊环,还包括有防护机构,前防护架上设有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防护机构。
[0008]进一步地,防护机构包括有防护板和第一弹簧,前防护架远离减震器的一侧滑动式连接有用于挡住施工人员的防护板,防护板由橡胶制成,防护板与前防护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缓冲发生碰撞后的冲击力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有减震器和接触板,前防护架远离吊篮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减震器,两个减震器远离前防护架的一侧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接触板。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卡住机构,卡住机构包括有推动架、卡架和第二弹簧,吊篮的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卡住防护板的卡架,两个卡架均抵住防护板,卡架与吊篮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接触板靠近减震器的一侧上部连接有两个用于推动卡架的推动架,推动架向靠近卡架的方向移动后会与卡架接触。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充气机构,充气机构包括有气筒、充气架、气囊和充气管,前防护板远离减震器的一侧均连接有两个气筒,吊篮顶部的两侧均连接有充气架,充气架与气筒滑动配合,防护板远离前防护板的一侧连接有用于膨胀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气囊,气囊与气筒之间连通有用于给气囊进行充气的充气管。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触地机构,触地机构包括有缓冲架和减震弹簧,吊篮的下部滑动式连接有两个用于与地面接触的缓冲架,缓冲架与吊篮之间连接有用于减缓缓冲架着地后的冲击力的减震弹簧。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垫住机构,垫住机构包括有防护垫和海绵板,吊篮的内底部连接有用于垫住施工人员和工具的防护垫,后防护架靠近前防护架的一侧连接有海绵板。
[0014]进一步地,减震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前防护架上。
[0015]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防护板和前防护架相互配合能够挡住施工人员,以此能够避免施工人员坠落或是磕碰到墙体和前防护架的边角,起到保护施工人员的效果。
[0016]2、通过减震器和接触板来减缓本装置碰撞墙体厚的冲击力,再通过第一弹簧复位的作用,能够使本装置碰撞墙体后自动将防护板向上升起,以此能够在受到碰撞后立马升起防护板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保护效果好。
[0017]3、通过防护板向上升起后让气囊会进行膨胀,以此当施工人员向前倾倒后,膨胀的气囊会进一步对施工人员进行缓冲保护,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0018]4、通过在缓冲架和减震弹簧的配合,本装置着地后的冲击力能够被缓冲,避免着地后的冲击力造成吊篮上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或是设备受到巨大振动,保护了施工人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卡住机构和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卡住机构和防护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卡住机构的爆炸视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卡住机构和防护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充气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充气机构的剖面视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触地机构和垫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触地机构的爆炸视图。
[0032]附图标号:1_吊篮,2_前防护架,3_后防护架,4_吊环,5_缓冲机构,51_减震器,52_接触板,6_防护机构,61_防护板,63_第一弹簧,7_卡住机构,71_推动架,72_卡架,73_第二弹簧,8_充气机构,81_气筒,82_充气架,83_气囊,84_充气管,9_触地机构,91_缓冲架,92_减震弹簧,10_垫住机构,101_防护垫,102_海绵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0034]实施例1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请查看图1

9,包括有吊篮1、前防护架2、后防护架3、吊环4和防护机构6,吊篮1的前侧栓接有前防护架2,吊篮1的后侧栓接有后防护架3,吊篮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栓接有吊环4,前防护架2上设有防护机构6。
[0035]请查看图1、图4和图5,防护机构6包括有防护板61和第一弹簧63,前防护架2的后侧滑动式连接有防护板61,防护板61由橡胶制成,防护板61与前防护架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3。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包括有吊篮(1)、前防护架(2)、后防护架(3)和吊环(4),吊篮(1)的一侧连接有前防护架(2),吊篮(1)的另一侧连接有后防护架(3),吊篮(1)的顶部两侧均连接有吊环(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防护机构(6),前防护架(2)上设有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防护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其特征是:防护机构(6)包括有防护板(61)和第一弹簧(63),前防护架(2)远离减震器(51)的一侧滑动式连接有用于挡住施工人员的防护板(61),防护板(61)由橡胶制成,防护板(61)与前防护架(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缓冲发生碰撞后的冲击力的缓冲机构(5),缓冲机构(5)包括有减震器(51)和接触板(52),前防护架(2)远离吊篮(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减震器(51),两个减震器(51)远离前防护架(2)的一侧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接触板(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卡住机构(7),卡住机构(7)包括有推动架(71)、卡架(72)和第二弹簧(73),吊篮(1)的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卡住防护板(61)的卡架(72),两个卡架(72)均抵住防护板(61),卡架(72)与吊篮(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3),接触板(52)靠近减震器(51)的一侧上部连接有两个用于推动卡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楠
申请(专利权)人:李江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